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使用單眼相機生態與維距拍攝而言,片幅越大、景深也越淺,實現淺景深並不是問題,問題反而在於景深是否充裕到能夠有清楚的主題,雖然縮光圈可解決一部分狀況,但是縮光圈意味著會提高拍攝所需的快門速度,同時也需要充裕的光源,故在近年電子技術提升下,透過多張不同焦點距離的照片進行合成的景深合成技術成為另一種做法,而 Canon 也在近期註冊了相關專利,而且還是針對手持的景深合成。
由於景深合成需要處於同一位置進行多張拍攝,故現行景深合成往往需要搭配三腳架使用;而 Canon 的專利能夠實現手持拍攝的關鍵則在於結合 IS 防手振與自動對焦組合,簡單的說透過蒐集手持時的晃動數據(應該機身要具備高精度感測器),再利用防 IS 手振與自動對焦進行校正方式拍攝。
現階段此項技術應該還是在開發與研究中,不過若能實現手持景深合成,對生態攝影愛好者無非是大利多,然而需要搭配 IS 防手振,也意味著須要使用 IS 防手振鏡頭,當然也有另一個可能性,就是在 EOS M 無反光鏡系統加入機身防手振,這樣一來無論搭配怎樣的鏡頭都可實現防手振。
新聞來源: Digicame.info
2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