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小教室] 單眼?微單眼?類單眼?搞懂你要哪種相機,別再被店員牽著鼻子走啦!

by 陳寗
2014.08.15 02:25PM
是[攝影小教室] 單眼?微單眼?類單眼?搞懂你要哪種相機,別再被店員牽著鼻子走啦!這篇文章的首圖

上週我們搞定了購買相機所需要注意的規格數字(忘了請看這篇:[攝影小教室] 買相機超簡單!弄懂這些規格,相機店員就無法唬弄你了!),那麼今天就再來說說另一個令人煩躁的問題:請問你掉到湖裡的是這台金微單眼,還是這台銀類單眼呢?

--

學攝影一點都不難!只要有跟著我學習,人人都能成為攝影大師!

請幫「陳寗說科技」按個讚並加入搶先看: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先不要管甚麼金銀斧頭了,我想光是女神問你掉哪台單眼,可能根本連使用者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用的到底是單眼、微單眼、還是類單眼。雖然說這三樣東西在名字上有很顯著的差異,但要是看名字就會知道他在幹麻,那我還寫這個攝影小教室做什麼呢?所以今天我一樣要用最簡單的方法教大家這三種常見的相機「名稱」的差異,並且讓你一下就搞懂自己該買哪種!現在我們就先從單眼開始囉!

--

一、專業必備,想當文青的首選,對「重量」無所畏懼的人們適用:單眼相機



單眼相機可說是今天要說的三種相機中最早出生的老傢伙了,從古早古早的底片時代就已存在的單眼相機,直到今天仍然是專業應用的首選,且內部架構也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唯一的差異,大概就是電子性能(對焦)提升與內部感光元件從以前的底片變成現在的數位感光元件 CMOS 了吧?上圖這台拍貓咪的大傢伙就是單眼相機囉!另外請記得以下英文字「DSLR」,這個字就是數位單眼相機的英文縮寫啦!可別把它當成跟單眼相機不同的東西喔!

註:DSLR 是數位單眼相機,而 SLR 則是傳統單眼相機,使用底片的那種老傢伙



為什麼單眼相機會那麼大、那麼重呢?除了外殼之外,最大的特點就是單眼相機在觀景窗使用了「反光鏡」這個零件讓使用者能直接透過鏡頭看到景象(反光鏡就是上圖圓洞中間的鏡子),這片反光鏡會在你按下快門時快速的往上彈,等快門關閉後再落下。這個元件不僅是造成單眼相機「很大台」的原因,同時也是單眼相機發出啪啪快門聲的主要聲音來源。



那麼為什麼專業的人應該用單眼相機呢?以下條列說明:

1. 鏡頭選擇超多:由於單眼相機歷史悠久,因此像 Nikon 這種近百年的老店都已經擁有數以百計的超巨量鏡頭選擇,因此只要你口袋麥克麥克,基本上你想要拍攝什麼樣的主題都能很輕鬆的取得合適的鏡頭,在攝影場景多變的專業用途來說特別適合。

2. 光學觀景窗:而且單眼相機的觀景窗(除了 Sony 外)多是採用光學觀景窗,也就是你看到的畫面是直接從鏡頭看出去的實景畫面,因此對於某些專用用途來說,在取景、追焦、使用上也都很方便。

3. 看起來比較專業:對於大多數的消費者來說,使用單眼就是專業的象徵。或許你知道一些微單眼擁有很好的畫質表現(例如 Sony A7R),但問題是你的客戶並不知道!想想看吧,要是新人花錢請你拍婚攝,結果你拿台微單眼去拍,你想客戶能接受嗎?專業用途就請顧慮一下客戶的感受吧!

因此除非你有特殊的原因,否則若是以專業攝影用途來說,單眼相機基本上就是你的不二選擇了。當然如果你要拍小孩、拍貓狗、裝文青也都很適合用單眼,只是以高階單眼動輒超過七百克的重量來說 … 如果你背著小背包都嫌累,那我想你還是打消買單眼的念頭吧!

--

二、生活旅遊都合適,超輕機身攜帶超方便,對換鏡頭不感到害怕:微單眼



其實微單眼這東西本質上來說跟單眼相機沒什麼不同,甚至在一些相機大廠的設計下根本就是與自家單眼相機共用感光元件!因此雖然有些人認為微單眼就是比較不專業,畫質硬是比較差,但如果你已經打定主意要追隨我這個攝影小教室的腳步,那麼就請你放下這個成見吧!只要機身與攝影技術不差,用上好鏡頭都是可以拍出漂亮照片的!甚至一些高階微單眼要直接打爆入門單眼也是沒有問題的!



那麼為什麼微單眼這麼輕薄短小呢?這是因為微單眼取消了前面提過的「反光鏡」結構,只要你拆下微單眼的鏡頭就能看到如上圖中間的綠綠方塊,那就是相機的感光元件囉!這在單眼相機上平常是看不到的,因為已經被反光鏡跟快門廉擋住啦!因為少了反光鏡,微單眼除了跟單眼相機一樣可以換鏡頭之外,綜合起來有以下這幾點差異:

1. 快門聲很小:沒有反光鏡的啪啪與快門廉的唰唰,微單眼的快門聲跟單眼比起來幾乎可說是蚊子比飛機,如果你怕拍照會吵到其他人,在兼顧畫質下微單眼就是你的唯一選擇。

2. 機身超輕超薄:再少掉光學觀景窗、反光鏡等雜七雜八的零件後,微單眼就是一台輕薄短小的小傢伙,但畫質可沒有因此而減損!因此如果你無法天天帶著一台重重的東西到處跑,微單眼就是你放進包包裡的高檔相機啦!

3. 鏡頭選擇較少,但可以轉接的選擇很多:微單眼的歷史畢竟比較短一些,要跟那些老廠比鏡頭數量無疑自取其辱。但微單眼有一個特色:能轉接的鏡頭選擇很多。透過轉接環,微單眼幾乎可以轉接市面上所有買得到的鏡頭(原理我以後會開一個獨立的文章來談),例如上圖我手中的 Leica Summicron 50mm (超過五十年的老鏡!)就是由 Leica 推出的鏡頭,並非 Sony 原廠生產。因此只要你不怕手動對焦,微單眼是讓你可以玩鏡頭的一個好選擇。

4. 比較耗電:因為微單眼都是使用電子觀景窗或是直接讓你用機背的螢幕對焦取景,因此一直開著液晶螢幕所帶來的缺點就是「比較耗電」。不過這並不是什麼很大的缺點,基本上多帶幾個電池就能撐個幾天了。

5. 場景模式比較多:其實我個人認為這不是微單眼的特色,而是因為單眼相機的廠商(基本上就是 Canon、Nikon、Sony 三家居多)比較少想要把這些東西放進單眼裡。不過也因為這樣,如果你不是那種手動控制整台相機的狂人,那麼絕大多數的微單眼都內建了很多不同的場景模式,是想要簡單拍好照片的好選擇。



上面第四點提到的「比較耗電」就是上面這張圖所要表達的。因為微單眼沒有反光鏡,沒有辦法像單眼相機那樣讓使用者直接透過鏡頭看實際景象來取景,一定要透過液晶螢幕轉換之後才能看到鏡頭外的景象。因此微單眼對焦取景都必須像上圖那樣直接透過液晶螢幕來看,如果你還是習慣透過觀景窗來取景,那麼在選購的時候就要特別注意該機身是否有配備電子觀景窗囉!例如我上圖這台 NEX-7 就有電子觀景窗(左上角,但其實裡面還是一塊小螢幕),其他較低階的機身就沒有這個配備了。



請不要再說什麼微單眼比較差的話了,以上圖的 A7R 來說,那已經不是用普通中低階單眼能打敗的等級了。如果再把 Sony 最新的高感光怪物 A7S 拿進來比較,甚至一些高階單眼都只能甘拜下風。當然單眼還是有勝過微單眼的地方,但如果你只是平常自己喜歡拍照、喜歡旅遊不想帶重物,且對於換鏡頭這件事並不感到害怕,那麼微單眼就是你的好選擇囉!

--

三、拍啥都 OK,不想搞懂換鏡頭有啥好玩的人專用:類單眼



根據維基百科的定義,類單眼就是介於消費型小相機跟單眼相機之間的中間產品,「類」就是「好像」,所以類單眼就是好像單眼但又不是單眼的產品。我們暫且不談以前類單眼是怎麼做,單就現在的類單眼來說,不管是在感光元件尺寸、或是配備的鏡頭等級上,基本上都有相當高的水準,例如 Canon G1X 的 1.5 吋感光元件、Sony RX100 系列的蔡司鏡頭等等,都讓近期推出的類單眼擁有不遜於低階微單眼的畫質表現。甚至你要說他就是一台不能換鏡頭的微單眼也不為過。因此類單眼的消費市場其實很明確,我們先來條列一下:

1. 不想要換鏡頭的人:你根本對換鏡頭這件事沒興趣,你只想簡單拍照片

2. 覺得普通 DC 爛透了:如果說不能換鏡頭的高階相機就是類單眼,那麼類單眼世界中甚至有高畫質全片幅怪物 Sony RX1,因此如果你覺得換鏡頭麻煩、一般數位小相機又爛透了,那麼類單眼就是你的不二選擇。

3. 不想要微單跟單眼,但想拍出模糊背景:拍出散景照片似乎會讓正妹看起來更正,因此這個功能似乎非常重要。如果你覺得微單眼跟單眼都很麻煩,但又希望用小相機拍出漂亮的散景照片,那麼建議你直接買台新的類單眼吧!大光圈加上大感光元件就能滿足你的願望了。

如果你符合上面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一項,那麼我建議你就不要再那邊考慮要買微單眼還是單眼了,直接去相機店指名要挑類單眼,然後再依照預算、外型、品牌來挑選一台你最喜歡的就搞定囉!
 

--

學攝影一點都不難!只要有跟著我學習,人人都能成為攝影大師!

請幫「陳寗說科技」按個讚並加入搶先看:www.facebook.com/chenning.wowdigi

--

現在我的「攝影小教室」專欄有線上課程可以看囉!只要半價二十五美元,就可以一次購買終身學習!

比起我的攝影小教室,這堂課程多了影音說明、實例示範等內容,如果你認為講師講解會比看文字更容易學習,那你也不需要花大錢去上什麼 Lightroom 一日實戰班了!直接購買我的教學課程,以後隨時想要複習也都可以再看一次、Lightroom 有重大更新的時候我也會再放上新的教學讓買過的人免費觀看,超划算的喔!想知道更多詳情請見我先前寫的課程說明文,優惠連結也在裡面~

首支「攝影小教室」線上課程上線囉~只要半價 25 美元,你就能輕鬆學會正確修圖觀念與 Lightroom 操作技巧喔!https://www.cool3c.com/article/101106

--


作者:陳寗@癮科技

延伸閱讀

[攝影小教室] 買相機超簡單!弄懂這些規格,相機店員就無法唬弄你了!

口袋裡也能有個專業錄音室...

爸爸節平價手機優惠方案

今天癮科科們又買了這個玩意...

相關消息

科技應用
EVOX《對話式 AI 白皮書》:掌握 AI 商務溝通新趨勢
癮特務
3 天前
即拍即印普普風概念印章,製造屬於自己的圖像
annti wang
15 年前
開箱評測
被評價為「每步都非常舒服」的恢復型拖鞋 2種熱賣的日常款比較
Gizmodo Japan
21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這麼薄卻可6裝置充電、總輸出達130W 這款Anker充電器規格簡直是拼命了
Gizmodo Japan
16 個小時前
汽車未來
全新改款 BMW iX 豪華純電旗艦休旅強勢上市!「THE NEW BMW iX」現場直擊,亮點分享一次了解!
癮特務
10 天前
《奇妙之旅》家族競技展開 熱鬪場內容介紹
皮耶哈
15 年前
產業消息
聯發科2025Q2手機營收佔52%預期旗艦天璣年內創造30億美金營收 首款2nm晶片維持9月設計定案
Chevelle.fu
22 個小時前
文化創意
國家鐵道博物館第一階段開放 免費展區即有豐富內容、柴電工廠吸收新知
Chevelle.fu
15 個小時前
開箱評測
可以與行李箱組合的三合一背包 我無法割捨Patagonia的理由
Gizmodo Japan
15 個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