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食物寒熱性迷思 吃飯可以不用這麼辛苦

by Knowing
2018.10.24 01:17PM
是冬天戒吃寒性食品?其實要看個人體質這篇文章的首圖

除非體質十分極端地偏熱或偏寒,並不用過度執著於食物的取擇,還有些人會特別注重一餐之中的寒熱性平衡,比如用辛辣的香料去炒寒性的食物,搞得吃飯大費周章,這其實是不必要的。

首圖

(圖片取自pixabay)

 

深受中醫理論影響的台灣,到了寒冷季節許多人會開始計較食物的寒熱性,忌諱吃寒性與涼性的食物。但食物的寒熱性是根據什麼而來的呢?其實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但基本上,會使人心跳加速、血壓上升、血管收縮、呼吸變快、體溫增高的食物會被列入熱性,溫和一點的列入溫性;而造成血壓降低、心跳變慢、血管擴張、體溫降低、利尿的食物會被列入寒性,效果較溫和的列入涼性。有人說寒熱性依據的是食物對交感神經或副交感神經的作用程度。

 

總而言之,除了部份明顯寒熱性明顯的食物,比如辛辣的辣椒、薑、蒜屬熱性,苦而寒的食物如苦瓜、黃蓮等屬寒性,大部份的食物是寒是熱大家普遍是不太清楚的。根據《中時電子報》,以下大致列出一些判別食物寒熱性的方法。

 

水生植物多為寒性,如蓮藕;綠色植物多屬寒性,如芹菜、綠豆;紅色植物多屬熱性,如辣椒、山楂;苦味、酸味食物多為寒性,如苦瓜、檸檬;甘甜食物多為熱性,比如荔枝、椰子;水份含量高的為寒性,如西瓜;水量極少的堅果類則多為熱性;真菌類食物如金針菇、香菇因為性喜陰涼環境,則為寒性;溫性、平性食物多在春秋兩季出產,如橙、蘋果。

 

總而言之,酸苦、水份含量多、性喜陰涼的植物多為寒涼性;甘甜、辛辣、水含量少的植物多為熱性。

 

依身體寒熱性攝取不同屬性的食物

 

並非多攝取平性、溫性的食物就是好的,因為有些人的身體偏燥熱,那他們會比較適合攝取寒涼性食物以取得平衡。偏燥熱體質的人有口乾舌燥、舌苔偏厚偏黃、小便量少色黃等特點。相反地,臉色偏蒼白、唇色淡、手腳容易冰涼且怕冷、小便清長的人屬於寒性體質,這種人適合攝取溫熱性食物,尤其在冬天。

 

不過,對食物寒熱性別太執著

 

每到了冬天,長輩總愛提醒晚輩少吃某些寒性食物,但真的有必要那麼執著於寒熱平衡的攝取方式嗎?其實不必,第一是因為很少有人是完全的寒性或熱性體質,而食物對身體各部位造成的影響也各有不同,如果偏執於食物寒熱性,反而是因噎廢食,容易造成不適當的攝取習慣;舉例而言,綠色植物多是寒性,那在冬天都不吃那些綠色蔬菜了嗎?

 

除非體質十分極端地偏熱或偏寒,並不用過度執著於食物的取擇,除非是效果顯著的藥用食品,比如被中醫視為大寒的黃蓮,其於身體的影響就得慎重考慮了,身體偏寒的人或許真的不適合攝取。有些人會特別注重一餐之中的寒熱性平衡,比如用辛辣的香料去炒寒性的食物,搞得吃飯大費周章,這其實是不必要的,除非是體質特別容易受到影響的人。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1 天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21 個小時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10 天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22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可以與行李箱組合的三合一背包 我無法割捨Patagonia的理由
Gizmodo Japan
21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1 天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