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最吵的硬碟 初遇IBM硬碟

2019.02.05 07:22AM

各位科科看筆者抱怨SCSI這麼久,那本系列科科文的主角:硬碟機,究竟花落誰家?其實按照1990年代末期的市場態勢和SCSI硬碟佔有率,SCSI規格的創始者,並以業界首度7200rpm的「Barracuda (梭魚)」系列威鎮四方的Seagate,才是最沒風險的選擇。

但大學時代的筆者一直有在閱讀「0與1科技雜誌」的硬碟博土專欄 (作者是儲存業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長年任職於Seagate的業界前輩朱秋男先生,筆者也購入其著作「硬式磁碟機原理」,但不知道藏到哪裡去了一直找不到,在某NAS廠商任職期間,沒機會在跟Seagate合辦活動時拿書請朱大哥簽名,讓筆者感到非常的遺憾),對長期擁有獨門絕技「磁阻式磁頭 (Magneto-Resistive Head, MR Head)」的IBM硬碟產生了不切實際的妄想,考量到價格和散熱,3顆容量2.16GB的IBM Ultrastar 2ES (型號DCAS-32160),成為筆者同時初嘗SCSI與IBM硬碟的契機。會一次買3顆的原因也很簡單:日後將分配到其他的電腦上,當然,這也跳票了。

型號:Ultrastar 2ES (DCAS-32160)
廠牌:IBM
容量:2.16GB
轉速:5400rpm
快取記憶體:512kB
界面:Ultra Wide SCSI 
界面最高傳輸率:40MB/s
運作溫度:55度

在此就不得不談談IBM的早在1984年應用於磁碟驅動器、在1991年首先導入於IBM 0663 “Corsair” 硬碟的王牌技術「磁阻式磁頭」了,基於磁阻效應,透過對磁場變化相當敏感的電阻特性磁頭,來讀取碟片上的數據,可大幅提高單一碟片的容量,號稱提昇40%,之後IBM再導入Non-ID Sector磁軌紀錄格式「助拳」(不過可能會吃掉cache的部分空間),進一步擴大領先優勢。

有別於前3個世代「讀寫合一」的電磁感應式磁頭技術 (亞鐵鹽類磁頭、MIG磁頭、薄膜磁頭),磁阻式磁頭只負責讀取,寫入則沿用傳統的感應式磁頭,也就是「讀寫分離」,感應寫、磁阻讀的讀寫方式,可針對讀寫的不同特性,來進行最佳化的調整。此外,磁阻式磁頭的工作穩定性和碟片轉速無關,無論對研發低轉速的筆電用硬碟,以及追求高轉速的伺服器用硬碟,都相當有利。

很有趣的是,那時IBM仰賴磁阻式磁頭而佔到便宜的市場,並非伺服器 (Ultrastar) 和桌機 (Deskstar),而是2.5吋的筆電用產品 (Travelstar),因為小型化的硬碟難以藉由增加碟片數擴展容量,單碟片能否承載更多容量就足以決定規格勝敗,較高的儲存密度更確保以較低的轉速 (代表更低的功耗和外部安裝機構穩定度,這對筆電非常的重要) 也能維持一定水準的內部傳輸率和效能表現。

值得一提的他山之石:Quantum曾經發表產品定位與Fireball高度重疊的Sirocco (沙漠風暴) 系列,是該公司首款MR磁頭ATA硬碟,轉速僅有4500 RPM,但整體性能不輸Fireball,而且噪音、發熱量和功耗均明顯較優。

後來IBM在1997年推出的巨磁阻 (Giant MR, GMR) 磁頭沿用相同的原理,但使用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和多層薄膜結構,更為敏感,實現更高的儲存密度,首款巨磁阻磁頭硬碟IBM Deskstar 16GP Titan,3片碟片就16.8GB,幾乎是同期Quantum Fireball ST 6.4GB的3倍大。

但隨著產品容量漸漸供過於求,消費者不再追求同時期內較高容量的產品,硬碟機產業終究無法繼續那套「穩定增加容量以維持產品價格即可輕鬆獲利」的老招數,硬碟機產業的利潤持續下滑 (近年唯一的轉機是2011年泰國水災沖毀硬碟供應鍊,竟然讓廠商可以隨意漲價,讓當年日本PC Watch下了一個酸到極點的標題「靠著水災享受高利潤的硬碟產業」),導致併購案接連發生,IBM也在2003年將部門出售給Hitachi,結束了在1956年創造硬碟的IBM,與這個產業長達近半世紀的緣份。

又不小心岔題岔很大了,到頭來,這3顆DCAS 2.16GB硬碟到底用的如何?

坦白講,筆者覺得自己實在是自找麻煩的白痴,最後整套完整的SCSI環境,還是賣給某位真正需要的朋友,再入手1顆在當時大受好評、退役後捐給社團的IBM DHEA 6.48GB (36480GB),1顆抵3顆,乾淨俐落的取而代之,機殼內也不再擠滿排線,清爽許多,早知如此,何必當豬。

型號:Deskstar 5 (DHEA-36480)
廠牌:IBM
容量:6.48GB
轉速:5400rpm
快取記憶體:476kB
界面:ATA-4 
界面最高傳輸率:33MB/s (Ultra DMA 33)
運作溫度:55度

天啊,我就這樣白白浪費了我寶貴的青春啊!科科。

未完待續:下集「硬科技:光華電腦DIY回憶錄之最吵的硬碟 邂逅姍姍來遲的WD

相關消息

開箱評測
全能AI筆電GIGABYTE AERO X16開箱實測:外型質感設計,搭配強勁性能,成為電競玩家、創作者與專業工作者的全能夥伴!
癮特務
6 天前
應用教學
2025年免試入學放榜:國中會考分發結果線上查詢、台北台中高雄會考放榜日期時間
Zero圈圈
16 個小時前
在地生活
新北環保兩用袋改版上市 終於不用提著亮桃紅出門
討喜小姐
16 個小時前
快訊
運動數據 AI 來記!2025 年 5 款智慧手錶 Garmin、Apple、Samgsung 等超詳細評比,你最適合哪一款?
Shopping guide
1 天前
Xbox Game「Lips」Model
stoneip
16 年前
開箱評測
露營、防災必備 3款有備無患的「超強行動電源」推薦
Gizmodo Japan
19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省時間!用「左手裝置」一鍵輸入快捷鍵指令、在Excel使用也可以
Gizmodo Japan
14 個小時前
快訊
送給媽媽的夢幻逸品,日本 Vermicular IH 琺瑯電子鑄鐵鍋,現在下單再送專屬食譜書
Shopping guide
2 個月前
開箱評測
小巧輕便 能養成攜帶習慣的3款隨行水壺推薦
Gizmodo Japan
18 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