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O 旗下耳機品牌 Campfire 至今已經推出多款入耳式耳機產品,近期也宣布品牌第一款耳罩式耳機 Cascade ,不同於入耳式耳機以天空繁星為名, Cascade 指的則是小瀑布,在營火旁先是仰望星空而後再觀看地上景致,是否也意味著接下來若持續推出耳罩式耳機也會以地上的景物為名?
作為 Campfire 第一款耳罩耳機,號稱三年磨一劍的 Cascade 並未被賦予劍弩拔張的誇張外型與顏色,而是採類似 Orion 、 Andromeda 等動圈入耳式耳機外型般的稜角設計,框體採用由後方嵌入的單支架設計固定,結構雖簡單但穩定,框體不會因非對稱固定而晃動,同時將象徵品牌的 CA 標誌刻印在兩側,識貨的玩家一眼就能認出這款鎖定高階攜帶型耳罩耳機產品。
為了符合這款高階攜帶型耳機的產品定位,框體材質選用輕盈的不鏽鋼,並在框架機構採用不鏽鋼組件,取輕盈與高剛性兩種不同金屬的混合在可靠與容易攜帶間取得平衡,而頭帶以及耳罩選用羊皮耳罩,不僅舒適也有著隔音密度高的優點。
Cascade 奢華的用料與低調的外觀截然不同,讓品味人士細細品嘗其用心之處,此外黑色的硬質收納盒也與耳罩耳機的收納盒同樣有著柔軟的內裡,質感十分好,不過耳機的線材需要拆卸才能收入,收納盒沒有專屬的耳機線收納處有點可惜。
連接端子方面, Cascade 並未選用市場主流如 MMCX 、 3.5mm 或是 2.5mm 端子,但也非獨立設計新端子,而是使用與 Sennheiser HD800 / HD800S 相同的 Lemo 雙針端子設計,據官方的說法,此種端子在可靠度與音響特性都優於市場常規的端子,且具備卡榫點設計有防呆的優點,不過對 DIY 玩家以及有興趣換線的玩家, LLemo 端子零售單價也較高就是。
原廠所提供的線材為 Litz 結構鍍銀銅線,由於是鎖定隨身使用,採用的端子為 3.5mm ,並為 45 度斜角頭,便於搭配某些裝有保護殼的手機使用,線材外使用相當有特色的灰色編織布包覆,具有防纏、抗拉扯的特性;當然母廠 ALO 也不會錯過發燒玩家對於替換線材的狂熱,包括 Green Line 、 Reference 16 以及 SXC 8 等皆有推出 Cascade 與 HD800 通用的版本。
Cascade 使用 42mm 的 PVD 鍍鈹動圈振膜,雖然理論上單體口徑越大越容易做出完整的的頻響,不過振膜材料、設計、磁體,框體等都會影響聲音的表現,即便如 Beyerdynamic T1 的振膜也僅約 43mm ,整體的匹配性才是影響聲音的關鍵;在 Campfire 原廠的敘述,它們目標是賦予 Cascade 不像封閉耳罩的空間感。
而 Cascade 較有趣的則是藏在磁吸式耳罩下的調音片設計,筆者印象中, Marshall 的 Marshall Monitor 也有條音片的設計,不過僅有卸除與安裝兩種模式,而卸下耳罩後,可看到耳罩的上下方各有一塊區域,下方為固定式調音片,請不要將調音片塞在此處,而上方鑿空處則是用於配裝條音片的區域。
包裝中提供四種不同的調音片,數字越低密度越低,理論上中低頻會更為渾厚,同時從貼片兩側凹槽的形狀與手冊對照可看出貼片的型號;要注意的是 Cascade 的調音片需要搭配密封袋中的透明貼片黏貼才不會掉落,但由於此耳機為測試機就未使用貼片,不確定貼片對聲音是否有進一步影響,不過只要位置擺放得宜,將耳罩吸附回框體後並不會移位。
在簡單比較後,筆者這次使用的基準是密度最低的 7 號貼片,在這樣的搭配下, Campfire 典型溫潤飽滿的音色相當顯著,中頻厚度相當的迷人,高低頻則較為柔順,低頻表現乍聽下表層缺少實現年輕人喜愛的衝擊感,不過細聽在深層的表現則相當的飽滿雄厚,即便較長時間聆聽也不會過於疲倦,也似乎呼應 Cascade 小瀑布般的音響感。
空間感確實比起多數針對隨身的耳罩耳機來的更大,不過比起同屬耳罩但鎖定家用的 Sony MDR-Z7 小一些,只是 Z7 的隔音性則遠不及,若考慮隔音性 Cascade 空間感實屬佳作,雖然人聲位置較部分針對流行音樂的耳機後退些許,不過不至於與背景一同退到後排。
至於調音片搭配方面,筆者一度嘗試以各種密度搭配,然而當使用高密度貼片時,整體的聲音厚度也隨之減少,雖然筆者偏好的聲音確實是以明亮為主,不過 Cascade 失去厚度後的聲音筆者認為不夠協調,最終仍以最低密度的 7 號貼片為首選搭配。
一般而言,此類中大尺寸的耳罩耳機最擔心的還是能否以隨身裝置驅動, Cascade 打著針對隨身發燒所設計,在這方面的表現是值得肯定的,整體工作效率不惡,一般智慧手機即可獲得充裕的音量,不過會缺乏低頻的札實感,若想要更好的低頻表現仍建議至少搭配專業的音樂播放機聆聽,當然搭配家用的系統聲音有機會更上一層,但不宜搭配過大驅動力的設備。
以 Cascade 的定價,實際上已經脫離不少隨身玩家對於耳罩式耳機的接受程度,此價格多為針對家用族群的耳機為主,以當前市場上較為接近的精品型發燒隨身耳機,應該會屬 Ultrasone 的 Edition M 與 Edition M+ ,不過個性鮮明的 Ultrasone 調音特殊,尤其過於特殊的高頻聲不見得一般玩家難以接受,相較下 Cascade 渾厚的聲音更能雅俗共賞。
當然要能讓 Cascade 有較好的表現,一般的手機勢必是不夠的,仍建議搭配專業的音樂播放器才能驅動出其中低頻的實力,而家中若有家用的 DAC 一體機,即便不是大驅動力的機種,也能有不錯的表現,也算是能夠輕鬆享受音樂的選擇,不過筆者覺得若能搭配如銀色、雪白或是水藍色的外觀,應該會更合筆者個人對這款耳機外型與顏色搭配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