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那麼棒!當個Maker可以抗憂鬱治病防老

2018.09.19 02:49PM
Newspaper, stock.xchng, Old age, Image, Online newspaper, News, , Publishing, Person, Article, old people read newspaper, senior citizen, child

文/旻諭

還記得國高中的家政課曾經拿起鉤針,把不同顏色的毛線織成各種美麗圍巾、毛帽、杯墊(或四不像)嗎?(淚奔)

又或者,小時候你爸媽也曾買過只有黑線的卡通繪圖本,讓你隨意拿 36 色彩色筆在繪本上盡情揮灑創意?又或是當家裡添購需要組裝的新傢俱,你總是興高采烈跟家人一起把好多片木板拼拼裝裝?

你知道嗎?其實像編織、木工、製陶等等「手做」的活動,似乎是轉移注意力、減輕壓力、治療疾病,甚至是預防老化的好物喔!

當我們認真編織時,壓力釋放、心情也美麗

你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在一針一線織出作品時,特別容易進入一種「超然」的境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當我們從事像編織、手工藝等同時需要創意和技術的活動時,能夠讓心情更放鬆、釋放壓力,心情更加愉悅!

是怎麼那麼棒!當個Maker可以抗憂鬱治病防老這篇文章的第1圖

當我們從事像編織、手工藝等同時需要創意和技術的活動時,能夠讓心情更放鬆、釋放壓力,心情更加愉悅!圖/stevepb @pixabay

英國卡迪夫大學在 2013 年發表的論文中,以 3545 位平時有編織習慣的民眾作為研究對象,透過線上問卷了解填答者的編織頻率和心理狀態。研究發現編織頻率高的受訪者,往往心情較為平靜,擁有幸福感,社交能力高,甚至有較高的認知功能,也就是說,編織能同時帶來許多心靈上與社交上的好處!

治療疾病的好幫手:編織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手工藝和藝術性質的活動一直是用以治療退伍軍人的職能治療方法。對於這些具有「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簡稱 PTSD)」的退伍軍人來說,手工藝不但能轉移注意力,讓自己不再深陷於痛苦回憶和負面想法,同時也能協助他們重返職場

近幾年,有越來越多研究想了解手工藝是如何影響人們的心情和心智狀態。在 2009 年的研究中,研究團隊以 38 名患有厭食症且住院的女性作為研究對象,讓她們每天編織,並於實驗尾聲填答問卷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是否改善。

是怎麼那麼棒!當個Maker可以抗憂鬱治病防老這篇文章的第2圖

研究團隊以 38 名患有厭食症且住院的女性作為研究對象,讓她們每天編織,並於實驗尾聲填答問卷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是否改善。圖/evelina zachariou @flickr

這 38 位患者平均每天編織 80 分鐘,且平均維持三週。問卷結果出爐,74% 的患者表示經過三週的編織實驗過後,更能降低焦慮、和緩對厭食症的恐懼和負面想法,也能讓自己更冷靜。另外也有 53% 的患者認為編織帶給她們榮譽感和成就感。

手工藝能減緩大腦認知功能老化

編織除了能夠作為治療厭食症的輔助工具之外,似乎也可以幫助減緩大腦認知功能老化。2011 年的研究中,研究團隊隨機訪談了 1321 位 70~89 歲的民眾,試圖了解民眾晚年的休閒活動類型(如旅遊、閱讀書籍、看報紙、演奏樂器、做手工藝等)和罹患輕度認知障礙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的關聯性。

是怎麼那麼棒!當個Maker可以抗憂鬱治病防老這篇文章的第3圖

研究團隊試圖了解民眾晚年的休閒活動類型(如旅遊、閱讀書籍、看報紙、演奏樂器、做手工藝等)和罹患輕度認知障礙的關聯性。圖/stux @pixabay

在這 1321 位受訪者中有 1124 位認知功能正常,另外 197 位屬輕度認知障礙。研究者比較這兩群人在過去一年的休閒活動習慣有沒有差異,而研究結果有 40.5% 認知功能正常的受訪者有做手工藝的習慣,相較於輕度認知障礙族群只有 28.9%,顯示平時有編織習慣的受訪者,發展成輕度認知障礙和失憶的機率減低許多。而有閱讀雜誌或演奏樂器習慣則與罹患輕度認知障礙關聯性不大。

拋開數據,「編織」美好人生!

從前面說過的三個研究看來,做手工藝或編織不但能讓我們很好地轉移注意力,讓我們從快要被淹沒的負面想法中抽離出來,還能減輕壓力、讓心情更好,甚至也和高認知功能有關。

不過這些相關研究的研究方法目前還是以問卷調查為主,受訪者在填答問卷時所提取的記憶可能與事實不盡相同,正因如此,從受訪者「自我報告」蒐集來的數據可能讓研究結果有些誤差。

儘管這方面的研究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不可否認的是,在假日的午後或空閒之時來做點手工藝,拋開繁忙的工作和課業,勢必能讓你的生活品質大大提升!

參考資料:

3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