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出了 GTX1080 、 GTX1070 兩款高階 Pascal GPU 後, NVIDIA 也在日前公布同樣基於 Pascal 架構的中高階 GPU GTX1060 ,然而 GPU 核心不再是 GP104 ,而是針對中階市場規劃的 GP106 ,此次取得的是據稱台灣不會推出的 Founder Edition 創始版,是故屆時消費者在相近的硬體下測試只會更高。
關於 Pascal 架構與技術可見先前 GTX1080 報導:請點此
GTX1060 對比前身 GTX960 無論在架構或是記憶體都有長足的提升,扣除掉架構基本差異外,GP106 可說是半顆 GP104 , CUDA 核心數量恰巧為 GTX1080 的一半,也就是 1280 個 CUDA 核心,基礎時脈設定在 1,506MHz ,可 Boost 到 1,708MHz ,至於記憶體則使用 8Gbps 192bit 6GB GDDR5 。
由於基於 Pascal ,扣除掉性能以外, Pascal 架構所支援的各項特性也多半繼承,包括針對 VR 的 Simultaneous Multi-Projection 、 Andsel 、 G-Sync 、 GameStream , Vulkan API 、 DX12 _1 等等,但此次比較奇特的是取消了 SLI 的支援,不過由於筆者自身的系統環境是 ITX ,故也無法進行 SLI ,有打算組 SLI 系統的朋友可能會有些失望。
回到這張創始版本身,先前的 GTX1070 與 GTX1080 皆是採用較長的 PCB ,不過 GTX1060 則是使用 16 公分的短版 PCB ,推測應該是供電方面不需要那麼複雜,且 TDP 僅為 120W ,故參考設計乾脆使用短版,然而台灣市面上多數的 GTX1060 則多半使用長 PCB 設計,不過由於多數風扇都是採用多風扇設計,加上元件在長 PCB 分布可更分散,或多或少對減少熱源過於集中也有些幫助。
GTX1060 創始版的散熱器造型跟 GTX1080 、 GTX1070 相當類似,不過實際對比尺寸則是略短一些,此外上蓋也未像 GTX1080 、 GTX1070 使用透明上蓋露出底下的散熱片,然而整體黑色系比例提高,不少業界朋友反而更喜歡 GTX1060 散熱器的配色。
有趣的是, GTX1060 創始版的 6Pin 供電並未鑲嵌在 PCB 上,而是透過排線延長到散熱器尾端,不知道這樣的設計有甚麼特殊用意,或許只是想錯開散熱器側面 GeForce 發光字樣吧?
在效能表現方面,雖然數字是 60 收尾,不過整體效能也如同 GTX1070 與 GTX1080 此次的表現一樣,具備超越前一代版號將近兩階的效能, GTX1060 的整體實力已經是超越 GTX970 ,與 GTX980 互有高低,但若考量的是 VR 體驗,則由於具備 Simultaneous Multi-Projection 技術的加持,在支援此技術的內容執行效率能大幅超過 GTX980 。
至於筆者使用的平台是 Intel i5-6500 ,搭配 Kingston DDR5 8GB x2 記憶體,硬碟為 OCZ 的 ARC100 240GB ,主機板為 Z170 晶片,可預期的是比起目前幾個專業硬體媒體或是店家的評測結果分數來的低,畢竟光處理器的得分會比多數使用 i7 的評側來的低,不過這樣的硬體平台應該會比較接近主流主機的配置方式。
至於執行溫度方面,筆者個人的主機是 ITX 機箱且觀側蓋的封閉環境,測試時皆未於冷氣房,在約 30 度左右的夜晚時,最高溫一度達到 81 度(原廠預設保護溫度為 94 度),但也未有更高的發熱現象,筆者認為若是各家自製的散熱器,溫度控管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才對。
另外,目前也已經有第一款遊戲開始支援 Ansel 技術,是由 EA 所發行的靚影特務:關鍵催化,在遊戲中按下 Alt+F2 即可開啟 Ansel ,筆者嘗試以 2K 解析度輸出兩張影像,同時也進行局部放大的影像強化演算,可看到即便是局部裁切,也不會像傳統單純截圖導致細節減少,而且解析度透過演算也提升到 2K 。
但靚影特攻:關鍵催化中雖然開放了 Ansel ,不過並未全面開放 Ansel 所有特性,例如並未提供全自由視角,仍是以當前角色位置為視野中心,應該是為了避免玩家藉此機能用於觀察遊戲動線與敵人配置吧?然接下來巫師也將在軟體更新中代入此項功能,也可預期會有更多的遊戲內容開始提供 Ansel 。
以目前 GTX1060 在新品市場的價格以及其表現評估,對於 GTX970 與 GTX980 的衝擊可想而知會相當大,畢竟不僅效能不遜於這兩款前世代高階卡,也有更充裕的記憶體以及更低的功耗。
然而對一些追求更高效能的玩家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畢竟 GTX1060 與 GTX1070 的價格差不像 GTX1070 與 GTX1080 來的大,對一些約有萬元預算的消費族群,在考慮效能的落差後,或許也可能考慮直接購買 GTX1070 。
不過若是在緊湊機殼環境,目前已有消息會有廠商在台灣市場提供 20 公分以下的 GTX1060 ,而雖先前繼家在海外有推出短版 GTX1070 的計畫,但不見得會引進台灣,加上兩款 GPU 的發熱量與功耗考量, GTX1060 更適合希望整體平台發熱不要太高但又希望具備能在 Full Hd 解析度提供高品質娛樂的玩家。
你或許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