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花費兩年打造Touch Bar 定位在於鍵盤功能「延伸」

2016.10.31 01:57PM
是蘋果花費兩年打造Touch Bar 定位在於鍵盤功能「延伸」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根據蘋果首席設計師Jonathan Ive (Jony Ive)說明,應用在新版MacBook Pro系列的Touch Bar,其原型早在兩年前便投入設計,直到近期硬體技術成熟才得以實現此項。

%e8%9e%a2%e5%b9%95%e5%bf%ab%e7%85%a7-2016-10-28-%e4%b8%8a%e5%8d%881-37-49%ef%bc%882%ef%bc%89_resize

而就Touch Bar的設計用意,自然是方便使用者倔由更直覺、簡單方式操作筆電各類應用功能,並且配合不同應用程式、服務內容對應各種快捷鍵功能,讓使用者透過點按、滑動等手勢即可操作,而無需背誦複雜的快速鍵組合,甚至可配合OLED顯示螢幕以圖像化方式理解操作內容。

不過,就蘋果對於Touch Bar的定位,依然屬於鍵盤功能的「延伸」,而非作為第二螢幕功能使用,因此雖然能對應圖像內容顯示,但本身並不支援動畫、影片等內容顯示,僅能提供簡單靜態圖示、信件摘要或即時資訊等內容顯示。

除此之外,Touch Bar實際應用功能依然要配合第三方App、應用服務提供對應功能,才能發揮完整應用效果,例如由Adobe、微軟等軟體服務廠商藉由API提供各類對應Touch Bar的操作功能設定,否則僅能淪落蘋果基礎功能應用的話,恐怕指會讓Touch Bar淪落為短暫的話題設計。

至於Touch Bar之所以花費長時間打造,最主要因素還是跟電力平衡等有關,而在近期處理器製程技術突破,才讓此項必須長時間顯示的螢幕觸控條得以長時間使用。至於採用OLED顯示螢幕,同樣也是為了讓電力損耗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