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部革命,已不只是 5D 的 Canon EOS 5D Mark 3 :實戰篇

2012.04.01 03:26PM
是內部革命,已不只是 5D 的 Canon EOS 5D Mark 3 :實戰篇這篇文章的首圖

 

5D3 雖然掛著 5D 家族的名號,不過在電子機能大幅進步後,實質上早已在定位與價格跨越 5D 的等級,筆者個人認為 5D3 已經成為 Canon 意圖填補 APS-F APS-H 等級機皇消滅後的準專業機型。筆者把自己設定在以一個一般相機使用者的角度短期使用 5D3 的提出一些感想。

至於要看 5D3 的錄影表現,請看本週的大好話題:【大好話題】跟臉書玩的幾件事

跳轉繼續:

筆者本身是沒有擁有無論數位或是底片的全片幅機身的,僅因為有兩三位大學同學投入攝影業,在當時短時間把玩過 1Ds Mark2 以及 1D Mark 2N,對於全片幅與 APS-H 機身的印象,大概就是在同樣鏡頭下,由於片幅優勢的同光圈更淺景深,以及因為片幅更大、細節吸光更多的細節精緻度以及層次感。

而 5D 剛推出時,筆者的同學也在第一時間入手作為工作的備用機;筆者對於 5D 的第一印象,就是很像筆者的第一台 DSLR 、 EOS 300D 的放大版,尤其是按鍵操作配置跟 300D 乍看下還有那麼點類似,但整體來說 5D 更接近 20D 的設計。不過 5D 的對焦點分佈顯的過於集中,導致很多情形下要先對焦而後再移動機身去配置畫面,這套對焦系統也一直沿用到 5D2 。

所以筆者這次拿到 5D3 ,會發現除了按鍵配置更豐富以外,電子系統的大幅提昇才是 5D3 之於 5D2 最關鍵的差異。光是全新的對焦點分佈,在作比較精確的構圖的便利性相較過去 5D 便利很多。不過對焦系統的細項筆者就比較頭大了,因為這些設定是給有更進階專業需求的使用者做細部調校的,例如運動攝影、追焦等等,以筆者的使用情境下用不太到。

夜間拍攝篇:

筆者個人很喜歡晚上帶著相機拍一些街景,然而在隨拍的情形下,筆者會希望能夠重現現場氛圍,然而在沒有腳架還有多數不能架腳架的情況下,就只能依靠拉高 ISO 的方式拍攝,畢竟不是什麼情形都是光圈全開就能解決,尤其是全片幅的層次感比起 APS-C 更明顯,光圈開太大呈現的畫面跟筆者所想要的還是不太相同。

在此時,筆者多半會把感光度提升到 1600 甚至 3200 以上,並且縮光圈到 7.1 甚至 11 進行拍攝,然而對於全片幅相機而言還有個先天的限制,就是反光板的振動感比起 APS-C 更明顯,這時 5D3 的新功能:靜音快門就相當的實用,對筆者來說,靜音快門的優勢並非沒有快門觸發的聲音,而是快門振動的減輕,更有利於慢快門手持拍攝。

當然靜音快門也不是毫無缺點,就是觸發的速度比起一般快門會略慢那麼一點點;不過這樣的些微延遲還是可以接受的,畢竟以筆者街拍的習慣鮮少去搶瞬間的畫面,而且 5D3 的靜音快門的延遲時間也還沒嚴重到會錯失筆者想要的畫面。

至於像倒數第二張的暗處細節表現也令人印象深刻, 5D3 保留相當多的暗處物體輪廓,雖然照片整體的曝光是不足的,但是 5D3 仍在這種惡劣環境下將細節保留到一定的水準。

高 ISO 應用篇:

就 JPG 直接輸出表現方面,筆者把照片傳給一位現在使用 5D2 的朋友之後,確認 5D3 的 RAW 檔案比起 5D2 差異不大,但是在同樣到 ISO 3200 的 JPG 噪訊處理卻比 5D2 進步很多,甚至第一張的松山機場 ISO 已經開到 25,600 ,但是縮圖後也沒看出太顯著的問題。

也就是以一般的網路照片使用,雖然 ISO 25,600 的表現仍不到賞心悅目 ,不過遇到不得不提高 ISO的場合,勉強拉高 ISO 還是可以因應當時的情境的。

至於最後一張則是把 ISO 直接提升到最高的 102,400 ,在室內快門直接突破 1/3,000 秒,不過從表現看來是很難用的了,連這樣的圖片大小都可以明顯看出無論雜訊或是顏色幾乎都不正確了雜訊以及嚴重的顆粒感。需要超高 ISO 恐怕還是要看 1DX 的表現了(笑)

食物情境篇:

拍一些日常吃的東西作為一種生活紀錄,是筆者很喜歡的一種拍照享受,無論是白熾燈的關東煮,或是夜市的豆皮壽司,還是傻瓜乾麵等,對於 5D3 ,恐怕最關鍵的還是要將光圈縮到一定等級,才能拍出景深充裕的畫面,所以筆者選擇的方式是把 ISO 提高,搭配 7.1~11 的光圈,才不會拍到最後一碗麵剩下辣椒或是蔥是清楚的。

而 5D3 的白平衡表現,也很容易還原當初吃飯地方的氛圍,尤其在白熾燈下不會有矯枉過正的完全沒有夜市的感覺,也不至於校正幅度不足成為一片黃的畫面。

腳架風景篇:

上腳架夜拍,對於 5D3 當然也是沒問題的,不過筆者手邊沒有 5D3 可用的快門線,所以曝光最多只能到 30 秒,加上兩天去拍照都沒有出大景 Orz ,第一張是透過 HDR 功能拍攝,即便不懂搖黑卡,還是能拍出相似的畫面。

而影像呈現能力的細節方面, 5D3 由於大片幅的加持,以及 24~105 L 先天品質有一定的水準,細節的表現相當驚人。

花草隨拍篇:

拍拍花花草草,應該是很多人出遊的題材, 5D3 的基礎發色算是淡雅中性,不至於過度渲染而失去這些自然植物的層次與細節,當然以 5D3 的大片幅,最強是的還是如第一張的空間層次,相較於 APS-C 的空間感更為驚人,彷彿真的有一道長廊在眼前一樣。

而 5D3 的對焦系統相較當初用過的 5D ,不僅是對焦點的豐富,加上分佈更好的焦點位置,還有更快的對焦速度與對焦精確率,若搭配連拍加上系統設定得當,像最後一張追拍蝴蝶也是很輕鬆的。

個人感想篇:

以筆者觀察 Canon 投影片中對於三款全片幅的定位,個人腦中浮現了一張對比圖,如果 7D 之於 1DX , 5D2 之於 600D ,那 5D3 的地位就有點類似 60D 一樣的存在。 5D3 擁有 1DX 多數的電子系統機能,但是在機身等級方面卻又與旗艦機有所差異。

5D3 的操作方式仍舊維持 Canon 一般機身的操作邏輯,與 1D 系列那種利用雙手組合鍵的操作邏輯仍有不同, 5D3 要臨時修改一些功能比起 1D 家族還是沒那麼的迅速。但是 5D3 豐富的電子系統卻能讓針對特定拍攝題材的專業用戶在一次設定後,就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如果要問筆者 5D2 與 5D3 的取捨,那答案很明顯了,如果 5D2 是一款給進階以及準專業使用者的產物,那 5D3 更接近準專業以及專業使用者的需求。雖然 5D3 沒有 1D 與 1Ds 家族的機身可靠性,也沒有超高速連拍的機能,但是撇開對連拍以及機身耐用性的需求,在 JPG 高 ISO 下更好的處理方式以及對焦系統與 1DX 幾乎相同, 5D3 的機能已經強大到滿足多數專業用戶的需求。

如果不求對焦精確,只是想輕鬆的使用全片幅機身, 5D2 與 5D3 的差異並不大;然而如果預算充裕,而且有高速追焦以及對對焦系統的精確度更高, 5D3 已經不光只是平民全片幅,而是一款專業等級的機身了。

相關消息

開箱評測
「外掛」讓家變得更聰明! SwitchBot 幫你省錢省力,輕鬆打造智慧家庭!
癮特務
11 個小時前
應用教學
2025年免試入學放榜:國中會考分發結果線上查詢、台北台中高雄會考放榜日期時間
Zero圈圈
1 天前
開箱評測
大砍4500元 蘋果13吋M4版本MacBook Air限時特價中 16GB記憶體、容量256GB
Gizmodo Japan
18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折近1000元 Apple Watch SE全新品限時特價5945元 Amazon Prime Day限定
Gizmodo Japan
17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Amazon Prime Day買什麼?有哪些商品特價?30款優惠重點商品整理 Apple、小米都有
Gizmodo Japan
13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夏天的救命稻草——冷氣需要幫助 我買了室外機遮陽板試試看
Gizmodo Japan
10 個小時前
Xbox Game「Lips」Model
stoneip
16 年前
產業消息
分析師聲稱企業購買AMD AI GPU是為了試探NVIDIA GPU實際報價而非真的有意使用
Chevelle.fu
13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AirPods 4特價免3500元 主動降噪款也有小折扣 Amazon Prime Day限時優惠
Gizmodo Japan
11 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