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se Audio FUGAKU富獄頂級入耳式耳機系統試聽,能沐浴在大音量下展現揚聲器臨場感的發燒系統

2024.05.25 05:00PM
照片中提到了BAKE、FUGAKU 富樂、A team,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

日本音響品牌Brise Audio的主力產品聚焦在以耳機為主的發燒線材,不過卻在2024年的冬季耳機祭Mini活動公布品牌第一款耳機產品、正確來說是一套耳機系統,名為FUKAKU(富獄),並以約250萬日幣的預計售價引發燒友圈討論;筆者在2024年春季耳機祭當日剛好在日本旅遊,Brise Audio也在活動提供FUKAKU準量產版本的試聽,不過筆者錯過事前預先登記故只能拍到產品外觀;然而Brise Audio台灣代理德錩在5月25日邀請Brise Audio來台於沛聲PLAYSOUND+市府店舉辦FUKAKU的發燒友試聽活動,筆者就向德錩詢問是否有機會能前往試聽。從結論來說,FUKAKU可說是一款為追求極致而走火入魔的頂級入耳式耳機系統,挑戰如何以入耳式耳機挑戰趨近發燒喇叭系統的表現,只是達58萬元的價格就不見得是每個耳機燒友可接受,但原本極緻的音響系統就沒有C/P值可言,就看是否認同其理念與表現與口袋深度了。

展現Brise Audio技術力大成的巔峰之作

▲FUGAKU是由耳機、線材搭配專用擴大機構成的耳機系統,缺一不可

▲站立者左起為擴大機工程師黑川亮一、社長渡邊慶一、耳機工程師佐佐木瞭,最右側為董事岡田直樹

Brise Audio FUGAKU之所以稱為系統是因為它是由耳機搭配專屬的類比擴大機組成,耳機沒有了這台擴大機也無法使用(除非自己做一套具備分音線路的多路擴大機),之所以會採用這樣的設計是由於Brise Audio為了發揮單體的極限,將分頻線路外部化,同時為不同特性、頻段的單體使用獨立的擴大線路,且為了避免數位與類比線路的訊號混雜與考慮到體積難以再微縮,擴大機僅能接受類比訊號輸入,並無內建USB DAC功能。

外部五路分音、獨立驅動的瘋狂設計

▲擴大機為純類比放大,提供4.4mm與3.5mm兩種輸入,耳機左右聲道皆採7路訊號

▲擴大機在日本製造,底部使用Alcantara材質作為防滑

▲FUGAKU透過外部濾波分頻與單體獨立擴大線路務求每個單體有最佳表現

之所以選擇外部分頻的原因仍是在於提供更完整的濾波分頻以及與專屬擴大線路結合,一般入耳式耳機為了空間的考量,僅能使用相當小的電路板安裝濾波分頻線路,但熟知多聲道喇叭分頻線路的發燒玩家應該不難理解這樣的空間無論是分頻的完整性、接地面積等都很難有良好的發揮;其次是不同頻率、不同的單體設計都有合適的擴大線路,但一般採用立體聲連接器的耳機僅能利用一套擴大線路驅動所有的頻段,先不論不同頻段的驅動狀況,更難應對當前流行混用多種不同特性單體技術的高階入耳式耳機,所以市場上也會有使用單一動圈耳機的頂級耳機產品出現並獲得特定燒友青睞。

混用三種類單體技術共8單體配置

▲FUGAKU以xMEMS單體負責超高頻,高頻、中頻與低頻都是平衡電樞,超低頻為對稱相挽的雙動圈單體

▲耳機與線材都有一定重量,故搭配耳掛支撐

FUGAKU的耳機採用5路分音8單體,雖然從單體的總數量似乎也不算多,畢竟市場上早有堆疊18單體以上的產品,不過FUKAKU是採用多種單體技術構成,以擅長不同技術的單體分別負責不同的頻段;其中超高頻搭載新興技術公司知微電子xMEMS以半導體製程生產的矽基固態單體,高頻為兩顆Knowles平衡電樞單體,中頻也同樣為兩顆Knowles平衡電樞單體,中低頻為Sonion的平衡電樞單體,再由兩顆對稱相挽排列的8mm動圈單體負責超低頻,內部透過3D列印的支架固定單體。根據日本訪談,高頻之所以沒採用近期熱門的EST靜電單體的原因是因為空間占用以及會受到腔室設計影響聲音的表現。

電源板與分頻擴大板獨立

▲電路將電源與分頻擴大獨立

▲左側為電源板,右側為分頻擴大線路的擴大線路面

▲PCB的供電部分(正式商品會蓋有金屬遮罩),兩塊PCB透過金手指連接

由於採用外部分頻與驅動,FUGAKU透過一台比體積比Ricoh GR相機還大、帶有電池的專用類比耳機擴大機處理分頻與擴大驅動,內部由兩張主機板組成,位於下方的是一張負責電源相關的4層PCB電路,上層較小的電路則為8層PCB,位於底部為分頻濾波線路,上層為放大線路,兩張PCB之間透過金手指公母座連接,實際的產品還會覆蓋降低干擾的金屬遮罩;利用將負責不同功能的線路隔離,盡可能減少干擾,是FUGAKU在設計上相當重要的理念,同時擴大機至I/O端子模組板使用與耳機線相同的純銀線連接,確保傳輸的品質。

保有替換性的純銀專用線材

▲耳機線透過接點式設計使線材具備可維護性,不過Brise Audio預設消費者理應不會換成其它線材

由於FUGAKU是透過5路分頻驅動,故需要搭配專用的連接線,當然作為線材專門品牌的Brise Audio自然也提供一條精心搭配、採用SHIROGANE 1純銀線基的專用線材,且很有信心消費者也不會想替換,但考慮到可維護性仍採用能與耳機、擴大機分離的設計;由於採用分頻獨立驅動,FUGAKU需使用7個針腳,在與擴大機連接的一端使用具備9針的連接器,耳機一側則是使用接點式連接器,並透過一顆螺絲將耳機與線材連接器固定。

▲耳塞預設搭配AZLA的SednaEarfit XELASTEC II

FUGAKU預設搭配的是韓國音品牌AZLA的SednaEarfit XELASTEC II溫感耳塞,能隨著體溫塑形,據稱調音也是以這款耳塞為依據進行;FUGAKU提供4.4mm平衡與3.5mm單端兩種輸入方式,從日本媒體提供的內部機構配件照片,4.4mm端子是使用Pentaconn原廠母座,相較3.5mm母座等級高出不出,為了發揮理想的音質,建議使用4.4mm線材連接表現會較好;另外雖然有提到此次展出的FUGAKU為量產前的原型機可能底噪再所難免,但實際上在開機約2分鐘後底噪就會慢慢消失,應該與線路達到理想工作溫度有關。

可沐浴在大音量聆聽、宛如揚聲器般的深沉感

▲現場是使用AK播放機的4.4mm進行平衡Line Out輸出到FUGAKU的擴大機

▲耳機配戴大致上是這樣,7路純銀線有相當的重量感

由於這場活動是消費者活動,故僅簡單以宇多田光BAD MODE專輯兩首歌曲各聽一半約5分鐘內的時間試聽,筆者選擇主打歌BAD MODE與One Last Kiss兩首體驗,但一開始BAD MODE系統還在暖機,當時雖然可感覺有一定的水準,不過卻不太能想像是凌駕於10萬元級的250萬日幣系統的表現;但隨著系統慢慢達到合適的工作溫度,耳機的聽感卻發生劇烈的變化,不僅只是底噪消失,音場、下潛與細節瞬間開闊,甚至令筆者想到類似發燒喇叭可呈現的下淺深度與廣度,不過受限耳機非透過空間自然散射的特性,左右耳聽到的聲音仍為獨立聲道傳遞,但這也是耳機與喇叭先天特性造成。

▲筆者鮮少遇到能夠有如此完整三頻、深度同時在偏高音量還能久聽的耳機,更不用說是入耳式設計的耳機

不過筆者對FUGAKU最深刻的印象是其聽感的舒適性,由於試聽現場雖算寧靜,但畢竟也不算完全無干擾,故筆者為了有較完整的聽感會將音量提高到比平常更大,但即便音量超出習慣、低頻的深沉感更為出色,FUGAKU卻未造成明顯的音壓壓迫,但也不像Sennheiser HD 490 PRO或Sony MDR-MV1是刻意抑制減少聆聽壓力,FUGAKU的聲音仍相當解析且完整,令筆者想到東京下北澤新興爵士樂咖啡聽Tonlist的環境,Tonlist的音樂聲相當大,甚至是連面對面對話都有些困難,但透過良好的吸音設計,身處超大音量的環境卻不會因為音量或音壓產生不適。

▲現場還有Brise Audio的粉絲攜帶線材包裝請董事岡田直樹與社長渡邊慶一兩位創辦人簽名

Brise Audio FUGAKU從售價很顯然是已超越一般入耳式耳機發燒玩家能夠理解與接受的範疇,然而若撇開入耳式耳機的形式不談,相近的價格對於耳罩式耳機搭配耳機擴大機卻並非不可能,不過筆者的感覺是FUGAKU更像是一種Brise Audio對於品牌音響技術力極限的火力展示,是一種對於發燒耳機有一定程度認知的燒友雖不一定買的下手但能理解其理念的產品,且至少相較為個人耳型量身訂製的客製化耳機,FUGAKU仍採用能與他人分享聽感的通用設計,能夠使更多發燒友體驗且分享傳播,對於品牌也有不少正面形象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