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慧型裝置的普及,廠商自然希望所有家電都能跟智慧裝置有所連動,就算是老電視也能透過轉接或串流達到智慧電視的部分功能。其中較為知名的是Google推出的Chromecast電視棒,可讓手機、平板的影像串流至電視。這次我們取得微軟推出的Wireless Display Adapter無線顯示轉接器,趁著手邊也有Chromecast的機會來比較看看,看是否會有比Chromecast更好的無線顯示解決方案。
運作原理大不相同
雖然微軟與Google的產品,目的都是將行動裝置的影像投射到電視或螢幕上,但雙方的運作方式可說是完全不同。微軟使用的是Miracast串流影像,優點是相容性高,不需要額外安裝App,只要支援Miracast就能直接用內建的投影功能來播放。而且不需要像Chromecast必須要透過WiFi,直接點對點就能操作。但缺點就是Miracast是串流,播放時裝置必須開啟才能播放,不能如Chromecast按下播放後,手機就做自己的事情。
Chromecast是透過WiFi下指令投影,簡單來說就是Chromecast跟手機都必須連上WiFi,接著手機下指令給Chromecast要求它播放某影片,裝置就會透過網路播放,而不是串流手機的影像。好處是手機只要下完指令就能做別的事情,但缺點就是家中必須要有WiFi讓裝置連線,否則無法直接靠點對點播放。
這次比較的2款產品都是以無線投影為目的,雖然目的相同但原理不同,除此之外使用上有沒有什麼差異呢?接著我們來看看這2個產品的操作,再來看雙方適用的環境,比較之後你就知道哪個產品比較適合自己。
即便不是智慧型電視,只要有HDMI就能搭配使用。
Wireless Display Adapter裝置空間算的剛剛好,HDMI負責輸出,USB則是負責供電,若不幸卡位,配件內也有USB延長線可以使用。
Chromecast的體積較肥大,若碰到卡位,可搭配附贈的HDMI延長線使用。
Wireless Display Adapter開箱介紹
為了攜帶上的便利,Wireless Display Adapter外觀看起來就像是雙頭的傳輸線,但中間利用塑膠的接頭讓線材頭尾相接,藉此提升攜帶性。其中一頭是HDMI,另一頭則是USB。HDMI可連接電視、投影機的HDMI插槽,USB則是用於裝置供電。因為裝置本身的線材長度不長約莫30公分,包裝內還有附贈一段USB延長線可供使用,約可增加10公分左右的長度。
安裝時,只要把裝置一端插入電視或螢幕的HDMI,另一頭接上USB插槽就能使用。一般電視都會有個USB與HDMI距離較近,直接連接就能使用。安裝後就會立即開機,此時可直接用手機、筆電連接即能使用。
Wireless Display Adapter外觀像是雙頭的USB線材,長度約莫30公分。
包裝十分簡單,可看到主打的多平台投影功能。
支援Miracast與Intel WiDi無線技術,也能搭配Suface或者Windows 8.1以上系統使用。
個人認為產品名稱辨識度較低,是這產品比較可惜的地方,若能給予簡單易記的名字,會更有利於推廣。
包裝內可看到線材頭尾相接,這也有利於攜帶。
拆開後可看到中間由塑膠接頭連接,一來可保護介面,二來也有助於帶著走。
塑膠接頭一面是HDMI一面是USB,可別弄丟了,不然這東西可買不到。
HDMI一端有微軟的圖樣。
介面無鍍金處理,但若長期插在電視上,應該也不至於容易氧化。
附贈USB延長線,可避免裝置卡位。
連接後效果如上圖,若電視沒有USB可用,也可搭配一般USB變壓器使用。
HDMI一端有詳細的規格標示,此為台灣販售的版本,可看到NCC認證號碼。
後端有個按鈕可重置機器,使用時長壓即可觸發。
免安裝直接用
剛拿到Wireless Display Adapter一定會很疑惑,為什麼沒有驅動程式,也沒有App可以安裝。看過說明後才知道,因為許多手機都已內建Miracast投影,筆電也已經內建Intel WiDi無線顯示,因此不需安裝就能使用。在這我們透過Google Nexus 7進行測試,只要拉下通知列,按下預設的投放螢幕選項,就能把螢幕立即投影到電視上。
至於在Windows 8或是Windows 10的作業環境中,在控制台中選擇裝置、新增裝置就能使用。不同於手機投影只能完全投影桌面影像,此時反而像是Windows的多螢幕環境,你可以選擇同步、延伸,或是僅使用第二螢幕等多種模式,相信老Windows用戶都很熟悉這邏輯。
接上電視就會看到準備連接的指示,可透過行動裝置的投影按鈕,或是Windows環境的設定來連接。
連接有多簡單?只要選擇投放螢幕的圖示,支援Miracast的裝置就會自動搜尋、配對。
以Nexus 7連接,約莫10秒內可連接完畢。
放個YouTube試試看,全螢幕模式下可隱藏平板的狀態列。
如果YouTube有內建字幕,也可直接打開使用,平板看到什麼,電視上就是什麼。
顯示的內容是投影裝置的影像,因此像是用手機連接,影像就會比較扁平。
因為是投影,如果沒有全螢幕模式,就會連狀態列一起顯示,但多數的相片、影片軟體都有全螢幕瀏覽模式。
全螢幕瀏覽下可隱藏狀態列,這樣看起來就舒服多了。
泛用性高是最大優勢
雖說都是無線投影的設備,但微軟Wireless Display Adapter的應用比較偏向於辦公環境,正如同產品名稱無線顯示轉接器,為了是讓各種裝置的影像都能無線轉接,因此選擇泛用性高的Miracast。為什麼會說是偏向辦公環境呢?因為除了Miracast外,還支援Intel的WiDi無線傳輸技術,讓筆電也能透過裝置把影像傳上電視或是投影機。
相較於Chromecast,微軟推出Wireless Display Adapter目的是要讓更多裝置的影像能投影出去。像是辦公環境你可以利用它把桌機、筆電的影像投到電視或投影機上。當然你可能會問,投影機不是都有D-sub可用,何必多買轉接器。個人認為轉接的關鍵是無線二字,減少線材的干擾可以讓應用更廣泛,投影機的設置也會更有彈性。更別說若要把手機影像弄上投影機,這算是很好用的解決方案,因此泛用性高是Wireless Display Adapter最大優勢。
但這非代表Wireless Display Adapter不能用於家用環境,一連即用的優點與免WiFi的特性,讓它在家用環境中也有明顯的優勢。畢竟並非所有人家中有已建置WiFi,直接買回去就能播放YouTube、看電影,不用額外支出WiFi的成本,這點倒是Chomrecast無法企及。
支援Intel WiDi意味著許多筆電都能無痛支援,出廠都已安裝好驅動程式。
Windows 10環境中可直接連上Wireless Display Adapter,可從控制台中選擇。
選擇裝置、連線的裝置、新增裝置,即可搜尋到Wireless Display Adapter並連接。
支援Miracast的行動裝置有不少,手邊的老手機小米3也有支援。
Chromecast開箱介紹
換到Chromecast來看,手邊的產品是一代版本,新推出的二代是在無線訊號方面有所增強,從原本支援的802.11n、2.4G單頻,強化為802.11ac並搭配2.4G、5G雙頻,有助於增加無線訊號與傳輸速度。不過台灣目前販售的還是一代版本,因此本文還是以一代為主。
Chromecast裝置本體很簡單,看起來就像是個隨身碟,不過介面是HDMI,它與Wireless Display Adapter一樣都必須靠著USB供電才能運作。有些人看到這外型,擔心裝置本身較為肥大,有些電視接上後可能會有卡位的問題,因此包裝內還有附贈HDMI的延長線可讓你使用,另外附贈的USB線材則是用於供電。
一代Chromecast像是隨身碟,底端比較肥大,因此怕卡位可搭配HDMI延長線。
HDMI介面有鍍金處理,可減少氧化的的情況。
底端有USB供電的插槽、指示燈以及重置按鈕。
此為台灣販售的版本,背面會有規格表與NCC的條碼。
HDMI延長線也是隨之附贈,連接後可增加個15公分左右,也能減少卡位的狀況。
連接後長度增加很多,也能避免肥大的尾端卡到其他線材。
先連上WiFi再使用
剛剛我們曾經提到,Chromecast必須透過WiFi才能使用。因此安裝後會有指示要你連上WiFi,連接完畢後才能使用投影功能。會這樣設計,主要是因為Chromecast偏向娛樂用途,播放照片、影片甚至像是Netflix的線上串流電影,若採用點對點模式,手機勢必得持續開機無法關閉,不僅浪費電力,更有可能因為手機沒電而突然斷訊。
Chromecast接收到手機的指令後,會自行透過網路串流影像內容。例如你透過手機選擇投影播放Youtube影片,裝置會利用WiFi自行串流,此時你的手機關閉也沒關係。也因為這種射後不理的特性,搭配App會有更多的應用,像是播放的同時手機可以變成遙控器。
開機後會要你設定,此時你可以在瀏覽器輸入該網址,或是透過Chromecast的App設定,在此我們選擇後者。
連接後電視上會顯示確認碼,此時你的裝置上也會顯示,若相符即可按下配對。
透過App可設定Chromecast的名稱,也可從該App找尋可完全相容的App播放影音。
Chromecast必須搭配WiFi環境才能運作,比較特別的是訪客模式,訪客可用Pin碼連接Chromecast,而不需連上自家WiFi。
Chromecast必須在WiFi環境才能運作,要先透過手機來設定連接的WiFi。
指要按下手機或平板的投影圖示,就能直接連上並投影。
在桌面下選擇投影,即可投影整個裝置的影像,但部分App有數位保護不可直接投影,須使用該App內建的投影功能如Netflix。
裝置閒置時,會串流桌布,這點也是透過WiFi連接才有的好處。
多媒體應用是強項
在Chromecast方面,個人認為Google著重的是多媒體應用這領域,搭配特定App就能發揮投影以外的功能,像是播放Netflix影片,其連接特性也比Wireless Display Adapter適合用於長時間播放。然而也因為著重行動裝置的延伸應用,因此對於筆電或桌機無線投影就不是這麼友善。雖然可透過Chrome瀏覽器投影甚至播放影片,但安裝與操作上還是較為受限,這點有些可惜。
Netflix是目前Chromcast較大的應用,投影時手機可關閉,或是拿來當遙控器。
打開Netflix的App,點選右上方的投影按鈕,接著即可選擇播放的電影,此時平板就變成了遙控器。
字幕、音量、播放進度都能從手機控制。
自家的YouTube也是點選投影按鈕,接著可選擇播放或加入清單。
YouTube畢竟是自家服務,連接的效果最好,也有些特殊功能可用。
看影片的同時,你可以接著選等下要播放的影片。
播放效果不錯,也可全螢幕滿版。
換到同是自家的Google相簿,效果沒有YouTube驚艷,而且介面受限於手機,多圖瀏覽不是很方便。
相片瀏覽一樣可以全螢幕,滑動手機就能換圖片。
過熱、延遲、連線問題實測心得
一段時間使用下來,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東西會不會過熱。以使用經驗來說,兩者在使用10分鐘後都會明顯變燙,但連續播放數小時的影片仍沒什麼大問題。不過Wireless Display Adapter因為播放時手機等裝置必須恆開,因此耗電量會比較大,建議連接變壓器使用。此外,不論是Chromecast或是Wireless Display Adapter,測試中發現,只要先連上其中一個,再連另一個就容易斷線,但只要裝置重開就沒問題。不過很少人會同時擁有這2種無線投影裝置,這應該不至於算是缺點。
至於投影好不好用,個人認為還是老話一句,看你的使用環境而定。但兩者多數的情況都真的是投影,電視上還是會有手機的通知列顯示在上面,除非像YouTube等全螢幕模式才會消掉那惱人的邊框。此外,兩者使用上還是會有些許的延遲,尤其在翻轉畫面時會特別明顯。但影音倒是能夠同步,因此就算傳輸有所延遲,至少影音同步就不會有太大的使用問題。
畢竟是投影功能,若App不支援投影播放,畫面上會出現狀態列,因此支援全螢幕與否就很重要。
因為是投影播放,因此介面會與手機上看到的完全相同,若App的介面不利於大螢幕瀏覽,用電視看起來就會很痛苦。
無線投影雙雄各有應用面
嚴格來說這2款產品目的雖然都是無線投影,但應用領域稍微不同。Wireless Display Adapter首重辦公應用,強大的泛用性與點對點的連接模式,不論是手機還是筆電都能輕鬆連接,讓它可以在商用領域取得一席之地。但同時家用環境中,不受到WiFi限制投影則是它勝過Chromecast之處。另一方面,Chromecast則偏重娛樂用途,播放串流影片可以放了就不管是它最大的優勢,但必須要在支援WiFi的環境下才能使用也是明顯的缺點。
如果你主要目的是讓手機、平板,另外尤其是筆電影像投影至電視或投影機,那麼選擇Wireless Display Adapter會是比較好的選擇。既能免安裝直接使用,還能無痛投影Windows環境的影像,是這產品最大的優勢。尤其是家中沒有WiFi的朋友,選擇不需要倚靠其運作的Wireless Display Adapter會比較適合。若你是要讓手機、平板的影像投影到電視或投影機,且目的是要長時間播放YouTube或Netflix影片,那麼可以選擇Chromecast。
至於售價方面,Wireless Display Adapter台灣售價為1990元,而Chromecast則是1390元。了解完原理、應用、操作後,相信大家對於2款產品都有足夠的認知,應該不難挑選到適合自己的產品。不論家中或辦公環境,需要多平台投影畫面或播YouTube選Wireless Display Adapter,想放影片且無筆電、桌機投影需求挑Chromecast,這樣選擇大概就不會有問題了。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