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在今年下半年發表多款搭載 OLED 螢幕的機種,涵蓋平價機種到創作者專業機種,這次要介紹的則是隸屬華碩產品線當中的時尚系列的 Zenbook 14X OLED UX5400 ,這是一款採用 Intel 11 代 Core 平台、 GeForce MX450 獨立顯示與 4K OLED 面板的機型,並配有 ASUS ScreenPad 設計。
ZenBook 自推出以來,至今是華碩旗下做為高質感時尚設計的機種,同時兼具輕商用機種的特質,而 Zenbook 14X OLED 系列是在今年 9 月發表的新機種,另外還有規格孿生的 Zenbook 14 Flip OLED ,兩款產品公布時皆提供 Intel 與 AMD 兩種處理器平台,此次介紹的 Zenbook 14X OLED UX5400 則配有 Intel 處理器搭配 NVIDIA GeForce MX450 。
在正式開始介紹前仍須先說明筆者拿到的是接近零售版的工程機,雖基本上與零售機種相同,但細節則有些拆裝的痕跡,另外測試機預安裝的是 Windows 10 ,還未確定正式出貨版本是否會調整成 Windows 11 。
▲上蓋仍有經典同心圓設計,不過處理方式比起早期的機型則相當不明顯
Zenbook 14X OLED 延續 ZenBook 系列金屬同心圓髮絲紋的特色,筆者拿到的配色採用偏向灰綠色調的綠松灰,機身厚度為 16.9mm ,重 1.4 公斤,以具備獨立顯示的機種算是輕盈的,同時機身也取得包括墜落、抗振、寬溫、高濕度與高海拔的 MIL-STD-810G 軍規認證。
▲ NanoEdge 窄邊框 4K OLED 螢幕是 ZenBook 14X OLED 的最大賣點
Zenbook 14X OLED 最大的賣點即是搭載 16:10 4K OLED HDR NanoEdge 窄框螢幕,採用近日又開始流行的 16:10 的比例,具備 3,840 x 2,400 4K UHD 解析度,並具備 100% DCI-P3 廣色域與 DisplayHDR 500 TrueBlack 認證,同時峰值亮度達 550nits 。
▲ ErgoLift 轉軸可達到 180 度攤平
借助 ErgoLift 轉軸設計不僅可以在打開上蓋呈現自然的打字角度與提升底部進氣空間,同時亦可隱藏螢幕下緣黑邊,使視覺更貼近四邊極窄框,此外螢幕亦可展開到 180 度,在進行會議溝通時也更易於與對面的人溝通以及協作。
▲借助 ErgoLift 設計也進一步藉視覺效果消除螢幕下方的邊框
雖說 OLED 面板在手機已經成為相當主流的技術,不過在筆電仍較罕見,而 Zenbook 14X OLED 所搭載的面板不僅是 OLED 面板,更是一張具備 4K 解析度與通過 HDR 認證的進階面板,除了細膩的視覺效果,同時也有銳利的對比與深沉的黑色,這是過往在筆記型電腦少見的體驗,對重視螢幕色彩表現的使用者, Zenbook 14X OLED 的螢幕無非是相當優質的。
▲右側的介面,兩個 Thunderbolt 4 皆支援 100W PD 充電規範
▲左側為 USB Type-A
Zenbook 14X OLED 主要的 I/O 集中在右手側,配有兩個 USB Type-C 的全功能Thunderbolt 4 介面、一個 HDMI 2.0b 、複合式耳機孔與 microSD 讀卡機,左側為 USB 3.2 Gen.2 Type-A,兩個 Thunderbolt 4 插槽除可作為 Thunderbolt 4 與 USB 介面外,也都兼具充電輸入、 DisplayPort 輸出的功能。
▲右側也有散熱風道
▲機身底部的設計
Zenbook 14X OLED 的散熱開孔包括機身底部、鍵盤縫隙、後方與左側,同時以後方與左側作為排熱通道,應該也是因應其處覽器支援最高 40W 的智慧效能技術與具備 GeForce MX450 獨立顯示,把散熱開孔開在左方可避免右撇子使用滑鼠被熱風吹拂的狀況,不過也意味著若連接 HDMI 、充電線可能會干涉右手操作滑鼠的空間。
▲電源鍵具備指紋辨識
▲ C 件的鍵盤配置
▲多了最右一行鍵位,使右下方區塊的案件不需如商務機 B9 的鍵盤因為方向鍵而調整按鍵位置
▲打字的手感尚可,畢竟這類薄型機種的鍵盤行程較電競機種受限
配置的鍵盤屬於 75% 設計,右上角的電源鍵則整合指紋辨識功能,最右方側一行配四顆功能鍵,相較同為 14 吋的商務機種 ExpertBook B9 的鍵盤,筆者認為 Zenbook 14X OLED 右下角區塊的鍵位並未因為方向鍵而縮小,盲打比較不會有錯亂的情況,此外鍵盤本身為白光背光, 第一列 F 區設為對應的功能鍵,不過可自 MyASUS 改為傳統的 F 鍵。(補充,此次開箱的工程機為英文鍵盤,台灣販售版本為注音鍵盤)
▲觸控板為 ScreenPad
▲可擴充應用或作為第二螢幕使用
▲開啟觸控板模式
▲亦可關閉顯示當成傳統觸控板使用(順便省一點電...)
Zenbook 14X OLED 的觸控板為 5.65 吋 ASUS ScreenPad 設計,可做為快捷功能、副顯示器等多種功能,可提供工作檢視、常用工作組合、手寫板、數字鍵等功能,在需要較完整螢幕空間時,可將工作的對話視窗配置到 ASUS ScreenPad 顯示,或許是由於在設計上被視為第二螢幕,故從快捷鍵打開或關閉 ASUS ScreenPad 會有如切換螢幕輸出的閃爍。
▲測試機為 i7-1165G7 ,配有 16GB RAM
Zenbook 14X OLED 配有 Core i7-1165G7 平台,是屬於 Tiger Lake 世代的處理器,根據 Intel 官方規格,是一款具備 4 核心、 8 執行緒的處理器,最高時脈可達 4.7GHz ,配有 Iris Xe iGPU,預設的動態電壓可設定在 12W TDP 到 28W TDP 之間,然而 Zenbook 14X OLED 由於具備進階散熱架構,故可在連接到充電器的情況下達到 40W TDP 。
▲為配有 GeForce MX400 GPU 的機型
而配備的 GeForce MX450 屬於 NVIDIA 新一代的初階顯示卡,可視為 GeForce GTX 1650 的省電版本,主要是因應新一代處理器內顯性能提升,提供較過往 MX 系列更高的基礎性能,雖然性能仍不及 GeForce GTX 1650 ,但筆者認為最大的價值在於對應支援 CUDA 技術的內容創作軟體時,可受惠 CUDA 核心帶來的硬體加速性能。
▲各項測試表現
Tiger Lake 平台的表現算是相當可靠的,畢竟 Intel 無論是 10nm 製程或是新一代 CPU 架構都較早用於筆記型電腦平台,且在 Zenbook 14X OLED 的散熱結構之下也能維持持續效能,只是畢竟為輕薄機種,在進行測試滿載的高頻風扇聲仍比較明顯,但若是以一般使用情境多半相當安靜。
▲模擬日常使用約 6 小時左右
▲模擬遊戲情境則是有點嚇到吃手手的 1 個多小時
若是比較重視續航力, Zenbook 14X OLED 的 4K OLED 面板則成了雙面刃,筆者在切到 80% 螢幕亮度時,使用 PCMark 進行日常使用模擬,縱使已經關閉 ASUS ScreenPad ,約僅有 6 小時左右的電力,遊戲模擬更僅有不到 2 小時,畢竟 Zenbook 14X OLED 的電池僅有 63WHr ,加上 OLED 面板特性與更高的峰質亮度,導致電力消耗比一般 LCD 機型更快速。
▲盒裝 100W PD 充電器
▲為 20V 5A 組合
不過 Zenbook 14X OLED 的 4K OLED 另一個特色優點則是支援 20V 5A 100W 充電,並隨附薄型 100W USB Type-C 充電器,可在相當短的時間就把電池充飽,筆者也嘗試搭配第三方符合 USB PD 100W 規格的充電器,亦可正常達到快速充電;此外,畢竟電池本身相較電競筆電來的小,縱使是接到 65W 充電器,也仍能在短時間恢復電力。值得注意的是若充電器並非標準 PD 規範,則會限制在最大 45W ,避免因錯誤的電壓電流組合造成危險。
▲ OLED 螢幕的對比、飽和度比起傳統 LCD 令人驚艷
Zenbook 14X OLED 的優勢特色即是這張高品質的 4K HDR OLED 螢幕,不過在美麗的色彩表現背後也使得電池消耗速度較類似配置的 Zenbook 14 來的快,但若以一般日常使用倒也還能維持 6 小時以上的表現,不過同時也配有 100W 的快充設計加速電力恢復,也算是平衡折衷的作法。
▲ ZenBook 14X OLED 不僅只是 ZenBook 14 換上 OLED 面板,散熱架構也經過強化
此外,相較設計乍看相當類似的 ZenBook 14 , ZenBook 14X OLED 還具備強化的散熱設計,不僅使一般日常使用能有更低的噪音,接上充電器後還能使用效能強化模式進一步提升整體性能,也顯見 ZenBook 14X OLED 不光只是單純換上OLED 面板的延伸機種,縱使核心規格類似,骨子裡也是設定在更進階的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