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三折監理沙盒終於三讀通過,但這1/6之差引起爭議

by Knowing
2017.12.30 12:40PM
是一波三折監理沙盒終於三讀通過,但這1/6之差引起爭議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是一波三折監理沙盒終於三讀通過,但這1/6之差引起爭議這篇文章的首圖

(圖片取自 余宛如臉書)

給台灣金融法規創造試錯空間的監理沙盒法案,正式名稱為「金融科技發展與創新實驗條例」,終於在今天(12/29)三讀通過,有望在明年為台灣新創團隊打開一條康莊大道;多年推動監理沙盒的國民黨立委許毓仁期許2018年會是「台灣FinTech元年」。

原本預訂在26號進行三讀,但民進黨團在25日晚上突告暫緩,在隔日中午針對此案細部再做討論。根據民進黨立委余宛如的臉書,因為外界對洗錢與資安部分有疑慮,因此民進黨召集財政委員會的立委們再做討論、修正。明年APG(亞太防制洗錢組織)將對我國進行實地評鑑,茲事體大,因而洗錢防制的部分特別受到重視。

原先在初審時各界均要求主管機關審查創新實驗時,審查成員中專家學者應超過總額的二分之一,希望藉此納入多一些業界最新觀點;但經過近日的協商後,民進黨團要求專家學者比例低於二分之一、高於三分之一。對此國民黨團則希望維持二分之一。

今天院會表決通過民進黨版本,即審查成員中專家學者少於總額的二分之一,但多於三分之一。根據《聯合新聞網》,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表示,監理沙盒應納入較多民間意見為宜,如果限縮專家在審查會中的人數低於一半,這監理沙盒法案的意義可能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