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起電競魂的優雅行動商務機,搭載 Intel EVO 平台的雷蛇 Razer Book 13 動手玩

2021.01.29 03:03PM
照片中跟雷蛇公司有關,包含了筆記本電腦、產品設計、牌、筆記本電腦、字形

以電競形象深植人心的 Razer 雖是以電競相關產品為重心的品牌,不過作為推廣輕薄電競筆電的創始品牌,亦有不少專業工作者採用 Razer 的電競筆電作為工作系統,而自前幾年起 Razer 的電競筆電開始推出 Mercury 配色時,就感受到 Razer 也想向重視設計感的品味人士招手,在攜手 NVIDIA 推出 NVIDIA Studio 創作者機種後, Razer 也將原本 13 吋 Razer Blade Stealth 13 延伸的生產力商用產品線,即是此次主角 Razer Book 13 。

照片中提到了STAR,跟SJ AB有關,包含了顯示裝置、顯卡、Razer Blade Stealth(13)、電腦、雷蛇

▲ 2016 年推出的第一代 Blade 可說是當時 Thunderbolt 3 搭配 eGPU 的典範機型

回歸到 2016 年第一代的 Razer Blade Stealth ,當年可說是呼應 Intel 的 Thunderbolt 3 技術能外接 eGPU 而生的獨特產物,在當時由於 Thunderbolt 3 僅有少數高階機種搭載,無論規格、設計都宛如 Ultrabook 設計的 Razer Blade Stealth 憑藉能外接 eGPU 強調具備電競性,但當時就已經提到在卸除 eGPU 的同時,也是一款能融入日常生活的生產力工具。

▲ 2019 年後的 Blade 13 正式換上 GTX 級獨立顯卡,兼具輕薄與效能

雖然後續 Razer Blade 在陸續改版升級的過程也加入具備 NVIDIA MX 等級獨立顯示的機型不過效能仍稱不上達到電競級,隨著新世代 GPU 能夠在輕薄機型提供充裕的性能, Razer Blade 於 2019 年開始的獨顯機種搭配 NVIDIA GTX 等級的 GPU ,也象徵獨顯版 Razer Blade Stealth 終於可提供遊戲玩家所需的效能,不必再仰賴 eGPU ,不過這一路以來, Razer Blade Stealth 系列皆持續提供沒有獨立顯示的機型作為基本款。

照片中跟雷蛇公司有關,包含了razer logo官方、雷蛇、遊戲機、電腦硬件

▲變壓器另放在主包裝外

照片中提到了#GoGreenwithRazer、RAZER'S COMMITMENT TO SUSTAINABILITY、We believe that giving gamers the unfair advantage shouldn't come at a cost to the planet,,跟雷蛇公司有關,包含了框、產品、儀表、字形

▲只盒內有一貫的 Razer 標語

照片中提到了65W. POWER ADARTER、SAFETY、MARK,包含了硬件、電子配件、電腦硬件、電子產品

▲盒裝 65W PD 變壓器,尺寸與第一代 Razer Blade Staelth 12.5 一樣,不過印字不同,內部理論上應該為新一代電源組件

若單純就規格來說,一言以蔽之,在 Razer Book 13 推出後, Razer Blade 電競筆電全系列就全面搭載獨立顯示,而 Razer Book 13 是目前唯一沒有獨顯的 Razer 筆電,不過也不代表 Blade Book 13 的規格就因此大打折扣, Razer Book 13 是一款符合 Intel EVO 認證的機型,也意味著憑藉 Intel 第 11 代 Core “ Tiger Lake “平台也挹注強大的生產力效能。

Intel 第 11 代 Core " Tiger Lake "介紹:虎湖來臨, Intel 第 11 代 Core U 系列平台 Tiger Lake 偕 Xe GPU 正式發表

照片中提到了Mercury White、All-Day battery life combined with next level performance. The integrated graphics、Mercury White model includes the new Intel® Iris

▲上一世代 Blade Stealth 13 的 Mercury Edition 可說是 Razer Book 13 的前身

Razer Book 13 單從規格可視為為上一代沒有獨顯的 Razer Blade Stealth 13  “ Mercury Edition "的後續機型,不過 Razer 此次重新定位在著重行動商務的 Razer Book ,仍在硬體規格、整體設計與強調電競的 Razer Blade Stealth 區隔開,並且以單一 Mercury 銀色與上蓋不發光的雷雕三頭蛇,顯露出更高雅、低調的特質。

照片中跟米提拜學院有關,包含了上網本、產品設計、電子產品、上網本、多媒體

▲ USB Type-C 為 Thunderbolt 4 介面

Razer Book 13 的外型設計承襲 Razer Blade Stealth 13 的風格,以俐落的 CNC 鋁合金機身設計為基礎,左右兩側配有兩個因應平台升級的 Thunderbolt 4 的 USB Type-C 、一組 USB Type-A 、一組 HDMI 與 microSD 卡槽,搭配將電源整合在右上角的鍵盤設計,鍵盤左右兩邊為立體聲揚聲器,乍看下與 Razer Blade Stealth 13 的 Mercury Edition 近似,但螢幕的視野卻更遼闊了。

照片中提到了sh Display、esc、F1,跟諾蘭頭盔有關,包含了計算機鍵盤、計算機鍵盤、電腦、電腦硬件、空格鍵

▲採用 16:10 面板使螢幕佔比相對 16:9 的 Razer Blade Stealth 更好

這是由於 Razer Book 13 採用與 Razer Blade Staelth 13 不同取向的螢幕面板,不同於此世代 Razer Blade Stealth 因應遊戲玩家需求採用高更新率的 13.3 吋 16:9 面板,以 13.4 吋 16:10 的 FullHD 60Hz 面板提供更高的螢幕佔比,使得 Razer Book 13 視覺更為遼闊,但由於面板特性不同,在進行遊戲時較容易產生殘影,不過也顯露出 Razer Book 13 以商務需求為優先的定位。

照片中提到了intel、evo、ΤΗΧ.,跟謝謝有關,包含了家庭影院、電子配件、產品設計、家庭影院、牌

▲ Razer Book 13 為 EVO 認證機種

照片中提到了設定、口、命 首頁,包含了屏幕截圖、電腦、PDF格式、蘇門答臘島PDF、屏幕截圖

▲此次測試機種為 i7-1165G7 搭配 256GB 儲存版本

規格部分, Razer Book 13 也是第一款並非全面使用 i7 處理器的 Razer 筆電,提供 i5-1135G7 搭配 8GB RAM 、抗眩光面板與 i7-1165G7 搭配 16GB RAM 、觸控螢幕兩種不同基本規格,記憶體仍為板載無法升級,而儲存維持使用 M.2 插槽,未來消費者過保後可自行替換更大儲存容量版本;此次測試的版本則為 i7-1165G7 搭配 256GB 儲存的主力版本。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產品設計、電子產品、筆記本電腦、多媒體

▲由於採鋁合金 CNC 機身, Razer Book 整體相較同級 EVO 機種來的厚重

雖說 Intel 的 Tiger Lake 平台效能相較 Tiger Lake 是有感升級,不過輕薄機種以往受限空間機構,通常散熱較難以與標準機型媲美,但 Razer Book 13 卻是在輕薄機種當中的異類,主要的原因在於 Razer Book 13 並非一味的追求薄型化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96.99 (*C) CPU Temperature、11:40、15:00,包含了圖、產品設計、產品、儀表、線

▲峰值溫度近百,不過風扇仍比超薄機種來的安靜

照片中提到了Comesth CANICES NM- Contas FCD RWo 090357 and ic sos20 0a57、TM and 2020 Raer n A ghts Reserved Asseied Ch、FCCEE «,包含了上網本、電腦硬件、電子產品、上網本、顯示裝置

▲雙風扇機構並未因沒有獨顯而縮水

以整體設計比較, Razer Book 13 由於機構件仍與可搭載獨立顯示的 Razer 共用不少機構,也包括原本為了獨立顯示的雙風扇散熱系統,這也表示相對追求極致輕薄設計的競品的單風扇設計, Blade Book 13 先天就擁有更好的持續散熱性能。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타스터프、遊戲機、顯卡、超頻、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顯卡、顯卡、電腦硬件、超頻、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70 3070 5800파스、遊戲機、電腦、筆記本電腦、六核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3090파스、AMD Radeon RX系列、英偉達RTX、中央處理器、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НОМЕ,包含了屏幕截圖、遊戲機、玩家共和國、中央處理器、遊戲筆記本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НОМЕ,包含了屏幕截圖、電腦、電腦鼠標、鼠標電腦有限公司、筆記本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CINEBENCH R20.060、File Help、O CINEBENCH,跟馬克森有關,包含了cinebench r20 i9 9900k、基準測試、電影院4D、多核處理器、中央處理器

照片中提到了CINEBENCH R20.060、File Help、O CINEBENCH,跟馬克森有關,包含了華碩、華碩ROG Zephyrus G14 GA402、遊戲機、華碩VivoBook、華碩

照片中提到了FINAL FANTASY XV WINDOWS EDITION BENCHMARK ver 1.2、O X、English,跟Square Enix公司有關,包含了最終幻想、最終幻想十五、最終幻想XV WINDOWS版MOD組織者、最終幻想

▲連接變壓器開啟最高效能的測試成績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山、3DMARK,包含了顯卡、顯卡、基準測試、3DMark、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НОМЕ,包含了屏幕截圖、遊戲機、電腦、中央處理器、筆記本電腦

▲在電池模式下的遊戲測試與插電差不多,不過 PCMark 持續效能就有所影響

進行幾款簡單的軟體測試後,即可發現 Razer Book 13 的散熱設計能夠使它具備勝於搭載相同處理器競品的效能,同時風扇全速運轉的噪音也相較超薄型機種來的安靜些許,而續航力部分也可在測試軟體得到不錯的表現,不過或許是由於散熱設計使得在電池模式下也能提供良好的效能,但從 PCMark 與 3DMark 在插電與非插電的情境之下,可感受電池模式的持續效能仍不及插電的狀態。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НОМЕ,包含了軟件、Zenbook、中央處理器、華碩、華碩

▲文書超過 9 小時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НОМЕ,包含了屏幕截圖、電腦鼠標、電腦、聯想、遊戲筆記本電腦

▲電池平衡模式下的遊戲續航力僅剩不到 2 小時

在不插電的情況採用平衡模式以 PCMark 10 測試,單純文書的效能超過 9 小時,但進行遊戲續航力卻遠較競品來的低,僅不到 2 小時表現,或許也是優異的散熱系統足以解放效能的代價,導致在遊戲時能持續以較高的時脈執行,對於較常在無插座情境效能滿載的消費者可能要留意能源管理設定。

照片中提到了FHD+ 13.4、Touch Display、33 G inte Core,跟謝謝有關,包含了鍵盤、計算機鍵盤、電腦硬件、電腦、上網本

▲鍵盤行程短、觸感較偏軟

不過回歸到人機介面, Razer Book 13 仍有些許可惜的地方, 承襲自 Razer Blade 13 2019 年後期小改版的鍵盤設計,除了因應薄型機種的短行程設計以外,按鍵的觸發也比較軟弱無力,然而不少更薄型的商務機種的鍵盤雖同樣也採用短行程,但輸入的手感卻好了不少,其次是金屬 CNC 的機身雖然質感良好,不過也有較複合材質刮手的情況。

照片中提到了Intel、evo、THX,包含了電子配件、電子配件、手機、商標、產品設計

▲機身邊緣切角雖然漂亮,但也較易刮手

其次是機身提供的 microSD 卡槽雖能作為擴充儲存,但 microSD 的存取速度不及 NVMe SSD ,如果以實際使用,筆者認為若把原本 Blade Stealth 13 配置 GPU 的空間改為提供第二條 M.2 插槽,或是進一步把 microSD 卡槽改為攝影用戶更常使用的標準 SD 卡槽會更為實際。

在當前 Razer 推出 Blade Stealth 之際,市場上鮮少有相近定位的產品設計,但隨著 Intel 平台原生整合 Thunderbolt 3 、 Thunderbolt 4 ,能夠藉由 eGPU 提升效能的機種也越來越多,未搭配獨立顯示的 Blade Stealth 也逐漸失去獨特性,而此次 Razer Book 13 的定位轉型以及配置差異化,也可看到 Razer 明確的從純電競品牌轉型更多元的品牌。

照片中跟雷蛇公司有關,包含了產品設計、牌、字形、儀表、設計

▲出色的金屬質感機身與良好的散熱,是 Razer Book 13 與競品顯著的差異

以產品售價而言, Razer Book 13 已算是 EVO 產品當中的貴族機種,不過當前 Windows 機種為了減重越來越少有純 CNC 金屬機身,以及比起競品更優秀的散熱表現, Razer Book 13 也算走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或許由於規格、或許由於重量,它不會是每個行動商務者人見人愛的機種,但以追求與眾不同且熱愛金屬質感的品味族群, Razer Book 13 會是獨一無二的選擇。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