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塗鴉:會動的小綠人交通號誌17歲

2016.03.18 11:43PM
是Google塗鴉:會動的小綠人交通號誌17歲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今天台灣地區的Google塗鴉,是以在台灣地區街頭紅綠燈常見的「小綠人」作為主題,藉此作為此項設計推行超過17年的紀念。

螢幕快照 2016-03-18 上午8.30.20_resize

「小綠人」的設計,最早是由東德交通心理學家卡爾佩格勞在1961年於東柏林推出,但當時的設計並未以動畫方式呈現,而僅以行走或站立兩種固定方式提示路口是否可通行,後續也在全球各個地區推行類似設計,例如美國或加拿大地區便以白色行人與橘色手勢形式呈現。

而在1998年時,台北市政府參考世界部分城市做法,進一步將靜止畫面呈現的標示加上倒數計時,並且將小綠人標示加上動畫顯示效果,藉此強化交通號誌的提示效果,特別是在讀秒倒數的設計推出後,確實大幅降低行人強行穿越馬路的比例,同時路口行駛車輛也能明確知曉燈號改變時間,藉此提升交通流暢。

第一款以動畫呈現的小綠人交通號誌出現在1999年3月18日,分別設計在台北市松智路與松壽路口交接路口進行測試,後續也開始擴及到全台北市各個地區,並且在高雄、台中等地區陸續推行,甚至美國、德國、日本、中國地區也陸續開始在特定路口加入類似設計。

Walki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