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純就型號與外觀設計,可能多數的使用者會將這次推出的 A5100 視為今年初於 IFA 發表的 A5000 的後繼機種,也不禁質疑 Sony 為何如此短的時間就會進行改款動作。然而這樣的觀點只對了一半, A5100 確實是 A5000 的延伸,然而舊產品定位,相較於 A5000 貼近 NEX3, A5100的本質更貼近 Sony 經典的 NEX5 家族。
A5100 利用 A5000 延續自 NEX-3C 的極小化機身設計,不過目標市場則是鎖定在比 A5000 更高一階的使用者; Sony 目前將 A5000 定位在以女性使用者為主的入門族群,而 A5100 則是以追求比起 A5000 更好的性能、但又不想要如 A6000 一般過於貼近正統專業相機的操作感的族群,希望以男女各半的比例做為其目標客群。
是故, A5100 雖然乍看下與 A5000 近似,延續內建閃燈以及可上掀自拍的 LCD (而且此次終於提供電容觸控!畫素也提升到 92 萬畫素。)還有快門旁的電子變焦鈕,不過在配色與細部仍因應男女各半的目標市場有所區別,除了筆者手上的半光白之外,還有黑色以及深銀色,少了 A5000 以女性為主的粉色,握柄的部分也採用握持性較佳的蒙皮。
另外記憶卡與 IO 保護蓋還有一個貼心的小設計,不同於前一代充電時需要將整個保護蓋打開, A5100 在 microUSB 孔提供一個額外的小蓋,即便搭配原廠的底座皮革保護套時,不須拆卸底座,只要打開此小蓋即可為其充電。
即便外觀延續 A5000 ,不過內在的升級幅度甚至直逼 A6000 ,因為 A5100 採用的正是來自 A6000 的 24MP 感光元件以及具備相位、對比混合的對焦系統,同時搭載小改款的 BIONZ X 引擎,比起 A6000 還提供雙格式錄影的能力。
不過即便採用相同的引擎與感光元件, Sony 也不會讓 A5100 逾越其本份,連拍速度遜於 A6000 的 11fps 、也遜於可視為前身 NEX-5T 的 10fps , A5100 連拍僅為 6fps ,但換來更好的連續拍攝張數,不像 NEX-5T 進行一秒連拍後即無法寫入;對焦速度方面, A6000 達 0.006 秒,而 A5100 則略為遜色,為 0.007 秒,不過已經大幅超越僅有相位對焦的 A5000 了。
除此之外, A5100 也繼承 NEX-5 家族必備的觸控螢幕,且搭配與 A6000 同級的相位對比混合對焦系統,整體表現以及易用性甚至比 A6000 更便利,不僅可用於選擇焦點,還可用於鎖定追焦物體、觸控快門等功能,這些都是其他不具備觸控螢幕的 A 系列相機所無法提供的便利性。
在介面方面則是採用 Sony 新一代的介面,也很可惜的無法如早期的 NEX 一樣修改 UI 的配色,不過包括 Playmemories app 、無線遙控等功能則一應俱全,另外也提供同樣使用改款過 BIONZ X 引擎所提供的斑馬紋輔助以及先前提過的雙格式錄影;而使用雙格式錄影的好處是可將小尺寸的 .mp4 透過無線傳輸到手機,並透過手機的網路上傳到社群進行分享。
A5100 搭配標準鏡 16-50mm 電動鏡下的拍攝表現如上;雖然 A5100 與定位在更進階使用者、具備與傳統單眼相機更接近按鈕配置的 A6000 比較下,對於習慣單眼相機操作性的使用者仍略為不便,但在自訂性更高的按鍵配置以及觸控螢幕輔助下,卻有著 A6000 所不具備的焦點選擇的靈活性,操作感自然比起 A5000 更為優越。
就如同先前所述, A5100 並非 A5000 的後續機種,而是 NEX-5 家族的延續,與 A5000 的差異相當明顯但又不至於影響 A6000 ;在 NEX 時代, NEX5 的機身設計較貼近 A6000 ,但對於入門使用者除了觸控之外機身操作卻又過於複雜,此次選用入門級機身 A5000 的設計,並且取消機頂可擴充閃燈與 EVF 設計,也可視為將 A5100 定位在與過去 NEX5 更入門一些的等級。
當然,定位入門並不代表功能也跟著大幅縮水, A5100 有著媲美 A6000 的電子系統,但是讓機身的操作變得更簡單,並透過觸控螢幕提供使用者貼近智慧手機拍照的體驗, A5100 提供一個不甘於 A5000 過於入門、但又覺得 A6000 過於專業的中間族群一款在性能與易用性更為平衡的選擇。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