這個世界與你想的不一樣 這個世界與你想的不一樣 你的個人意識或稱你的自我不是你身體、行為、思維的唯一主人,你的自我意識是一種結果而不是原因。 你身上有億兆個細胞,單一的細胞是不會思考沒有意識的,它只會執行某依單一任務,而如果億兆個細胞每一個都好好的執行它所屬的任務,就會湧現自我意識,也就是說你的自我是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由隨機的、自發的億兆細胞各自的作為中產生。 基本上這宇宙的萬物都是由無序到有序,並沒有甚麼至高無上的設計師,或是你稱之的上帝、神,宗教是由於人類的需求而想像出來的,用來解釋無法理解的、用來安慰自己、用來鞏固權力、用來獲取利益、用來管理眾人。 所有的宗教規則都是當初制定者為了自己的利益與目的而設定,並非 林文傑 6 年前
「哈打奶奶」事件的一些感想 知名甜點「哈打奶奶」不滿在捷運面交遭勸離,開臉書直播大罵,引發網友群起砲轟,現在「哈打奶奶」的粉絲頁在網友的一星攻擊下已經關閉了。 藉這個例子我想談談品牌定位與價值觀的重要。 「哈打奶奶」事件之所以被打得落花流水主要是由於它的價值體系薄弱,整個事件的維度停留在「買賣」、「金錢」這個層次,雖然試圖將其拉高到捷運制度面的合理問題,但終究是臨時抱佛腳過於勉強,因為「哈打奶奶」本身的品牌價值觀並不是在這個點上面。 我相信仍有部分消費者是支持「哈打奶奶」的,但是支持的立足點在當初品牌設立的時候並未完成,因此想支持的群眾只能袖手旁觀。 我另外舉一個例子做說明: 「旅遊就是要開心嘛,幹嘛這麼認真。」最近爆紅 林文傑 6 年前
為什麼傳統零售的數位轉型都失敗? 為什麼傳統零售的數位轉型都失敗? 相信我,多數的公司、多數的專業經理人與企業負責人都知道數位轉型的重要,或多或少也都知道數位轉型需要那些技術、工具,當然也看過很多數位轉型的案例。 我也相信大家其實都有心要認真的做數位轉型,往所謂的新零售的美夢邁進,但是多數是失敗的。 為什麼數位轉型的失敗機率這麼高? 很多人會說是老闆自己與數位時代脫節太久、員工不夠積極改變、員工害怕改變、會引起內部既得利益者反彈、專業知識不足、沒有足夠的數位工具與技術、股東反對資本投入、已經開始轉型但成效不彰等等… 這些種種原因都是表面上的藉口,其根本原因就是你的數位轉型只是徒具形式,做做表面功夫並且要求在短時間內看出成效。 林文傑 6 年前
趨勢戰勝優勢 趨勢戰勝優勢 在趨勢上建構你的優勢, 而非在你的優勢上逆抗趨勢。 複習一下,傳統來說整個行銷策略是從定位開始接著是STP,這第一個部分可以稱之戰略。 接下來4P規劃,這部分稱之戰術。 最後是廣告採購、公關活動等這是戰技。 但是以上已經漸漸失效,不是說沒有用而是效果不若以往,我們很難承認過去多年累積的經驗與優勢對於未來的幫助不大這件事實,這是一種執著,也是一種心理偏誤,過去有做過實驗,我們對自己擁有的東西估值都較客觀大眾來說偏高,當然對於自己的技能、知識、know how的判斷也是。 由於行銷是建立在你主觀假設的基礎上,因此我會不斷的提醒你一而再再而三的審視自己的條件,認清自己的現實,多數的行銷 林文傑 6 年前
創造與傳遞:未戰先勝的經營秘密 創造與傳遞:未戰先勝的經營秘密 你的企業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是創造價值的階段,透過良好的組織產生有價值的商品或服務。 第二個是傳遞價值的階段,透過行銷推廣與通路建設來傳遞價值。 過去一般來說是從第一個階段到第二個階段的過程,但現在由第二個階段逆行到第一個階段才是在風口、在趨勢上。 從創造價值到傳遞價值,多年以來是一般企業的做法,你得有一個組織,規劃與生產商品,然後透過行銷手段與鋪貨到通路銷售,這裡的行銷作為是偏向大眾行銷、媒體採購,在過去是十分有效的商業模式也曾經十分成功,但是時至今日商業環境與技術已與當時不可同日而語了。 過去的大眾市場,習慣從價從量,企業所獲得的品牌忠誠度,往往只是隨著價 林文傑 6 年前
物競天擇 物競天擇 --------------------------------------------------------------------------------- 為什麼「女人永遠是對的」? 根據達爾文的物競天擇說 第一種人認為女人永遠是對的 第二種人不這麼認為 後來沒有女人嫁給第二種人 於是他們滅絕了... --------------------------------------------------------------------------------- 物競與天擇其實是兩回事,而且物競天擇會如此的受人矚目,不是因為它解釋了生物演化與人類來源的謎團,而是物競天擇定律幾 林文傑 6 年前
科學新知 大數據只能猜測不能預測 大數據分析在現在的行銷環境下無所不在,不論是google搜尋分析、Facebook的廣告目標設定、你企業內的會員、網站的GA分析等等,都是日常營運所必備的,但是多數的行銷人員都把這些分析結果當成」事實」,繼而以這些結果做後續行銷策略的擬定與規劃、執行。 這些結果其實是」最佳猜測」。 為什麼這麼說呢? 你應該清楚,人所展現出來的行為是理性與感性的綜合表現,並不是純粹理性,也不是純粹感性,人的決策行為是混合判斷的湧現行為,現今大數據或AI所產出的一切很明顯是純理性分析的結果,也就是在我們所謂的」經濟人」的理型世界中合理的行為預測,在"假設」特定情境、時間、經濟人的行為極有可能符合模型預測。 其關鍵 林文傑 6 年前
林文傑 行銷企劃 不確定性 「信任」的秘密 歡迎訂閱https://pressplay.cc/onsaleking 我們知道所有的商業交易、市場、品牌甚至是人際交往,最根本都建立在」信任」這個基礎之上,這兩個字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朗朗上口的常用字,但是你有仔細想過信任是怎麼建立的? 信任,是一個非物理實體的概念,你無法拿出一個」信任」交給對方,然後對方就」信任」你了。那麼,在兩個陌生人之間(或品牌與消費者之間),」信任」這個概念是怎麼出現的? 創造」信任」的關鍵就是降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人類這個物種的天性就是努力地想要降低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這是根植在基因中演化出來的,不論企業或個人,我們不斷規劃、研究、計畫未來,希望一切能按照我們的規劃 林文傑 6 年前
你的人生是否幸福的關鍵是什麼? 你的人生是否幸福的關鍵是什麼? . . 你幸福與否取決於你掌握自己人生的程度高低。 自18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人們對自己人生的掌握程度反而越來越低,理論上來說自動化機器與生產線能大量節省人力,釋放出更多空閒時間給人們才是,我們也認為過去純手工製作的年代,做一張椅子可能就要花費數天的時間,照理說那時候的人們更是整天忙碌辛苦,而真實的狀況非常可能恰恰相反。 其實,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讓人們喪失了控制自己的時間、掌握自己的勞作成果的權利,人們不再能夠從頭到尾按照自己的意志去決定自己的工作時間與如何工作,所有的事物都是以工廠製造效率至上的角度來作判斷,你只能負責整個流程中的一小環節,你既不知道它為什麼如此、 林文傑 6 年前
規律與因果 1 12 123 1234 . . . . . . . . . . . . . . . . 613497582681 你以為有"規律"但規律並不存在。 人的頭腦善於將萬事萬物整理出各式各樣的規律,以方便我們理解與規劃人生,但規律只有在有限的時間點與特定的空間存在,規律的存在永遠有個前提,在特定的假設下、在主觀的觀察下。 你以為有"因果"但因果也不存在。 某人的死亡,病因上寫著"心臟衰竭",因此你說他因為心臟病而過世,但這不是唯一且第一個因,也許他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經註定了心臟方面的問題,而這是"機率"決定的。 這個宇宙是由虛空中的量子起伏而無中生有,也是機率。 你今天過得如何? 富有或貧窮? 都 林文傑 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