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 Black 繼推出在 PCIe 3.0 效能數一數二的 WD Black SN750 NVMe SSD 後,在近期宣布品牌第一款 PCIe 4.0 產品 WD Black SN850 NVMe SSD ,標榜再度挑戰業界效能頂峰,可提供高達 7,000MBps 讀取與 5,300MBps 寫入的超高效能,除了近乎 SN750 兩倍的效能外,比起 2019 年多數的 PCIe 4.0 SSD 的效能還快上不少。
▲官方數據最高達 7,000MBps 讀/ 5,300MBps 寫
雖然自去年 AMD 首度將 PCIe 4.0 通道技術帶到消費級市場, SSD 業界就陸續有幾家先驅品牌投入 PCIe 4.0 的 NVMe SSD 產品,不過幾家大品牌反而按兵不動,一方面是當時 PCIe 4.0 才剛開始起步,還未明確看到市場需求出現,然而隨著 AMD 平台市占提高、次世代遊戲機採用,還加上微軟全新的 DirectStorage API , PCIe 4.0 SSD 也到了準備起飛的時機。
▲顆粒位於正面
▲ PCB 反面沒有晶片
或許是受到市場對大容量 SSD 的需求提高, SN850 最小容量版本也自 500GB 起跳,而此次測試的則是主流的 1TB 版本,另外還有大容量的 2TB 版本,同時除了當前率先引進的標準版本外, Western Digital 也預計在 2021 年初引進包含官方散熱片的版本。
▲ WD 集團的 WD_Black G2 主控
▲ WD 集團的 3D NAND
▲美光的 DRAM 快取
SN850 採用 PCIe 4.0 x 4 ,為 M.2 2280 單面配置, 1TB 版本採用兩顆自家 3D NAND 顆粒的主記憶體,搭配美光的 DRAM 作為快取,以及 WD_Black G2 客製化主控制器;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已經提供韌體更新,使用者也記得安裝完成後透過 WD_Black Dashboard 進行韌體升級,同時若是專門用於安裝遊戲,亦記得自管理介面啟用遊戲最佳化。
▲為 M.2 2280 尺寸
根據官方的介紹, SN850 1TB 可達到 7,000MBps / 5,300MBps 的理論讀寫數據,當然這也是最佳狀態下得到的測試數據,實際上機也會有較多的變數,不過單看理論數據, SN850 較 2019 年市場上的 PCIe 4.0 SSD 確實有更明顯的提升感,雖然現階段感受可能不會那麼明顯,然而一但明年微軟將 Direct Storage API 更新,遊戲玩家肯定會有顯著的升級感。
▲目前須搭配 AMD X570 、 B550 或 Intel Tiger Lake 平台才能發揮全速
此次做為評估的測試平台採用 AMD Ryzen 7 5800X ,搭配華碩 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 ,還有芝奇 DDR4-3600MHz 皇家戟,系統主硬碟採用 SN750 安裝在位於 X570 晶片組引出的 M.2 插槽,而 SN850 則是安裝在上方由 CPU 直接控制的 M.2 插槽,確保效能不會因為透過 X570 而折損。
▲最高效能測試
▲以讀取 70% 、寫入 30% 比重的最高效能
▲模擬真實環境測試項,寫入改變不大
▲模擬真實環境以讀取 70% 、寫入 30% 設定的測試成績
▲ AS SSD 則約讀取 6,000MBps 、寫入 5,100MBps
▲轉換為 IOPS
從測試數據來看, SN850 在最高效能表現部分確實可達到理論值的 7,000MBps 讀取與 5,300MBps 寫入,而在 Crystal Benchmark 模擬實際環境測試的測試項則讀取會降至 4,500MBps 左右,但寫入則未有明顯衰退,另外以 AS SSD 測試則讀、寫則為 5,900MBps 與 5,300MBps 左右,顯見在實際環境 SN850 的寫入表現相當穩定。
▲ PCMark 快速系統測試
▲ PCMark 完整系統測試
不過畢竟當前的高效能 NVMe SSD 的發熱仍是問題,此次礙於測試平台未來還可能搭配其它 SSD 測試,故並未撕下散熱貼片的膠膜,在甫測試完即關機的情況下卸除仍感受到相當的餘熱,若是屬於持續重度附載的專業級使用如高解析度影音剪接等使用情境,仍建議選購或搭配主機板上的被動散熱片使用,亦或待後續散熱片版本上市再行選購。
對不少消費者而言,可能才自 SATA 跨入 PCIe 3.0 的世界,仍沉浸在存取性能大舉提升的喜悅中,確實目前 PCIe 3.0 NVMe SSD 的價格也正處於甜蜜點,但若是追求極致效能的玩家,與其在目前選擇與 PCIe 3.0 差異不大的第一世代 PCIe 4.0 SSD ,不如直接選擇校能提升更顯著的第二世代產品,當前 SN850 也正是第二世代 PCIe 4.0 SSD 中的先驅產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