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政府推出 AI 行動計畫,限制州級 AI 法規,清除意識形態偏見,並開放聯邦土地以興建資料中心,推動 AI 基礎建設。
美國總統川普在年初提出的AI行動計畫 (AI Action Plan),經過幾個月與Google、OpenAI等業界企業諮詢後,終於公布具體執行方案,不僅象徵美國在人工智慧政策方向上的重大轉折,同時也反映川普政府對「意識形態偏見」的強烈反彈。
其中,最受關注的一項措施,是川普政府試圖削弱美國各州對AI的法規影響力。根據政策文件,聯邦科學技術政策辦公室 (OSTP)與其他聯邦機構將在分配AI資金時,將優先考量該州是否有「繁瑣且阻礙創新的AI法規」,意味若該州被視為對AI發展設下太多限制,將可能失去來自聯邦的相關補助。
這項政策可視為川普在未能通過「十年禁止州政府AI立法」修正案後的替代手段,該提案原本是川普任內推動的「Big Beautiful Bill」重點條文之一,但最終在參議院遭壓倒性否決 (99:1),維持以各州政府自主規範作法,而此次透過行政命令方式「重新」上路,形同繞道推動由政府介入管理。
在內容導向方面,川普政府更點名反對AI系統「推動社會工程議題」,因此要求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修改其AI風險管理框架,刪除與「錯誤資訊」、「多元、公平與包容」 (DEI),以及「氣候變遷」等相關的標註與風險指引。
此外,川普還將要求聯邦政府修訂採購政策,只與能「保證其AI系統不受上層意識形態控制」的模型供應商合作。至於如何界定與驗證「無意識形態偏見」,目前相關政策內容尚未提供具體審查機制,因此可能引發業界與人權團體爭議。
除了規範與意識形態外,川普也針對AI基礎設施建設祭出加速手段。文件指出,現行環評與建設法規導致數據中心與發電設施建置進度嚴重延宕,因此川普計畫開放聯邦土地作為數據中心與基礎電力設施建設用途,並且擴大應用AI技術協助環境影響評估流程,藉此提高審查效率。
此AI行動計畫預計將透過數道行政命令推動落實,而川普上任第二任期初期便已撤銷前總統拜登於2023年10月簽署的AI行政命令。拜登的版本較偏重於公共安全、消費者保護、演算法透明與AI浮水印機制等規範,而川普的作法則更聚焦於促進商業發展、降低法規干預與排除「政治正確」導向。
隨著此項行動計畫的實施與AI技術發展步調加快,外界將密切關注該政策是否真能推動美國在AI領域的全球競爭力,或是再度引發科技倫理與政策平衡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