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響研究室] 耳罩耳道又耳塞,耳機幹嘛那麼複雜呢?其實也不難,六個分類就搞定啦!

by 陳寗
2014.10.30 06:19PM

雖說兩聲道純音樂音響系統才是最合適的聽音樂解決方案,但如果你住在學校宿舍、或是在研究室、圖書館等不能把音樂放出來的地方聽音樂,那麼你就會需要使用耳機了。如果想用手邊的耳機創造家庭劇院的感受,或是提升聽音樂的品質,不坊先看看這裡

我們常說耳機耳機,你知道其實耳機光是「耳機種類」就有好多種嗎?更遑論那令人眼花撩亂的品牌與型號了。今天要跟大家簡單的從耳機種類開始,為大家解說目前市面上能看到的耳機種類。這裏我將針對耳機的外型、配戴方式、適用場合來分類,至於那些核心技術、單體種類等差異我今天就暫時先不介紹了~那以後會再說,今天就先從最簡單的部分開始吧!

 

--

 

耳罩式耳機:音場還原度最佳的耳機,但需要注意使用場合與適用器材

耳罩式耳機可說是我們對於耳機最最刻板的印象,畢竟不管是電影、或是漫畫,只要裡面出現耳機一般都會使用上圖這種能把整個耳朵都給包覆起來的「耳罩式耳機」(有時也稱為「全罩式耳機」)。耳罩式耳機擁有所有耳機產品中最大的耳機單體,也就是我們平常看到音響喇叭上面會發出聲音、圓圓的那種東西。由於單體夠大、且離耳朵較遠、耳機共鳴腔(就是耳機外面那個殼裡面的空間)比較大,因此能發出更沈的低頻表現,在耳機音場(音樂聽起來的空間寬度)、低頻動態與下潛度都會比其他類型的耳機來得更好。


耳罩式耳機一般來說可分為兩種:密閉式與開放式。上圖的 Sennheiser HD650 從外觀可以看到裡面的耳機單體(從網罩可以看到裡面),這種耳機就是所謂的「開放式耳罩」。開放式耳機並不會針對耳機聲音外漏這件事情做處理,因此在你身邊的人都能聽到你現在聽到的音樂,因此不適合在辦公室、圖書館等需要安靜的地方使用,但由於沒有密閉的耳機外殼,因此能擁有更好的耳機音場表現(一般來說是這樣,但不見得所有品牌皆是如此!例如 Grado 耳機雖然是開放式耳機,但音場表現就不太好)。另外必須注意的是,因為耳罩式耳機的單體較大,需要較多的能量才能推動他,因此較高階的耳罩式耳機一般來說都必須搭配「耳機擴大機」這種外接的設備才能有比較好的聲音表現,用 iPhone 這些小傢伙可是無法完全發揮 100% 實力的!至於戴著這麼大的東西在路上走會不會覺得丟臉 ... 這就要看個人的感受啦~

--

耳掛式耳機:單體尺寸與耳機體積的妥協產品

記得曾經有一段時間像上圖這種直接戴在耳朵上的「耳掛式耳機」非常流行,不過現在在耳道式耳機以及 Beats 那種「潮耳機」的夾殺之下,這種耳機已經越來越少見了。耳掛式耳機的體積大約就跟耳朵一樣大,配戴時利用掛勾夾在耳朵上。由於耳機本身體積較大(相較於耳塞式耳機),因此能放入更大一些的單體,但又不會像耳罩式耳機那樣擁有巨大的體積,可說是在耳機單體尺寸與耳機本體體積之間尋求了一個平衡點。耳掛式耳機在較為嘈雜的環境中幾乎就聽不到耳機的聲音(耳掛耳機沒有任何隔音措施),因此現在也很少能在路上看到有人使用這種耳機,廠商也越來越少推出這一類產品。目前耳掛式耳機最高檔的選擇就是上圖的鐵三角 EW9 木製外殼耳掛耳機,也是目前碩果僅存的高價耳掛式耳機。

--

「小」耳罩式耳機:配戴更方便的「耳掛式耳機」


耳掛式耳機不好配戴(耳朵夾久會痛!),而上圖的小耳罩耳機就是除了耳掛式耳機以外的另一個大單體小體積選擇。小耳罩耳機擁有與耳掛式耳機差不多尺寸的單體,但又提供了耳罩式耳機才有的頭戴環,因此在配戴的舒適度上遠勝過把整附耳機夾在耳朵上的耳掛耳機。如果你覺得把耳機塞到耳朵裡不是件舒服的是、而又覺得戴著巨大的耳罩耳機出門是件丟臉的事,那麼這種使用隨身聽就能發揮不錯效果的小耳罩耳機就是非常好的選擇。

--

隨身聽附贈耳機必備款:兼具舒適與隔音效果的迷你耳機

還記得上圖的耳機嗎?上圖是早期 iPhone 附贈的蘋果耳機,這種卡在耳洞門口(不深入耳朵裡)的耳機就是所謂的耳塞式耳機。這種耳機過去非常非常紅,因為所有 Sony WalkMan 隨身聽都是附贈這種耳機。耳塞式耳機重量輕、體積小,因此能直接塞進口袋裡就能出門,再加上相較於耳掛式耳機擁有更好的隔音效果、以及不需要塞進耳朵裡的舒適度,都讓耳塞式耳機成為非常熱門的耳機選擇。不過近兩年同樣因為 Beats 一流的「潮」耳機跟耳道式耳機的夾殺,同樣開始出現市場萎縮的情況。目前在耳塞式耳機的市場中,在鐵三角的耳塞之王 CM7 Ti 停產後,最高價的產品當屬 B&O Earset 3i (台灣售價約九千多塊)了,但若跟那些動輒萬元以上的耳道式、耳罩式耳機相比,又是相對低價的中階耳機選擇了。

耳塞式耳機的形式有兩種,除了上上圖那種直接卡在耳洞門口的形式之外,還有如上圖一般的「耳掛式耳塞耳機」。這種耳機雖然使用、配戴方式都跟一般耳塞式耳機一樣,但多了耳掛勾讓使用者能更穩固的把耳機固定在耳朵上,對於運動聽音樂的使用者、或是時常會擺動頭部的使用者(這是什麼使用者 ...)來說就是很好的選擇。

--

隔音效果一流!售價無限飛漲的產品:耳道式耳機

耳道式耳機顧名思義,就是直接塞進耳道裡面的耳機。這種耳機因為把整個耳機頭都塞進耳朵裡了,因此擁有非常非常好的隔音效果,原本是作為舞台歌唱表演時使用的迷你耳機(如下圖),能讓主唱能確實聽到音樂的聲音而不會因為嘈雜的環境無法聽清楚,另外那些特務電影、保鏢們耳朵上配戴的耳機也是這種形式,都一樣能確保在嘈雜環境中仍然能讓使用者清楚聽到耳機發出的聲音。

既然是用在音樂用途上,那麼耳道式耳機本身就已經擁有不錯的音樂再生能力,因此近幾年來也開始被使用者接受,作為日常的聽音樂專用耳機。在市場的驅動下,耳道式耳機的價格水漲船高,動輒數千一兩萬的耳機選擇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來自日本、售價逼近十萬元的產品,只是聲音表現是否值得那個價值,這部分就見仁見智了。


不過在耳道式耳機市場中,一直存在如上圖這種特殊「個人客製化」耳機。這種耳機訂購前必須先用矽膠做出訂購者的耳機形狀,再寄回耳機廠商製作出能完全服貼訂購者耳朵的耳道式耳機。這種耳機擁有最好的隔音效果,且由於耳機腔體較大,因此可以塞入多個負責高、中、低頻段的耳機單體,因此能擁有比一般市售耳道耳機更好的聲音表現。不過這類耳機由於單體結構、或是單體數量多,使得這類耳機跟前面說的耳罩式耳機一樣,一般隨身聽都無法發揮最好的音效,在使用上往往需要搭配各種耳機擴大機才能擁有最佳的聲音表現,真要玩這種耳機所花費的金錢可是不會輸給入門兩聲道純音樂系統的!

--

更強悍的抗噪效能:主動式抗噪耳機

其實說是「耳機」並不太正確,因為這種耳機並不是因為耳機本身擁有好的隔音效果,而是因為他利用額外的設備監測環境噪音,再發出相反的音頻抵消噪音,讓使用者能「聽不到環境噪音」。這類產品以美國 Bose 最為知名,上圖在耳機與 iPhone 中間的小黑盒就是耳機專用的主動式抗噪主機,是必須安裝電池才能動作的電子產品。雖然使用上麻煩了些(要充電、還會多一個盒子),但如果是時常要搭飛機、或是在嘈雜環境中聽音樂,那麼這類產品就很合適。

抗噪耳機並不只限於小耳道耳機,也有如上圖一般的耳罩式抗噪耳機。耳罩式抗噪耳機雖然體積較大,但由於耳機外殼夠大,因此能把上上圖中的小黑盒塞進耳機裡面隱藏,因此反而不需要另外攜帶一個抗噪小盒子,使用上也較為方便一些。

--

以上就是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耳機形式分類,未來我還會再針對耳機系統做更深入的介紹,這裏大家先瞭解一下你需要的是哪一種形式的耳機,這樣未來選購的時候才不會搞不清楚狀況喔!

--

注意!請不要在騎車時聽音樂,不僅對你自己危險、對其他用路人也很危險!騎車聽音樂是非常自私的行為,請不要害己又害人!

--

作者:陳寗@癮科技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22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17 個小時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10 天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23 個小時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16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可以與行李箱組合的三合一背包 我無法割捨Patagonia的理由
Gizmodo Japan
16 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