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ZPresso 智能烘豆機概念採訪:滿足一週咖啡用量、簡單易用又省空間的平價智慧烘豆機

2019.11.28 05:16PM
照片中包含了電腦音箱、電腦音箱、低音炮、音箱、擴音器

因為有喝咖啡的習慣,也曾購買過一些咖啡器材,而看到慣用的手搖磨豆機品牌 1Zpresso 在咖啡展展出第一款智慧咖啡烘豆機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就與他們的窗口聯繫,針對他們從手動咖啡週邊到首度推出智慧咖啡器材,這款小巧且預計遠低於兩萬台幣的智慧烘豆機到底希望呈現怎麼樣的智慧咖啡體驗。

照片中包含了家具類、產品設計、家具類、產品、設計

▲ 1ZPresso 對咖啡愛好者比較有名的應該是手搖磨豆機產品

對咖啡愛好者來說, 1Zpresso 推出的手搖磨豆機也是經常在各大咖啡討論版出現的品牌,不過 1Zpresso 的創辦人最初始是從事電子產業,並有精密加工的技術背景,而創立 1Zpresso 前,則是以代工膠囊咖啡機的 B2B 模式為主,不過畢竟代工膠囊咖啡機競爭激烈,是以 B2B 模式的膠囊咖啡機為主,但此類產品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落入價格戰,在 2017 年轉戰個人咖啡器材,也推出 1Zpresso 品牌的手壓咖啡機與手搖磨豆機。

雖然先前推出的產品與合作的品牌多屬簡單易用的手動咖啡設備,但由於創始人的電子產業背景,在機緣下與鴻海旗下子公司接洽,對方也有意進軍個人智慧烘豆機市場,也因此一拍即合促成此次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的誕生。

台灣的咖啡人口並不少,不少人每天都會來一杯咖啡,不過咖啡熟豆價格與生豆價差不少,雖然購賣生豆自行烘製可省下不少成本,市場也不乏便宜的直火式烘豆設備,但烘咖啡豆是既簡單但卻又講求經驗的一門功夫,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則是希望能夠透過結合可全自動也可個人化的自動化烘豆方式,讓個人玩家可輕鬆在家烘豆。

照片中跟不列顛百科全書有關,包含了電子產品、擴音器、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約一百克約可提供一個人一週的咖啡豆量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的目標設定在小家庭約一週的用豆量,可一次進行約 100 克生豆的烘製,得到約 80 克的熟豆,以一次沖煮 2 杯份的 20 克或是 1.5 杯約 15 克的沖煮份量,約可沖煮 4-6 杯左右,或許會有人覺得為何不是設定在更常見的半磅約 200 克,而是有點剛好卻好像又有點少的 100 克,這也是有原因的。

因為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希望能夠兼顧尺寸小巧容易收納,功率不要太高(約 600W ),也不要在烘豆過程產生大量排煙,同時還要能結合 app 智慧控制以及一般消費者能夠負擔的價位,若是超過 100 克的豆槽也會導致體積過大、加熱功率可能會超過一般家庭用電與排放可能會被鄰居抗議的白煙,如此一來就與初衷本末倒置。

照片中提到了2s0e 100 3、Om17 15、200e,包含了平板電腦、平板電腦、上網本、電腦硬件、電腦顯示器

▲ app 可顯示曲線,可下載他人的烘豆曲線或是手動設定參數

同時,雖然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的一次烘豆量不大,但藉由智慧化的 app 控制與管理,能夠複製先前烘豆的數據曲線,如此一來即便一次的豆量不足,只要多烘的一兩次也能累積到半磅甚至一磅的份量。雖然設定 600W 功率不高,甚至比許多快煮壺還低,不過採用石英管的電熱模式,最高溫還是可達到 250 度,已經是超過一般正常的烘豆溫度。

照片中包含了烘烤、小家電、烘烤、家用電器

▲下方的抽屜可一次性清理銀皮

1ZPresso 操作的方式並不難,打開艙門取出豆艙,而後透過 app 啟動烘豆程序,機器會先行進行預熱,當預熱完成後, app 就會提示放入豆艙,而後關閉艙門啟動烘豆程序, app 端會持續顯示當前加熱的曲線,最終完成烘豆程序,且清理烘豆產生的銀皮也很簡單,下方設有抽屜,一次就可把銀皮清理乾淨。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的 app 控制管理方式,除了從雲端資料庫下載他人的烘豆曲線的全自動模式外,對烘豆有經驗的玩家亦可針對加熱曲線、風輪管理、豆倉轉速、加熱功率的設定進行設定,打造個人化的烘豆方式。雖然咖啡豆實際受熱約有 5-10 度左右的落差,但透過手動設定方式,仍可微調曲線達到理想的烘豆程序。

照片中包含了產品設計、設計、產品

▲小巧,容易使用、不會害你跳電、也不會冒出大量白煙被鄰居抗議是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的核心價值

稍稍可惜的是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並未搭載收音麥克風,意味著操作者需要留意咖啡豆開始爆開的聲音,手動按下裝置 app 的確認鍵,使其進入後續過程,不過除了成本考量外,一方面也是 1Zpresso 與鴻海開發團隊認為這類牽涉大功率加熱的產品,操作過程最好還是全程有人留意。

目前 1Zpresso 智能烘豆機雖可運作,功能與造型設計已經屬定案,不過最終推出的版本還會進行一部分的微調,根據透露可能會在豆艙的取出機制、豆艙滾筒的穩定設計等調整,還有 app 的介面也會進行改版,取代現行較像是工程開發用介面的設計,預計在 2020 年 2 月出貨時,提供消費者更容易操作且可靠的設計與 app 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