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政策迷思破解:綠能在台發展的現況與未來

2019.12.26 04:00PM

台灣政府推動再生能源以來,有關綠能的假新聞不勝枚舉,什麼是真、什麼是假?本篇文章將透過多方事實查核,一一破解各大綠能迷思。

迷思一: 台灣的綠能躉購費率太貴了!

以離岸風電來說,外界最常質疑,為什麼同樣發展離岸風電,其他國家可以採用「競價制」,讓費率降至 2 到 3 元?實際上,躉購費率不能過度單一地簡化問題,各國有不同政策,加上風場開發商需求規模不一,因此各有不同的相應減稅政策補貼,躉購費率只是整套做法的一部份。

▲躉購費率的相關問題,應以長遠的時間衡量,而非單純地比較各國收購價錢。

況且,台灣才剛在起跑點,國內本土產業鏈尚未準備完善,設置成本相對較高,而歐美等國早發展已久,因此並不能單一地以價格作比較。好比德國,一開始推出躉購費率時,前 8 年每度約 6 元多,後續 12 年才降至 5 元多。若將各國拉至相同的發展時序比較,台灣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每度約 5 元多,其實是與德國、英國價格相近,且更低於日本價格。

甚至,2020 年時,經濟部還打算將離岸風電躉購費率降 7% 左右,每度從 5.5 元降至 5.09 元,而太陽能躉購費率則預計調降近 2.5%,每度電將落在 3.9 至 5.7 元間。

迷思二: 提升核能發電可降低火力發電比例

其實,提升核能發電並沒有如你想像的能改善空氣品質。

若依照「以核養綠」團隊提出的「潔能家園」目標,2025 年電力配比是 4 成燃煤、3 成燃氣、2 成核能、1 成再生能源;與此相較,目前執政黨「非核減煤」的目標,2025 年是 3 成燃煤、5 成燃氣、2 成再生能源。

▲「以核養綠」的能源配比反而產生更多空氣污染。

看仔細了,「以核養綠」的能源配比相較於「非核減煤」,多燒了1成的煤,而再生能源卻少了 1 成。若攤開近 10 年的「台電系統發購電量」,雖然火力發電在上升,但若更細究,會發現火力發電中佔比較大的其實是污染較少、且不產生重金屬汙染的天然氣發電。

換句話說,核電與火電並不是非一即零,問題的癥結其實是能源轉型,一味提升核能發電,是建立在「擁核燒煤」,實際上根本沒達成減污、減碳,改善空氣品質的目標。

迷思三: 核廢料可轉化再利用

有一說,核廢料能轉化為核的再利用,甚至變為燃料。

這是真的嗎?確實,目前在歐美已有核廢料再處理技術的相關研究;但是,最難的就是這個「但是」,再處理後所產生的廢棄物,仍然得運回原地進行最終處置。說白了一點,即使能找到國外先進技術處理,仍無助於解決現行台灣找不到地方進行核燃料最終處置的問題。

▲核廢料的最終處置地點與方式,目前仍是核能發電懸宕未決的問題。

尤其,台電公司也精算過,若要將所有用過的核廢料「再處理」, 依照現行核一、二、三廠六部機組營運 40 年下來所產生的核廢料,需要再耗費將近 2700 億元,這費用還不包括在處理後所產生的高放射性廢棄物的儲存與處置費用,零零總總加起來,堪稱天價處理費。

迷思四: 離岸風電成本超高

 

在野黨日前發表質疑,經濟部購買風電價格太高是在圖利廠商,離岸風電一簽 20 年,第一階段每度 5.8 元,第二階段競標價只有 2.5 元,相差 3.3 元,等於台電必須付出 9100 億元。

但「歹誌絕不是像憨人所想的那麼簡單」,根據經濟部工業局公布的數據,若以 2025 年 5.5 百萬瓩容量風場規模來說,估計到時相關投資總額可達 9905 億元,後續每年維運商機也有 321 億元,加起來總共就有 1.2 兆元,遠超過當初付出的 9100 億元。

TOWIA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發起人暨 SEMI 台灣區總裁曹世綸也指出,隨台灣離岸風電製造業與海事工程船舶製造業的發展,2 萬個新就業機會將可能產生,屆時預估產值將達 1218 億元,且將有超過20家本土產業鏈受惠。

▲離岸風電後續產生的效益,相較於投入成本,遠遠高出許多。

若以未來可能商機評估,現行投入的成本而言,其實並不多。甚至,離岸風電發展也將帶動地區性經濟,除基礎建設外,無論是海外技術人員的進駐,或是異地工作者的返鄉潮,都將進一步帶動食衣住行等生活需求的商機,更縮短城鄉建設與生活機能的差距。

迷思五: 離岸風電導致全台電價漲

確實會漲,但漲幅很有限。根據經濟部報告,在年均用電成長率 1.86% 的情境下,將 2025 年電價與 2017 年相較,漲幅約為每度 0.84 元,若以 2025 年預估總用電量 3029 億度來算,將增加 2544 億元。

▲儘管電價會微幅上漲,但其實影響到一般民生用電的漲幅是微乎其微。

但是,離岸風電在2025年的發電量大概只佔總體發電量的 8 至 9%,就算政府用稍微高的價格收購,基本上也不至於反映到民生用電的費率。因此可以說,對於民眾的用電及電費,幾乎毫不相干。況且《電業法》也明定,按電價公式規定,無論如何電價每年最高漲幅不超過 3%,且一般民生用電在 330 度以下,原則是不會做調漲的。

離岸風電開發另外一大助力就是綠電市場自由化(綠電自由買賣),達德能源陸域風電 1 度電僅賣台電 2~2.6 元,且1年可提供 22 億度電,可見再生能源發展成熟後,並沒有出現外界所傳 1 度電將高達 5~6 元的謠言。

總歸一句,離岸風電雖然會導致全台電價漲,但漲幅實在是微乎其微。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1 天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21 個小時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10 天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22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可以與行李箱組合的三合一背包 我無法割捨Patagonia的理由
Gizmodo Japan
21 個小時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1 天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