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Pentax K-01 將因應消費者需求再次販售新色機型這篇文章的首圖
Pentax K-01 將因應消費者需求再次販售新色機型
Pentax 先前已經終止生產與知名當代設計師 Marc Newson 合作的無反光鏡機身 K-01 ,造型取材自 Marc Newson 個人也相當喜歡的 Pentax 6X7 機身,並且採用金屬機身與直條紋橡膠的搭配;不過這款風格獨特的產品仍在愛好者的強烈要求下,又重新推出上圖這款白色機身搭配藍色橡膠的套組,並將在 7 月 25 再度上市。 新聞來源: Pentax , DC.Watch
12 年前
是知名攝影師貓夫人作品於日本 Pentax 廣場展出這篇文章的首圖
知名攝影師貓夫人作品於日本 Pentax 廣場展出
圖片來源: Pentax Forum 喜歡欣賞貓類攝影作品的朋友應該都聽過攝影師"貓夫人"吧?最近她的攝影作品也登上位於日本新宿的 Pentax Forum ,共展出達 30 張她在台灣使用 Pentax 645D 搭配 DFA645 55F2.8 IF SDM AW 、 FA645 MACRO 120mm F4 拍攝的與貓相關的照片,展出期間自 7 月 17 一直到 7 月 29 日,如果這陣子剛好在本遊玩的朋友也可順便前往欣賞哩。 新聞來源: Pentax Forum
12 年前
是PENTAX RICOH IMAGING 改名 RICOH IMAGING ,但產品仍維持雙品牌路線這篇文章的首圖
PENTAX RICOH IMAGING 改名 RICOH IMAGING ,但產品仍維持雙品牌路線
RICOH 旗下全額子公司 PENTAX RICOH IMAGING 今日宣佈去掉 PENTAX 名稱,改名為 RICOH IMAGING ,強調是考量到該事業群重整的必要,但產品仍會維持 PENTAX 與 RICOH 雙品牌並行的現況。 新聞來源: RICOH IMAGING
12 年前
是Pentax Q7 感光元件增大到 1/1.7 吋,鏡頭等效焦段重新洗牌這篇文章的首圖
Pentax Q7 感光元件增大到 1/1.7 吋,鏡頭等效焦段重新洗牌
Q7 造型與先前 Q10 相似,主要的改變在於感光元件尺寸升級,從先前 Q 與 Q10 的 1/2.3 吋改為 12MP 的 1/1.7 吋 BSI 元件,當然等效焦長也因此有所變化,等效從 x5.6 變成 x4.7 ; DPREVIEW 有一份換算對照表格, 01 標準鏡從 47mm 變成 39mm ,而 02 標準鏡從 27.5-83mm 變成 23-69mm ,至於 03 望遠鏡從 83-249mm 變成 69-207mm 。 新聞來源: Pentax , DPREVIEW 雖然感光元件變大,但 Pentax 也允諾先前的幾顆玩具鏡亦能正常使用,不過會不會有成像圈可能要實地試了才會知道,
12 年前
是Pentax 推出 K-50 與 K-500 兩款單眼,關鍵差異在於抗候設計這篇文章的首圖
Pentax 推出 K-50 與 K-500 兩款單眼,關鍵差異在於抗候設計
Pentax 一連發表兩款單眼相機,分別是 K-30 與 K-r 的後繼機種 K-50 以及 K-500 ,但並非針對入門市場與中階市場的方式作區隔,而是以是否具抗候能力作為關鍵差異,此外 K-500 也省略電子水平儀。兩款機身除了使用鋰電池外,也可使用選配的電池匣安裝 3 號電池。然而 K-500 僅出現在 Pentax 國際官網,日本官網並未出現此款機身。 新聞來源: Pentax ( K-50 ) ,(k-500) K-50 與 K-500 是巒生機種,具有幾乎相同的規格與外型,相較 K-30 的偏向運動風的前凸軍艦部的前衛設計改回較接近 K-r 的設計,握把也取消 K-30 像是高階單
12 年前
是為何一張看似好的照片卻不見得能在國際級攝影比賽得獎?這篇文章的首圖
為何一張看似好的照片卻不見得能在國際級攝影比賽得獎?
昨天與一位朋友剛好聊到台灣攝影者參加國際級攝影比賽的事情,台灣每年不乏有攝影好手報名去參加這些比賽,與其它國家報名者相較下報名的比例並不低,不過實際獲獎跟報名人數一比之下卻沒那麼理想。 有不少人對於那些在比賽中最終獲獎的照片百思不得其解,這些照片用的相機與鏡頭不見得高檔,甚至還有些是傻瓜相機拍的;曝光、構圖也不盡理想,甚至有些還手震;拍攝者有些名不經傳、甚至只是個小朋友隨手拍下的,但這些相片卻獲獎了? 如果是一些小型的攝影比賽,也許可推託可能有內定之類的,但行之有年的國際級攝影比賽應不至於會把自己的金字招牌拿來糟蹋。所以問題出在哪?朋友問過幾位評審他們對於照片評論的觀點,也許可作為一張"漂亮的
12 年前
是開箱-超迷你微單眼 Pentax Q 隨心所欲紀錄生活這篇文章的首圖
開箱-超迷你微單眼 Pentax Q 隨心所欲紀錄生活
上個月底跟小齡子還有岳母在板橋大遠百吃飯,本來準備要離開了但是逛到Pentax相機的專櫃,發現耶,怎麼有這麼迷你的微單眼啊?機身也輕,現場試用了一下,效果也蠻滿意的,重點是機身也輕,有時候不想帶單眼出門的話,這台真的還蠻好帶的,問了一下,這台是去年推出的Pentax Q,價錢比預期的貴一些,而且若是買最新款的Pentax Q10要破兩萬,因此還是打消念頭,回家慢慢做功課後再決定該如何入手。 在癮科技收藏 Pentax Q 後來被我找到特價出清的組合,不到萬元順利入手Pentax Q+標準定鏡鏡頭,喔耶 盒裝底部列出內容物品的產地 (都是大陸產),Pentax Q是由日本Hoya公司監督在菲律賓
12 年前
是電子機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Pentax MX-1 動手玩(實拍與感想)這篇文章的首圖
電子機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Pentax MX-1 動手玩(實拍與感想)
先前粗略的從外觀介紹 Pentax MX-1 ,後來就帶著這台典雅的隨身機一起出差去了,拿著這台相機,真的有一種回到以前拿著金屬機身底片相機的感覺,但可惜的就是機頂少了觀景窗,沒辦法完全重現 MX 的氛圍。至於 MX-1 拍起來、用起來如何呢?筆者下了一個簡單的結論: Pentax 還未在這台產品用盡全力。為何會有這樣的結論?跳轉有筆者個人的觀點。 先從介面說起, MX-1 的 UI 邏輯仍沿襲自 Pentax 的單眼相機設計,比較顯著的變動應該是把曝光補償變成獨立轉盤置於右手拇指處,而由於隨身相機需要微距模式切換,故把原本 Pentax 單眼用來改變色彩定義的右鍵變成對焦模式切換鍵。 而且在
12 年前
是經典型號的延續, Pentax MX-1 (外觀介紹篇)這篇文章的首圖
經典型號的延續, Pentax MX-1 (外觀介紹篇)
復古外觀的數位相機正流行,幾家老字號品牌取材自經典機型的元素融入現代化的數位相機,即便一些在數位時代才竄起的品牌,也設法融入許多古典相機的元素,試圖讓產品看起來更有歷史。 日系老字號相機品牌 Pentax 自先前推出基於 110 相機造型設計的 I10 以及 Q 之後,這次則是取材自經典的底片單眼相機 MX 的外型,推出名為 MX-1 的高階緊湊型相機,並且不光僅在造型,也在材質大做文章,此篇就先以造型與機身設計介紹這款繼承經典機種的當代相機。 先從 Pentax MX 介紹起,這款 1976 年推出、至 1985 年才停止生產的旗艦級底片單眼相機擁有銀色與黑色二色,並在老一輩 Pentax
12 年前
是德國專業閃燈品牌 Metz 在台推出全球首款觸控介面閃燈 52 AF-1這篇文章的首圖
德國專業閃燈品牌 Metz 在台推出全球首款觸控介面閃燈 52 AF-1
德國老字號專業閃燈廠商 Metz 在今年一月正式轉移代理商,由代理多樣德系相機與週邊的台灣斯密德取得,而今天除了正式宣告取得 Metz 全系列代理權以外,也發表去年 Photokina 會場大出風頭的全球首款觸控介面閃燈 Mecablitz 52 AF-1 Digital 。 當然轉換代理商後價格也有些許調整,今天公佈旗艦閃燈 58 AF-2 為 13,900 台幣,而這款觸控的中階閃燈 52 AF-1 則為 8,500 台幣。 跳轉開始介紹 對一般消費者而言,尤其是近年才開始接觸單眼相機的消費者, Metz 可能是個陌生品牌,甚至會質疑為何它的閃燈價格,不過這家擁有 75 年歷史的德國專業閃
12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