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3C產品都少不了它 USB介面問世20週年

2015.11.17 11:01PM
是多數3C產品都少不了它 USB介面問世20週年這篇文章的首圖
首圖

目前已經廣泛應用在隨身碟等儲存設備、手機等行動裝置,或是用於各類3C產品的USB連接埠,自1994年提出雛形設計,並且在1995年11月公布USB 1.0 RC設計規範,即便USB 1.0版本正式推行時間為1996年1月,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以RC版本確定時間為主,USB連接埠發展至今已有20年歷史。

6080-close-up-of-a-usb-cable-isolated-on-a-white-background-pv_resize

目前常見的USB (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序列匯流排)介面,最早是由Intel美籍印度裔工程師Ajay Bhatt所提出,最早主要希望能解決印表機、滑鼠、鍵盤等周邊必須仰賴不同匯流排介面連接,不但佔用電腦連接埠空間,同時使用也不方便。藉由通用標準連接埠設計,將能使各類裝置透過更直覺方式連接電腦主機使用。

不過,此項設計想法初期除Intel本身給予支持之外,包含微軟、蘋果等公司並未採納此款新穎的連接埠設計。而在1995年11月公布USB 1.0 RC版本後,Intel進一步將此項規範予以開放,並且與包含蘋果、微軟、HP、NEC、Agere Systems等廠商共同成立USB開發者論壇 (USB-IF),讓所有硬體廠商均可藉由USB設計規範推出產品,蘋果大致在iMac G3時期正式導入USB連接埠,同時PC硬體也由主機板廠商導入USB連接埠設計,微軟也在Windows 98作業系統開始加入USB連接埠驅動程式。

從USB 1.0開始,此款通用型連接埠分別經歷USB 1.1、USB 2.0,乃至於USB 3.0之後的USB 3.1,同時連接埠規格也從標準Type-A、Type-B,以及後續推出同樣依照針腳區分Type-A、Type-B的mini USB與micro USB。發展至傳輸速度更快的USB 3.0之後,同樣區分為不同接頭形式的Type-A、Type-B與micro USB Type-B,更在USB 3.1之後推行正反面均可連接使用的Type-C連接埠,但並未具體規範其傳輸速率,因此即便使用Type-C連接埠也可能僅串接USB 2.0傳輸速度。

由於Intel將USB連接埠設計對外開放,因此Ajay Bhatt並未因此技術專利而累積大量財富,反而推動USB市場經濟規模,使Intel等廠商因為USB控制晶片使用需求而獲利。而在下一步發展中,Ajay Bhatt希望能將市場手寫筆技術整合,讓不同品牌的手寫筆能應用在各類產品,目前已經著手與35家廠商進行合作,但現階段還無法確認此項標準將在何時成為主流。

Intel portraits
※相關連結》

相關消息

蘋果新聞
《F1》電影將破 3 億美元全球票房 成蘋果史上最高收益電影
Mash Yang
20 個小時前
關於android播放3gp內含AAC無法撥放問題
hanawa
15 年前
Xbox Game「Lips」Model
stoneip
16 年前
達梭系統收購搜尋應用平台公司 Exalead
news.tw
15 年前
HP引領資料中心結構、伺服器延展性和應用程式自動化的新潮流
news.tw
15 年前
快訊
日亞網友一致推薦 3 款 MUJI 收納神器,線材零食都可以收得乾淨
Shopping guide
1 天前
快訊
送給媽媽的夢幻逸品,日本 Vermicular IH 琺瑯電子鑄鐵鍋,現在下單再送專屬食譜書
Shopping guide
2 個月前
快訊
樂維 RK 藍牙無線機械鍵盤只要 2290,CP 未免也太高
Shopping guide
1 個月前
新奇搞笑
貨幣博物館「裝滿百萬美元的展示箱」被認真魔人破解其實超裝55萬
Twelve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