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生活 開放硬體市場夯,晶片大廠也加碼 2012年2月才正式起步的Raspberry Pi(簡稱RPi),近年來聲勢高漲,以Google Trends來分析全球的感興趣度,有些時候不下於2005年開始的另一個開放式硬體Arduino,且無論RPi或Arduino,以Google Trends的預測,其關注都將持續提升。 RPi與Arduino的持續發熱,最高興的應是兩種開放硬體的晶片供應商Atmel與Broadcom,可因此增加晶片銷售量,而其他發展也水漲船高,由於RPi訴求為電腦科學教學用途,有時不需要在意其電路,而是專注在程式與介面的操控,所以有許多人推出RPi的外殼,或包裝成更適合孩童使用的版本,如在Kickstarter上發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社交機器人 不只有智慧,社交機器人「Jibo」揪感心 在過去,科學家很早就預測到,未來的世界中,機器人將會取代人類去執行一些沉悶、骯髒或危險的工作,而事實上機器人在工廠生產線當中已經成為現實,但是在消費型的應用上卻明顯腳步慢了許多。不過近來隨著軟硬體創新速度加快,各種技術也越來越成熟,MIC資深產業分析師兼組長郭家蓉指出,智慧科技已經到了可落實的階段,且已經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 最明顯的案例來自於包含松下、Sony、本田等大企業已陸續開發出各種服務型態的機器人,而9月14日在Indiegogo剛結束募資的家用機器人Jibo也是其一。餓了嗎?告訴Jibo,它會上網幫你訂購披薩;慶祝生日?它可以幫你捕捉女兒吹熄蠟燭的那一瞬間。此外,它也可以與你的智慧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擁抱開源開發社群!Oculus 推第三代 VR 產品 (今年初被Facebook併購的新創公司Oculus,又再推出最新VR力作。)今年初才被Facebook以20億美元收購的3D虛擬實境技術的硬體公司Oculus如今再度推出Rift系列第三代產品,更輕、更舒適且虛擬實境顯示更為自然的頭戴式顯示器 - Crescent Bay。不過Oculus表示,Crescent Bay目前仍然處於原型階段,距離實際上市還需要一段時間。Oculus在上周六第一次舉辦的Oculus Connect 2014開發者活動中推出Crescent Bay,新一代的產品改善了用戶體驗,讓用戶戴在頭上時能夠更為舒適,除了畫質更高之外,用戶在觀看虛擬實境時,暈眩的感覺也將會減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盲用觸感面板,只差臨門一腳 當iPhone 6在千呼萬喚中終於登場、許多蘋果迷高呼「換機」的同時,有一群人很難理解這股狂熱從何而來,因為他們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由於視障朋友無法用眼閱讀,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為他們提供一個「有感」的動態顯示器,但要如何才能有感呢?對視障朋友而言,布萊葉(Braille)盲人點字法是他們所熟悉的閱讀文字(特別先天全盲朋友,後天全盲朋友會更仰賴聲音介面)。這一套點字法基本上為六點及八點雙列排列,可以涵蓋全世界各種文字,已使用超過了百年的歷史。目前視障朋友常用的點字顯示器仍是傳統厚重的機械式昇降盲文凸點款式,每一台的報價動輒要100元美金,並不親民。此外,當視障者想知道時間或日期,多半仍使用厚重的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導盲鞋 穿戴式社會創新:導盲鞋指引方向 (在鞋子裏裝上導航器,不僅路痴受用,對盲人朋友更是一大福音。) 對於一個路癡而言,Google Glass的問世,無疑是讓導航有了全新的體驗,用戶再也不用不斷低頭察看手機。不過,對許多人來說,或許沒有1500美元可以購買一支Google Glass,對於這個問題,印度的解決辦法是一雙智慧鞋 - Lechal。 Lechal是由印度一家新創公司Ducere Technologies所發明的智慧鞋,如同Lechal印度語的意思「帶我走」,這是一雙具備導航功能的智慧鞋。Lechal其實是一組具備藍牙模組的可拆卸的鞋墊,用戶可將鞋墊中放入自己的鞋子當中,透過藍牙和手機中的應用程式同步,用戶可用Goog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協助盲人建立空間感的平板:BlindPad 今天參加由北藝大辦的「知覺駭客工作坊」(Day1),經過兩場的專題講座(筆者忝為開場講師,演講主題為「穿戴科技何處去」)及一場實作練習後,即進入分組創意設計的重頭戲階段,討論主題是:整合觸覺感知的創意設計。在經過約一小時的腦力激盪後,我們這組從3-4個想法中,一致選出了一個結合科技與社會設計的創意來Demo,還蠻有意思的,來介紹一下,希望有人能夠實作出來。 原創設計:BlindPad (BlindPad設計概念草圖(由Greg主講,攝影:歐敏銓)) 我們想解決的問題是:盲人朋友在生活上的一個難題,就是一旦跨出家門,就很難克服對身前世界的不安全感。有沒有什麼裝置能幫他們立即建立起眼前世界的空間感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穿戴上身 當超人或凡人? (談穿戴裝置前,先想想你日常穿些什麼?戴些什麼呢?) 現在大家一提到「穿戴式裝置」,第一個想到的,不是Google Glass,就是智慧手錶、手環或戒指。都對,但這些顯然只是一個開始。 還有什麼呢?不妨回頭想想,生活中可穿、可戴的衣物,從帽子到鞋子,還有那些?答案可是百貨公司內的數層展示樓層,而未來,這些衣物都可能會「電子上身」! 這顯然是一個充滿想像空間的新領域。就如同過去的PC、電視及今日的手機帶出了龐大的週邊體系及商機,可以想見圍繞著人體的穿戴裝置將發展出另一套的生態及經濟體系。 (當穿戴衣物及配件加入電子功能,可望創造全新的使用情境與生態系。) 打造智慧穿戴體系,所為為何?然而,即使未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科技落差 彌平數位落差的科技努力 AMD在2004年提出的平價PIC上網機。 已發展國家與新興國家在數位科技上落差,一直是值得努力去拉近的國際議題。為此,在聯合國及一些國際公益組織的推動下,不論是IEEE或資通訊大廠,近年來都著實做了一些貢獻,例如AMD在2004年推出PIC(Personal Internet Communicator)平價上網機,或MIT Media Lab於2005年提出OLPC(One Laptop Per Child)學童用筆電,以及Intel於2006年提出Classmate PC、Community PC等,乃至2008年的Nettop、Netbook等,均是鎖定新興國家而推展開發。 MIT Me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IOT 科技生活 取得乾淨能源 能量採集小兵立大功 物聯網感測器往往設置在難以到達的地區,需要能自主供電的解決方案。 物聯網時代的來臨後,造就了許多的新興市場,但是同時也帶來許多的改變及新挑戰,其一就是電力問題。由於物聯網帶動市場大量佈署遠端與無線感測器節點,但是有越來越多的感測器設置在難以到達的地區,目前大多數的感測器都必須仰賴電池或者電網來提供所需電力。 不過不管是哪一種方法都有相當大的不便,電網限制了感測器放置的地點,而電池的更換造成後期仍必須支付龐大的維護成本。因此,長期、穩定的電力來源才是有效解決供電問題的方法,而從生活周遭結取能量來讓感測器自給自足成為各大廠商極為重視的能源方案。 生活中到處有可用能量,但需更聰明的採集、儲存與應用方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智慧手環 開放設計的模組化智慧手環 - Atomwear 許多人都知道Google購併Motorola後,即便再將Moto業務轉售給Lenovo,但仍保留2個研究專案繼續研究,一是Tango,另一是Ara,其中Ara專案是推行模組化手機,手機的多數功能都可以讓終端使用者自行搭組,包含攝影鏡頭、無線模組等。 不過2014年8月9日,群眾募資網站上有個新發起募資專案為Atomwear,由大陸移民加拿大的Shuwen Liu(盧淑雯?)所發起,該專案在建立一個模組化、自由搭組的智慧手環。 模組化的智慧手環 Atomwear智慧手環的根基是一片環形、可凹撓的軟性印刷電路板(FPC),稱為基板(base board),其上有6個微型的插槽,每個插槽均是12 x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