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開學筆電選購攻略(下):教你看懂筆電規格表、學生筆電怎麼挑?

2022.08.16 01:27PM
照片中提到了the、YOGA、Lenovo,跟聯想有關,包含了聯想yoga slim 7保護套、聯想Yoga Slim 7(14)、英特爾酷睿i5、內存

筆記型電腦怎麼挑?開學了想要選購適合自己的筆記型電腦,然而就算擁有足夠的預算,奈何機海茫茫,廣告宣傳眼花撩亂,看了半天還是不知道哪台比較好。新手到底該怎麼挑選適合自己的筆記型電腦呢?如何知道這台筆電的效能好不好、是不是符合使用需求?處理器、顯示卡、記憶體分別代表著什麼,筆電規格表到底在寫些什麼?本篇將依序解答。

開學筆電挑選第一步:設定預算範圍

為了吸引客群,如今筆記型電腦的種類越分越細,除了基本的文書筆電、商務筆電以外,還有更重視效能的電競筆電,以及近期廠商新劃分的創作筆電。如果是學生使用,只有寫報告的基本文書處理需求,那麼可以選擇功能最為基礎的文書筆電,在價格上也不會帶來太大的負擔。

在所有筆電類型中,文書筆電因為配備較為基本,所以價格也最為便宜,價格帶約落在2萬元到3萬元不等,甚至可以找到2萬元以內的機種。然而,便宜的價格往往也代表筆電僅能負擔基礎使用,因此如果想要選擇效能好一點的文書筆電,或是想要在挑選時多一點選擇項目,或許可以將預算範圍設定在3萬元左右。

照片中提到了全新上市、ThinkPad E15 AMD G4、· 搭載AMD Ryzen™的15.6吋商務筆電,包含了多媒體、產品、產品設計、設計、功能手機

▲文書筆電的售價約落在2萬元至3萬元之間,有些品牌會推出2萬元以內的機種。圖片來源:Lenovo

選擇理想的筆電尺寸 注意鍵盤配置

在設定好預算之後,可以依照使用情況先選擇筆電的尺寸大小。如果追求輕便、容易攜帶,那麼可以選擇13吋或是14吋筆電,而若是想要有更大的螢幕,可以選擇15吋或是17吋筆電。當然筆電的尺寸越大,重量也會越重,端看如何取捨。

另外,筆電的尺寸也與鍵盤配置有關,例如15吋以上的筆電鍵盤右側會有數字區,而14吋和13吋筆電通常缺少數字區,配置的是60%鍵盤。需要注意的是,如今有不少筆電螢幕採用「窄邊框」設計,加大螢幕占比,因此在挑選筆電尺寸時,務必注意賣場標記的是機身尺寸,或是螢幕尺寸,以及鍵盤的配置問題。

照片中提到了Sales Report、COMPARISON ELEMENTS、Delectus oray you probably haven't heard of them Neutra Austin 90's culpa Thundercats,包含了多媒體、華碩專家書、電腦顯示器、華碩、華碩

▲如今筆記型電腦採用「窄邊框」設計,加大螢幕占比,因此相較過往的機種擁有更大的螢幕面積。圖片來源:Asus

照片中提到了M、Ta、WAX,包含了LG克15Z980、LG克15Z980、LG克、英特爾酷睿i7、電腦硬件

▲13吋和14吋的筆記型電腦通常缺少右側的數字鍵區,因此習慣使用數字鍵的話可以挑選15吋以上的機種。圖片來源:LG

CPU:筆電效能好不好?規格怎麼看?

中央處理器就是常聽見的CPU,地位等同於電腦的大腦,可以說是電腦裡最重要的配備,也和電腦的效能表現息息相關。在Windows筆電領域,CPU廠商以Intel和AMD為主,選擇上也是從Intel與AMD之中來選擇。

通常筆電賣家會在規格表中列出CPU型號,而從CPU型號裡,可以找到該CPU的系列、世代資訊,有些會同時標註CPU基礎頻率、最大超頻、快取記憶體容量等。這些訊息如果賣家沒有註明,也可以直接前往Intel官方網站找到最正確的資訊。

不過,雖然CPU是筆電效能表現的關鍵之一,但因為會影響筆電效能的因素不只有CPU而已,因此CPU雖然可以視作筆電效能的指標,但不能夠當作唯一標準。舉例來說,CPU遇到過熱的情況會自動降頻,因此筆電散熱效果就會影響到CPU的運作,也就影響到筆電的效能表現。

中央處理器CPU:

  • 核心數:晶片裡運算核心的數量。多核心可以同時處理多項運算工作。
  • 執行緒:作業系統的最小排程單位,處理器透過架構設計能夠讓核心增加邏輯執行緒數量,藉此增進平行運算的能力。
  • 時脈:CPU每秒執行的週期數,以Hz為單位。時脈速度越高,通常代表CPU愈快。

照片中提到了●、軟體:Windows 11 Home、• 處理器:Intel® Core™ i5-1235U,包含了角度、產品設計、產品、設計、牌

▲在筆電的規格表中,可以看見「處理器」的欄位。以上圖為例,處理器的品牌為Intel,而型號中的「Core i5」代表這個處理器為Intel的Core i5系列,後方的首2個數字代表處理器的世代,目前最新的是12世代。因此上圖可以翻譯為「Intel Core i5系列第12世代」處理器。圖片來源:Acer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Core™ i7-11370H Processor 3.3 GHz (12M Cache, up to 4.8 GHz, 4 cores)、品牌、系世,包含了數、線、產品、字形、牌

▲有些比較詳盡的規格表會在處理器的系列、世代以外,列出核心數、時脈等資訊。如果沒有這些資訊,也可以憑處理器的型號在Intel官方網站找到以上訊息。

照片中提到了第11代 Intel® Core™ i7-1165G7 處理器 (4 核心 / 8 執行緒, 2.80 GHz, 最高達 4.70 GHz、第11代 Intel® Core™ i5-1135G7 處理器 (4 核心 / 8 執行緒, 2.40 GHz, 最高達 4.20 GHz、同世代,不同系列,包含了圖、產品、產品設計、設計、牌

▲以上2個處理器為同世代、不同系列商品,難以直接比較優劣。不過單就效能而言,Core i7處理器的基礎頻率、最大超頻都勝過Core i5處理器,因此Core i7處理器普遍來說在效能上的表現較好。圖片來源:Asus

照片中提到了(intel、CORE I9、X-series,跟英特爾、英特爾核心有關,包含了軟件、無線電、浪漫主義電台 Inolvidables、顯示卡、電腦

▲Intel的處理器有不同的系列,雖然以Core i3處理器最為基本,但並不代表性能比較差,仍然要看世代,也就是製造時間,還有處理器的規格而定。圖片來源:intel

照片中提到了篩選條件: 第12代 Intel® CoreTM i5 處理器 V、26 產品 全部比較、產品名稱,包含了軟件、產品設計、產品、設計、牌

▲只要知道處理器的型號,就可以在Intel網站上查詢到更詳細的規格。圖片來源:intel

GPU:是否需要獨立顯示卡?獨顯的規格怎麼看?

圖形處理器,又稱為顯示晶片、繪圖處理器與GPU,掌握電腦的繪圖運算工作,也就是電腦的畫面是否足夠流暢與穩定,包括螢幕畫面是不是容易出現卡頓的問題。GPU的類型可以分為「內建顯示晶片」,簡稱內顯,和「獨立顯示晶片」,簡稱獨顯。其中「內顯」指的是CPU整合的顯示晶片,至於「獨顯」指的是獨立顯卡或是獨立顯示晶片,也就是在內顯之外另外配置的顯示設備。

當代的筆電CPU大多有內顯的緣故,如果只是最基本的文書需求,那麼不需要另外配置獨顯就已經足夠使用。然而,如果筆電的使用範圍包括繪圖、影音剪輯、3D遊戲等,筆電在配置獨立的顯示晶片的情況下將大幅提升使用體驗,包括讓繪圖軟體的處理效能更優異,並且不會占用到CPU的記憶體空間,甚至有些軟體或遊戲需要搭配指定規格以上的顯卡才能夠順利執行。

目前GPU的品牌,內顯部分AMD較為知名,至於獨顯AMD與NVIDIA則各有優勢,也有不同等級的產品。當然等級越高、價格越貴,端看如何取捨。

透過獨顯可加快處理速度的軟體舉例:

照片中提到了處理器、顯示卡、Intel® Core™ i5-1240P 處理器 1.7 GHz (12M 快取,最高 4.4 GHz,4P+8E cores),包含了紙、表、沙發、家具類、餐桌

▲在筆電的規格表上,可以看見顯示晶片的型號,通常Intel就是指內顯。常見的內顯系列包括
Intel UHD、Intel Iris Xe等,不過因為同系列也有很多不同型號,內顯與內顯之間難以直接互相比較。圖片來源:Asus

▲如果配有獨立顯卡,同樣會在規格表上註明,像是NVIDIA旗下品牌GeForce。圖片來源:Lenovo

照片中提到了GPU 引擎規格:、NVIDIA CUDA®核心、加速時脈 [MHz),包含了屏幕截圖、2022國際消費電子展、顯示卡、英偉達、英偉達RTX

▲NVIDIA的顯示卡同樣可以從型號判斷出等級。粗略來分入門級為MX系列、中階為GTX系列,而最高階則是RTX系列。如果是輕度繪圖與遊戲,可以選擇GTX系列的商品,專業創作者或是重度遊戲玩家可選擇RTX系列。當然顯示卡越高階,價格也越高。圖片來源:NVIDIA

RAM:容量要多少才夠?記憶體和儲存空間差在哪?

在查閱筆電的規格表的時候,可能會對「記憶體」和「儲存空間」的標示感到混淆。其中「記憶體」通常指的是「隨機存取記憶體」,簡稱為RAM,用意是將作業系統的資料暫時儲存下來,減少資料往返硬碟的步驟。白話來說,記憶體是暫存資料的空間,讓資料可以更快速地被CPU讀取。因此,在執行一些高度運算的軟體例如Photoshop、3D遊戲時,足夠容量的記憶體可以加快資料處理的速度,讓軟體運行的較為順暢。

至於「儲存空間」又常被稱為「硬碟」或是「硬碟空間」,指的是電腦的資料儲存位置,儲存包括使用者的文件、圖片、音樂、程式等各種資料,功能可以想像成常見的隨身碟。目前筆記型電腦的硬碟可以分為「傳統硬碟HDD」、「固態硬碟SSD」,普遍來說同價格的HDD容量較大,但是資料存取的速度較SSD慢,至於SSD的容量較小,但是存取資料的速度較快。如今電腦以SSD的使用為主,但也有部分機種會額外使用HDD加大電腦的容量。

綜上所述,記憶體指的是暫存空間,和電腦軟體的執行速度有關。至於儲存空間則是和電腦裡可以放多少影片、相片、以及能夠下載多少程式有關。如果重視軟體的執行速度,可以選擇記憶體空間較大的機種,而若是想要在電腦裡保存大量的資料,則可以選擇硬碟容量較大的款式。當然容量越大,價格也會越高。

  • 記憶體:RAM,資料暫時儲存的空間,可以加快資料讀取速度。
  • 儲存空間:硬碟,資料儲存的位置,可分為HDD和SSD。

照片中提到了記憶體、儲存空間、16GB DDR4 (on board), 記憶體最高支援:16GB,包含了圖、產品設計、產品、商標、字形

▲如今筆電的記憶體容量以8GB和16GB為多,有些會註明「on board」也就是焊接的意思,因為有些使用者會傾向自己更換或是外接容量更大的記憶體,這種則是代表焊死在主機板上無法替換。至於DDR4和記憶體的資料處理速率有關,世代越新,效率越高,如今已推出了DDR5。圖片來源:Asus

照片中提到了儲存裝置、硬碟總容量、硬碟儲存介面,包含了設計、設計、產品設計、產品、牌

▲儲存空間可能會標示成「儲存裝置」或是「硬碟」,如今以SSD為主,常見的容量包括256GB和512GB。有些機種也會另外搭配HDD擴充容量,目前筆電搭載的HDD容量以1TB為多。例如上圖電腦使用的是256GB的SSD、以及1TB的HDD。圖片來源:Acer

照片中提到了記憶體、儲存空間、擴充插槽(包含已使用的),包含了起雲劑、產品設計、產品、牌、設計

▲有些機種可以讓使用者自行擴充電腦的儲存容量,更加符合需求。圖片來源:Asus

根據需求挑選螢幕類型、介面、其他附加功能

在瞭解筆電的規格之後,再依照使用需求挑選其他附加功能。例如有些筆電會強調螢幕色彩、極輕薄、高電池續航力、防撞防摔等,通常這些會做為銷售的重點大幅宣傳。

因此,在挑選筆電的時候,除了外型是否順眼、尺寸是否符合需求以外,建議先以處理器、顯示卡、記憶體和儲存空間作為比較標準,從中選擇價格實在且效能最好的款式。畢竟每台筆電各有優缺,廠商總是以筆電的特色做為宣傳,使用者往往在漂亮的螢幕、輕薄美觀的外表之間猶豫,卻難以判斷最重要的筆電性能是否符合需求。

照片中提到了-、....、音訊組合插孔,包含了多媒體、華碩專家書、英特爾酷睿i7、華碩 Expertbook B7 Flip B7402FEA-XH75T、華碩

▲如果有上台報告、有線網路連接需求,可能會注意筆記型電腦的介面種類。不過如今市面上有多種類型的轉接器,因此就算介面數量不足,也可以搭配轉接器解決。圖片來源:Asus

照片中提到了LCD、100% sRGB、OLED,包含了華碩VivoBook、華碩 Vivobook Pro 15 M3500、華碩、15.6英寸、中央處理器

▲擁有良好色彩表現的OLED螢幕蔚為風潮,不過價格也較高,一般文書筆電仍然以搭配基本LCD螢幕為主。圖片來源:Asus

照片中提到了.: Windows 11 Home、●、•,包含了紙、線、紙、字形、產品

▲試著比較2台電腦的規格,明顯圖右的筆電規格較佳。圖左為文書筆電,官方網站售價22900元,圖右為電競筆電,官方網站售價59900元。圖片來源:Acer

資料來源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