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 101 信義路入口、讓台灣蘋果迷期待已久的全台首家 Apple Store 在稍早正式開幕,在上午 11 點正式開放消費者入場的一刻,官方粗估有超過 1,700 人以上排隊入場,在前方第一排的外國消費者甚至幾天前就已經開始入場,還有來自海外已經參與過多家 Apple Strore 開幕的死忠粉絲也到台灣電朝聖。
在約上午十點,在世貿三館外的排隊區已經被占掉將近 2/3 以上的區域,頂著豔陽等待十一點正式開幕。
在正式開放消費者入場前半小時左右, Apple Store 內部正由員工進行精神喊話。
在結束員工精神喊話後,服務人員先至門外開始繞場,並與排隊消費者擊掌後回到店內列隊。
待正式開放入場後,入場的消費者將穿過服務人員列隊而成的通道,並且領取開幕禮、也就是以先前圍籬剪紙藝術大師楊士毅創作所設計的紅色紀念 T-Shirt 。
店內的格局對蘋果迷來說應該不會太陌生,雖然台灣先前並未有直營的 Apple Store ,不過在地經銷商也多半以 Apple Store 的格局為圭臬布置店面;然而蘋果直營與經銷商依樣畫葫蘆的店面設計,在細節仍有不少顯著的差距。此外, Apple Store 的行動 POS 系統是透過店員手上以 iOS 裝置(未確認是 iPhone 或是 iPod )搭配具條碼與支付系統的擴充組件構成。
Touch and Try 是多數現代實體店面的重點,不同於一般經銷店為了妥善並有效利用店面空間, Apple Store 的試用品與試用品的間隔更充裕,且布置陳列是有主題性的,不會在同一個體驗區擺設關聯性低的試用品;其次包括藏線、整線的方式也更工整,不會像一般店頭整個桌面的充電線雜亂無章。其次商品的價格也不會大辣辣就用牌子寫著,畢竟直接看到商品立牌寫著複雜的規格與價格就有點庸俗了。
當然這是身為直營店應有的心態,畢竟像是 Apple Store 這樣的通路原本就肩負品牌形象的延伸意義,要能夠做出讓消費者感受到價值與尊重的體驗環境是很重要的。然而不少原廠直營門市的心態還是以設法在有限空間中盡可能塞滿商品,也未顧及在直營店內使用者能否盡興體驗產品,有些甚至與通路的門市差不多,其實這樣的直營店對消費者的品牌形象並未有加分效果。
Apple Store 的格局並非品牌直營店唯一的正確模式,但對於有意以直營店提升品牌形象的廠商來說,也應該思索蘋果的 Apple Store 為什麼要這麼做、這麼布置的理由,再去思考直營店的目的是要給進場的消費者哪些意義,光是只有"長的像"是沒有用的。
另外或許是為了落實企業形象, Apple Store 內有著這樣的立牌,提醒消費者可在 Apple Store 進行回收,尤其這些年環保意識抬頭,蘋果在主題演講也經常提及在生產過程中符合環保法規,故官方直營店內有著回收的提醒也是很合理的。
另外, Apple Store 內部也將透過這一塊空間作為 Today at Apple 的課程活動使用,不過依照一些"走過路過絕對不會錯過"的 101 觀光客,不知道未來會不會被變相的被一些路過只想坐著吹冷氣的過客霸佔而影響活動舉行則不得而知,畢竟奧客哪裡都有,尤其一些臉皮厚到一哭二鬧三上吊應該也是勸導無效,但這些免費課程確實對前往 Apple Store 的蘋果使用者是相當不錯的免費體驗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