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C 10 先整理重點如下:
- 外觀:後背鑽石切邊、正面為全片 2.5D 玻璃
- 物理按鍵設計更佳,不會有誤按的問題
- 有實體按鍵、取消海苔條、螢幕可用面積更大
- 預設輸入法改為觸寶輸入法
- 關鍵規格:Snapdragon 820 處理器、4GB RAM、原生 USB 3.1 的 USB Type-C
- 主相機為 12MP 的 UltraPixel 2 元件表現更佳
- 支援 3 頻段 CA 和QC 3.0 快速充電
在 HTC 10 發表會前, HTC 也提供數個小時的時間讓媒體搶先體驗,相較於 M9 , HTC 10 的整體感提升許多,實際比較也更能感受到 HTC 10 雖在設計仍是基於 M7 之後的風格為基礎,不過精緻度也持續在進步。
細看 HTC 10 與 M9 在外觀較顯著的差異是弧形機背增加的一道鑽石切邊,以及以螢幕搭配強框正面改為一整片大面積的玻璃。相較 M9 採用機身側面與機背雙色處理方式, M10 則藉由鑽石切邊不僅增加層次感,同時鑽石切邊的部分與機背處理方式不同,視覺上也較有層次。
至於 M9 的正面處理方式雖然乍看下不會明顯覺得質感與機背不同,不過由於螢幕外框並非如機背採用金屬材質,而是聚碳酸酯材料,故長時間使用較容易磨損, HTC 10 改為一體式的 2.5D 大玻璃,使得螢幕與邊框貼合,同時整體質感也不會因為長時間使用磨損邊框。
雖多了一道鑽石切邊轉折,不過機身握感與 M9 大致還是差不多的,但此次物理按鍵的設計更為合理,雖不像某些品牌藉由把音量與電源配置在兩側避免誤觸,而是與 M9 一樣配置於右側,但由於此次電源鍵處理並非採用 M9 時密集的同心圓,而是更容易摸出差異的鋸齒狀,故誤觸的機會也更低了。
而 HTC 10 的指紋辨識如 M9+ 一樣配置在機身正面並作為 Home 按鍵,但由於下方的 BoomSound 從正面移到機身下方,故指紋辨識兩側也不用配置揚聲器,改為實體觸控鍵,所以螢幕上也不再被虛擬鍵占用;而指紋辨識 Home 鍵也仍保持觸控按鍵設計而非物理按鍵,故沒有按壓的感覺,不過由於做成凹槽設計,盲按時也不至於按錯。
使用體驗方面, HTC 10 的邏輯與 A9 同樣使用接近原生的介面,並且不再使用獨立開發的音樂播放、媒體庫,而是沿用 Android 標準的 Play Music 與 Google 照片,這樣的設計好處是當 Google 進行新版 Android 更新時, HTC 可較快於段時間導入新版本,不過接近原生是好是壞就看個人感受。
另外此次預設的輸入法並非 HTC 輸入法或是 Google 輸入法,而是高通有參與投資的觸寶輸入法,不過 Android 本來就可自行下載輸入法,像是筆者通常還是使用 Google 注音輸入取代各品牌的預設輸入就是了。
至於 Boost+ 模式與坊間常見的最佳化軟體功能差不多,也是透過對 app 使用的監測管理手機記憶體,比較有趣的是遊戲省電模式,這個模式為了降低高解析度顯示對於電力的影響,可將挑選的遊戲改為 Full HD 顯示,降低高解析度 3D 影像帶來的耗電。
至於 HTC 10 強調觸控螢幕的反應時間相較多數機種更短,不過在實際使用時偶而會因為靈敏度感到困擾,尤其像是拍照選擇焦點時有時候就會不小心改動到焦點。
HTC 10 使用的是高通 Snapdragon 820 處理器,搭配 4GB RAM ,在跑分時很容易受到機身當下溫度影響,筆者在一般常溫(約 24 度左右)安兔兔約 12 萬分,但是在遊覽車的冷氣出風口則可到 15 萬分,不過原本 Snapdragon 820 體質比起 M9 的 Snapdragon 810 高,一般使用下勢必也是勝過 M9 。
至於 USB 連接模式當中,可看到有一項 USB 3.1 高速連接,推測 HTC 10 的 USB 應該是原生 USB 3.1 通道而非一些採用 USB Type-C 介面但實際上仍為 USB 2.0 的機種,另外在 USB 連接模式除了標準傳輸、軟體安裝模式以外,還可連接 MIDI 設備以及為其它設備充電。
這次主打 HTC 10 的功能包括相機與聲音,此次使用的主相機為 12MP 的 UltraPixel 2 元件,乍看下比起 M9 的相機畫素少了許多,不過實際表現則好了許多,畢竟畫素面積增加,影像細節以及高感光大幅提升,不過要注意的是 HTC 10 的螢幕若開啟自動亮度,在強光環境下拍攝照片很可能螢幕亮度降低誤判系統的曝光情況。
另外拍照的時候, HTC 10 的曝光似乎是採用廣域測光,也無法在專業模式的設定中更改為焦點連動測光,故在複雜環境時可能需要仰賴手動曝光調整;幸好在簡易模式下可以快速地更改曝光,只要選擇對焦點後滑動螢幕就可調整曝光值。
不過由於此次新一代雷射對焦系統範圍較大,加上主鏡頭也相當廣,在握持時很容易就會讓系統在拍照時提示雷射對焦系統被遮蔽。
聲音方面則分為揚聲器與耳機輸出, HTC 10 主打具備 24bit 192kHz 的高音質格式支援,並透過 DSP 將 16bit 格式音樂進行升頻(但似乎為強制升頻),揚聲器可藉由 Dolby Sound 提供音樂模式與劇院模式,劇院模式時為立體聲模式,而音樂模式由上方發出高頻、下方為低頻,不過由於下方揚聲器配置在正下方而非正面下方,故放音樂遮住下方聲音就會變的怪怪的。
至於耳機輸出可藉由 BoomSound 提供音效強化,筆者覺得開啟前後風格變化相當明顯,未開啟時聲音較為平淡,開啟後感覺聲音較為銳利、低頻變得相當突出,但搭配原本就強化低頻突出感的原廠耳機又覺得低頻過重。
專屬音效設定檔則是透過兩種方式建立個人化聆聽體驗,它區分為以問券調查式(包括年齡、習慣等條件)的方式的快速設定,以及靠個人聽感逐步針對雙耳中高低頻的手動設定(需在安靜環境下設定),不過完成設定檔後由於是針對個人聽感,不見得適合其他人聆聽習慣。
原廠的耳機表現不惡,不過風格則是偏向低頻明顯與空間後退,中頻略為凹陷,聆聽舞曲、古典樂還不錯,但若是抒情音樂則會覺得低頻蓋過人聲,若是偏好人聲韻味的消費者會覺得人聲較平淡,另外原本的音樂軟體並未提供 EQ 調整,若堅持要使用原廠耳機感受人聲,可能要搭配其它可調整 EQ 的音樂播放軟體。
HTC 10 在硬體設計還有兩個亮點,一個是支援 3 頻段 CA ,只要使用的電信商提供 3 頻段 4G LTE ,就可感受到高速 4G 網路;另一個則是支援最新的 QC 3.0 快速充電,搭配原廠 QC 3.0 充電器比起 QC 2.0 更快,可從上面兩張剛接上充電器到半小時後的截圖感受 QC 3.0 帶來的快速充電,同時比起 QC 2.0 充電,機身的發熱也比較不明顯。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