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消息 關於內容、社群、商務 內容講故事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說故事怎麼可能跟賣東西、賣服務扯上關係? 所謂故事不就是創業故事? 品牌故事? 只是個說法、只是填充版面的文字而已嗎? 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也是你對於行銷只停留在書本上的結果,若你對於人的記憶能力與行為多些了解,你就會知道,我們的記憶是十分不可靠的,能被長久記得的事情,通常是以」故事」的架構存在於腦海中,這也跟演化有關,從數千年前人類就是以故事作為經驗傳承與社會規範的工具,這是人們刻在腦中演化與習慣的思考模式。 結論就是若你想要讓人記得你,最好包裝成一個故事來告訴他們,而所謂的內容也包括你所想要販售的商品,商品也是內容的一部分,也是在訴說一個故事,你的陳列方式、銷 林文傑 6 年前
關於內容、社群、商務 內容講故事 也許你會覺得奇怪,說故事怎麼可能跟賣東西、賣服務扯上關係? 所謂故事不就是創業故事? 品牌故事? 只是個說法、只是填充版面的文字而已嗎? 這些都是錯誤的想法,也是你對於行銷只停留在書本上的結果,若你對於人的記憶能力與行為多些了解,你就會知道,我們的記憶是十分不可靠的,能被長久記得的事情,通常是以」故事」的架構存在於腦海中,這也跟演化有關,從數千年前人類就是以故事作為經驗傳承與社會規範的工具,這是人們刻在腦中演化與習慣的思考模式。 結論就是若你想要讓人記得你,最好包裝成一個故事來告訴他們,而所謂的內容也包括你所想要販售的商品,商品也是內容的一部分,也是在訴說一個故事,你的陳列方式、銷 林文傑 6 年前
從1%到99%,你的人生為何如此? 從1%到99%,你的人生為何如此? 剛開始你的人生似乎都是不斷的偶然際遇,例如你出生的年代是1950年或是1995年? 你的父母親是鉅富或者是拒付? 出生在西藏高原或是台北盆地? 在這段期間似乎所有的一切都是偶然發生,你對於這一切一點辦法都沒有,慢慢地你越長越大,開始有了自我意識與自主的能力,也許你會對某個事物產生興趣,也許你會對某個行業產生憧憬,於是乎你開始摸索與研究你有興趣的事情,這時候就產生了1%的可能性。 人生是由偶然開始到必然結束。 讓我舉個例子說明,假設在偶然的因緣際會下,你現在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你每天在台北市的大街小巷巡迴與視察,每個月可能都載了數百乃至數千人,在車上你一向都風趣 林文傑 6 年前
行銷次結果 當我們規劃一項行銷企畫的時候,理所當然會預估執行後的成效,例如增加多少知名度、參與人數,甚至是多少的銷售等等,但是大家常常會忽略的一件事就是: 行銷的次級結果,在我們預估會產生的結果之外,同時也會產生可預料或不可預料的次結果。 舉個例子來說,澳洲雪梨岩石區在1900年代鼠疫肆虐,因此政府當局提出抓老鼠換現金的活動,預估的效應就是老鼠數量的減少,結果造成相反的次結果,澳洲當地的人民受到賞金的激勵後,竟然開始飼養老鼠,想要養老鼠換現金… 這還是一個簡單的案例,多數的情況我們在執行一個行銷企畫的時候,所處的社會環境、商業條件與時機,比上述的例子複雜更多,在一個複雜的系統中,尤其又是以人這個有自我意志 林文傑 7 年前
行銷萬有理論-M理論! [embedded content] Tweet 如果你Google」行銷」兩字,一秒內就會出現高達21,200,000項結果,從以前到現在各式各樣說明行銷的理論,自1960年提出了4P以來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的自我增生,行銷的範圍如此廣泛、行銷的工具日新月異,是否可能有一個統一一切的萬有理論? 我曾經在2011年9月19日撰寫了一篇名為: 在電子商務的革命前夕 的小短文,文中提出內容、社群、商務三項要素組合成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在經過了4年的學習與工作磨練後,我對於這三要素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因此產生了M理論的想法。 在物理學的範疇中M理論是最有可能成為宇宙的最終理論,它將能用來解釋這萬千世界的 林文傑 7 年前
產業消息 行銷萬有理論-M理論! 如果你Google」行銷」兩字,一秒內就會出現高達21,200,000項結果,從以前到現在各式各樣說明行銷的理論,自1960年提出了4P以來不斷推陳出新、不斷的自我增生,行銷的範圍如此廣泛、行銷的工具日新月異,是否可能有一個統一一切的萬有理論? 我曾經在2011年9月19日撰寫了一篇名為: 在電子商務的革命前夕的小短文,文中提出內容、社群、商務三項要素組合成未來成功的關鍵因素,在經過了4年的學習與工作磨練後,我對於這三要素有更進一步的理解,因此產生了M理論的想法。 在行銷這樣的範疇之中,是否能有一個理論,它不論線上、線下、個人、企業、有資源、沒資源、大品牌、小品牌都可以一體適用? 我認為可以透 林文傑 7 年前
最好的行銷 最好的行銷 最好的行銷是協助消費者做他們原本就想做的事。 錯誤的觀點 : 千萬不要想透過你的行銷操作,讓消費者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成為他們不想成為的人。 在大約 100 多年以前人們身分的基礎取決於幾個關鍵,哪兒出生、家族、職業、種族、性別、信仰,例如你是出身於非洲肯亞的男性黑人,從事狩獵的工作,相信祖靈信仰,是 XXX 的兒子,以上這些幾乎就已經代表了你這個人,你的身分幾乎已經是一輩子不會改變的,而在工業時代後開啟了個人消費的紀元,由於資本主義的快速擴張,你可以透過消費來改變你的身分,你想要成為文青嗎 ? 多去誠品買些書吧、到星巴克或獨立咖啡店消費、買一台萊卡相機、穿著無印良品的衣服 ... 林文傑 7 年前
過去、現在、未來與行銷之間的關係 愛因斯坦:「過去、現在、未來之區分只是一種幻覺。」 人這樣的生物體是永遠存活在」現在」這個當下,」過去」的一切會存在腦中成為回憶,而未來是根據你」現在」所處的情境,與你」過去」所記得的回憶之中產生的經驗,共同組合後的合理推論,因此由於回憶中細節並不重要,所以你只會記得具有衝擊、意外、情感等重大事件,例如你記得你上一份工作是跟主管吵架後憤而離職,你會記得大概的情況與原因,但你不會記得當天你主管穿什麼衣服,因為這種細節對你的」未來」沒有幫助。 人之所以能演化成為萬物之靈,能夠預測未來的能力,可以說是一個關鍵因素,就目前為止,我們來不能證明除了人類之外的物種,有任何的可能性具備預測或是思考未來的能力 林文傑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