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ntax 在連續十幾年的愚人節固定笑話,終於在今年之後不能再拿出來使用,因為繼 16 年前展出 35mm 數位全片幅概念機 MZ-D 之後, Ricoh Image 工程團隊從無到有花了大概兩年的時間,終於打造出品牌首款 35mm 數位全片幅單眼相機 K-1 ;而從一開始 3D 列印的概念機到最終的產品,也不負死忠愛好者的期許,成為一款在設計理念符合他們理想的機型。
K-1 是 Pentax 首款採用 35mm 全片幅感光元件的數位單眼機種,雖然工程師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因為他們覺得因為全片幅化不會使玩家有換機潮而遲遲未有企劃,然而考量過 Pentax 品牌曾先由 HOYA 集團接手(並且也在此時期失去兩位重要的鏡頭設計師)後,再轉到現在 Ricoh Image 旗下,或許還有甚麼不為人知的狀況,但最終總算是在玩家呼聲下誕生。
以未接觸過 Pentax 的其他品牌玩家來看, K-1 貌似是一台中規中矩的數位全片幅機身,似乎也沒有驚天動地的設計;然而 K-1 卻是一款採納大量死忠玩家對於 Pentax 機身該有的樣貌的機型:小型化、可靠、防塵滴與易於操作。
小型化機身對 Pentax 工程團隊來說一向不是難事,進入數位時代之後,由底片機修改而來的第一款 DSLR *istD 就是當時最小的中階機種,雖然後繼的 K10D 尺寸變大,但卻是罕見的防塵滴中階機,而後又推出當初最小型的 APS-C 數位單眼機身 K-m ,到了首款具備 -10 度抗寒的防塵滴機種 K-7 ,更是比同級競品更小巧。
雖然對一般的消費者,小型化機身彷彿等於低階機代名詞,但對於 Pentax 品牌,小型化的意義是代表緊湊但同時仍舊可靠,畢竟 Pentax 也是目前少數還未在中高階機身大量採用複合纖維減輕重量的品牌,也以至於 K-1 雖乍看下比同等級的 D810 、 5D Mark III 小巧,但重量卻沒有如 D750 或是 6D 般的輕盈。
K-1 在機身的設計理念,選擇以 K-7 到 K-3 II 的設計為主軸,望以 APS-C 的機身尺寸容納 35mm 全片幅元件,同時以提升操作性為目的加入比起過往機種較複雜的控制方式;比起 K-3 , K-1 的機身沒有明顯的放大,但卻容納更大的感光元件與更大尺寸的光學五稜鏡;而小型緊湊的機身,讓 K-1 握起來不會顯得過於沉重,反而讓握持的重心相當集中。
且 K-1 手掌握持的位置經過嚴謹的調整,也不會像某些微型化機身搭配鏡頭之後不僅有重心配重問題,也沒有某些為了訴求小型化反而導致與鏡頭之間操作感不順暢的問題;這些小細節看似平淡無奇,卻是有著長時間專注於機身微縮化但同時又不失操作性的 Ricoh Image 設計團隊才會特別重視的。
為了將機身微縮, Ricoh Image 在機身結構也做了相當多的努力,採用慣例的鎂合金機身框骨,並且搭配全新設計的 5 軸 SR II 感光元件防手振模組,這塊模組的尺寸也盡可能小型化,最終的成果比起 APS-C 上的 SR 模組竟然沒有增加太多。
此外也在考慮反光板振動以及避免轉接部分全片幅鏡頭卡到鏡尾, K-1 所採用的反光板結構模組有著獨特的連桿結構,藉由在觸發結構增加連桿設計,相較傳統採用單軸結構的反光板可使用更小的反光板涵蓋元件,同時也藉此連桿軸讓反光板觸發時減少行程以及觸發振動,達到低振動的穩定效果。
但同時, Ricoh Image 也不打算放棄 Pentax 歷代機種擁有大尺寸且明亮觀景窗的特色,不僅為了 K-1 設計全新的光學五稜鏡結構,並且還在透射液晶進行雙面 AR 塗層處理,大幅提升透射液晶的進光,也因此在如此小巧的機身內不僅有著 100% 視野率與 70% 放大率,從光學觀景窗看過去,視野也比競品更為明亮、清澈。
K-1 的基礎設計來自 K-7 以來的風格,自然在握持、操作也是建立在 K-3 II 的基礎,不過仍舊有部分的調整; K-7 的操作配置固然是緊湊且多數合理,但對於一款專業機身,部分的按鈕配置以及一些快捷的操作仍不夠直覺,所以這次 K-1 重新調整機背的幾個按鍵以及增加機頂轉盤,雖對一些老用戶需要一點時間適應,但確實使操作感提升。
機背的部分, K-1 大致維持 Pentax 一貫將十字鍵兼具焦點選擇與功能的設計,不過焦點與功能的定義切換鍵由 K3 的右下角轉到十字鍵左上,同時將錄影與拍照模式切換按撥桿挪到機頂,並將照片瀏覽鍵由左上角換到這個位置;至於左上角的按鈕則變成 Live View 鍵,故部分老玩家一開始要瀏覽照片往往變成不小心開啟 Live View 。
機頂的配置說變化大也不大,主要是加入全新的第三電子轉盤與快捷功能轉盤,同時也縮小原本機頂 LCD 的面積;雖然機頂 LCD 變小可顯示的資訊變少,不過基本資訊顯示還是沒少,但換得新的兩個轉盤功能卻是值得的。
這兩個轉盤是把部分要進入選單中的開關功能以及需要透過組合鍵的功能,藉由快捷功能轉盤搭配第三電子轉盤的方式實現,尤其是曝光補償、 ISO 原本兩個需要透過快門後方的按鍵才能搭配轉盤變更的功能,現在只要設定在快捷功能轉盤就可切換,至於一些功能例如 WiFi 、 APS-C 裁切、防手振等原本要進入選單才能改變的功能,也可用轉盤一併搞定。
另一個獨特的設計則是翻轉螢幕結構,目前搭載翻轉結構的單眼相機不少,不過 K-1 的機構設計仍是獨樹一格;透過四隻結合滾珠的金屬軸與上掀機構,翻轉螢幕可呈現多元的角度(但不包括翻轉自拍),原廠的說法是透過這個結構,在 Live View 的對焦情境可使視線與光軸同步;原廠聲稱機構能承受 30 公斤的拉扯,但還是盡可能不要在拉出時遭到碰撞。
還有獨特的照明設計機能也是前所未見, K-1 除了上方子螢幕外,共在接環上方、翻轉 LCD 背面、記憶卡插槽與快門線插槽備有 LED 燈,可在系統中選擇開閉以及調整亮度強弱,並藉由機頂的按鈕啟動;其中記憶卡與快門線插槽、接環的 LED 燈可在關機下啟動。
這些燈光的設計是為了在昏暗環境中操作而設計,畢竟 Pentax 系統的使用者有不少是喜歡大自然風景攝影,同時加上 K-1 內建 GPS 與星軌縮時功能,不少喜歡拍星空的玩家也會帶著 K-1 在夜晚拍攝星空,當要更換記憶卡、連接快門線、換鏡頭時,燈光照明可減少許多操作上的失誤,對某些使用者或許是雞肋的功能,但不可否認這也是考慮使用情境的機制。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