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載近滿血版 GA104 晶片與 GDDR6X 記憶體,恰如其分的 NVIDIA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動手玩

2021.06.09 09:00PM

RTX 3070 可說是在缺卡荒前夕 RTX 30 系列相當受歡迎的一款產品,因為有著足以與前一代卡王 RTX 2080 Ti 抗衡的實力,卻僅需更少的供電與 499 美金起的價格,同時 Founder Edition 也示範了 RTX 3070 可藉由小巧的散熱架構提供充裕的效能;而今年 NVIDIA 則帶來升級版的 RTX 3070 Ti ,以 100 美金的價差換來架構的提升與 GDDR6X 記憶體。此次也搶先借得 NVIDIA 官方版本的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進行測試。

▲下方的 RTX 3070 Ti 散熱設計與架構接近 RTX 3080 ,與風扇位於同一側的 RTX 3070 顯著不同(照片並未依比例縮放)

如果玩家偏好的是小尺寸散熱器、單一 8Pin 供電,那筆者認為當前的 RTX 3070 以相當充裕,畢竟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比 RTX 3070 Founder Edition 大了一號、且改為雙 8Pin 供電,但如果是對於更高的性能有所渴求、但又不想一口氣多花 200 美金,那麼 RTX 3070 Ti 應該會是相當出色的選擇。

▲雖然風扇設計類似 RTX 3080 ,不過除了略短些許外、外框並未構成 8 字而是 S 字
▲提供四路輸出
▲ RTX 30 Founders Edition 一貫的微型 12P 供電插頭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的散熱器尺寸比起同為 Founders Edition 的 RTX 3070 長了約 3.5 公分,但又微微以 1.8 公分短於 RTX 3080 ,整體設計採用與 RTX 3080 Founder Edition 相近的正、反雙風扇配置而非 RTX 3070 Founders Edition 的同側雙風扇設計, PCB 的設計也具備凹槽設計,但凹槽形狀為圓弧而非鋸齒狀,唯獨上下飾板的銀邊並未繞成 8 字,而是與 RTX 3070 Founders Edition 相同的 S 字型,此外也沒有 RGB 光效。

▲ RTX 3070 Ti Founders Edition 的 PCB 凹槽為圓弧而非 RTX 3080 / RTX 3090 鋸齒狀凹槽

採用較大的散熱器結構並非沒有原因, RTX 3070 Ti 採用的 GA104-400 晶片具備 48 個 SM ,共有 6,144 個 CUDA Core ,並具備 1.58GHz 的基礎時脈與 1.77 GHz 的 Boost 時脈,較 5,888 個 CUDA Core 、基礎時脈 1.5GHz 、 Boost 時脈 1.73GHz 的 RTX 3070 wu6el 1j4gl3,記憶體雖然仍為 8GB ,但自 256bit GDDR6 升級到 256bit GDDR6X 。

▲ 高時脈設定與 GDDR6X 使功率提高到 290W ,需搭配雙 8Pin PCIe 供電

比起 RTX 3070 更多的核心數與更高的時脈設定,除了影響運作時的官方的功率也自 220W 一舉提高到 290W , NVIDIA 官方推薦的電力系統也自 650W 提高到與 RTX 3080 看齊的 750W ,不過想必板卡廠的部分自製卡會再進一步提升時脈換取效能,但這就不在此次的探討範圍內了。

▲背板設計呼應正面的 S 型

此次使用的測試平台為 Intel i9-11900K 處理器,搭配華碩 ROG MAXIMUS XIII HERO 、 G-Skill 皇家戟 DDR4-3600 8GB x 2 、 WD_Black SN750 NVMe SSD 1TB , CPU 部分藉由 Ai Suite 3 自動超頻,定為雙核心 5.3GHz 、第三與第四核心 5.2GHz ,其餘 4 核心為 5.0GHz 的設定,採用開放式空間進行測試。

▲ 3DMark 測試表現
▲ PCMark 表現
▲ FFXV 2K 預設高畫質的表現
▲特效全開起、 4K 解析度但沒有 DLSS 的情況
▲開啟 DLSS 後效能有顯著改善
▲ Dirt 5 開啟最高效果與動態解析度的測試表現
▲ FarCry 5 在 2K 畫質開啟最高特效用掉近 7GB VRAM
▲ FarCry 5 測試表現
▲古墓奇兵:暗影的測試表現,分別使用 DX12 並開啟與關閉 DLSS
▲湯姆克蘭西:火線獵殺-野境
▲德軍總部:血氣方剛
▲末日 Z 戰

▲先遣戰士, DLSS Off

▲先遣戰士, DLSS 最高效能

▲先遣戰士, DLSS 高效能

▲先遣戰士,DLSS 平衡

▲先遣戰士: DLSS 畫質

從測試的數據可以看到,拜更多的核心數、更高的 Boost 時脈與更高速的 GDDR6X (當然還有更多的電力), RTX 3070 Ti 的效能有相當程度的提升,而在 Founders Edition 的風扇設計之下,以 3DMark 進行 Time Spy 與 Fire Strike 的 20 輪測試,在開放空間環境的 CPU 溫度約落在最高 78 度附近,若是裝機使用,則須考慮機箱內空氣流通問題,不過以 Founders Edition 的散熱器遮罩設計, GPU 的熱氣主要會由靠背板側的風扇向外排出,向上導流的後風扇的熱氣相對較少。

▲進行 20 輪後的情況
▲裸測溫度控制在 80 度內
▲ FireStrike Ultra 20 輪後的情況,溫度也控制在 80 度內

相較 RTX 3080 , RTX 3070 Ti 雖然時脈高出些許,不過受到總核心數量仍少許多,以及與 RTX 3080 的記憶體仍有 2GB 的大小差異,筆者認為若是追求開啟所有特效的 4K 遊戲體驗, RTX 3080 仍會比起 RTX 3070 Ti 來的有優勢;但若是以 2K 解析度的需求而言, RTX 3070 Ti 的性能則已相當充裕,且加上越來越多支援 DLSS 技術的內容,亦可進一步提升遊戲的 FPS 。

▲效能高於 RTX 3070 ,但適度與 RTX 3080 保持距離

此外, RTX 3070 Ti 與早前開賣的 RTX 3080 Ti 皆屬於 LHR 的挖礦效能限制晶片,雖然目前由於先前顯示卡市場因挖礦需求導致雖有新卡推出但仍未能如去年可馬上買到,不過隨著後續的消費級產品的 LHR 策略與專用礦卡產品陸續出貨,加上當前數位貨幣市場起伏明顯,或許過一陣子雖然價格很難回到去年底,但一卡難求的情況應該有望慢慢好轉。

▲整體性能並未以下犯上,但卻又較 RTX 3070 有顯著的提升

從結果而言, RTX 3070 Ti 雖未有近乎以下犯上的演出,但卻也在 RTX 3070 與 RTX 3080 之間適度的補上一個級距,從效能表現確實也謹守本分帶來適度的效能增長、但又不會影響到 RTX 3080 ,若對於以 QHD 或是中高階 4K 解析度遊戲娛樂而言, RTX 3070 Ti 會是一個在效能表現與價位相當合宜的選擇。

相關消息

開箱評測
全能AI筆電GIGABYTE AERO X16開箱實測:外型質感設計,搭配強勁性能,成為電競玩家、創作者與專業工作者的全能夥伴!
癮特務
3 天前
遊戲天堂
FCC電檢照片顯示華碩將推出一黑一白兩款ROG Ally 2電競掌機,增強握柄人體工學、黑色機型可能為Xbox認證機型
Chevelle.fu
1 個月前
在地生活
吉伊卡哇廠商限定圖片外流 日方決定取消台灣訂單
討喜小姐
1 個月前
開箱評測
Cooler Master NCORE 100 Air直立式ITX風冷機殼評測,超小占地面積能容高規格系統的精緻機殼
Chevelle.fu
1 個月前
產業消息
Sony WH-1000XM6、WF-1000XM5兩款旗艦無線耳機更新韌體,藍芽連接模式新增基於LE Audio的低延遲選項
Chevelle.fu
1 天前
產業消息
Sony將在5月13日公布Xperia 1 VII,首支預告聚焦Alpha相機技術
Chevelle.fu
1 個月前
開箱評測
不想要耳塞 Sony無線降噪耳機折590元 平價降噪耳罩式耳機可選它
Tandee
1 個月前
產業消息
三星旗下HARMAN收購持有B&W、天龍馬蘭士的Sound United
Chevelle.fu
1 個月前
關於android播放3gp內含AAC無法撥放問題
hanawa
1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