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機 科技生活 滿足高齡化的3C老人機設計 PHILIPS提出perch老人電腦設計 筆者1998年參加Intel的CompuDevCon研討會[1]時,當時Intel正剛開始推行Celeron平價處理器,Intel希望平價電腦[2]不僅低廉,甚至要能易用,因此在研討會的某一場專課中有播放一段影片,影片是用攝影機偷拍一個老公公、一個老婆婆,各自將一部未拆箱的PC寄送到他/她的門口,而後他/她一路如何拆裝、安裝、一直到開機可用,整個過程其實除了老人的緩慢外,也凸顯電腦的安裝程序繁瑣、不直覺等。 事後證明Intel Celeron沒有帶動電腦系統商推出老人專用的易學電腦,Celeron電腦只是更便宜、更衝量而已。不過後續亦有人針對不同年齡層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用腳發電 邊走邊發電? 發電鞋實用性分析 腳本天生,用腳發電? 今日穿戴式話題興起,但不論是智慧手環、戒指或眼鏡,都遭遇到持續供電的問題,其中以眼鏡的問題最大,據實際用過Google Glass的研發者指出,持續使用的話,不到兩小時就跑不動了,而這也是市場認為穿戴式應用仍未到位的一個主要瓶頸。既然是穿戴在個人身上的應用,那有沒有可能自己發電給自己用呢? 事實上,個人行動發電這題材,學、研界早在十多年就已開始投入研究,已有不少成果。只是當時還沒有適合的應用,也就無用武之地。如今穿戴式成為市場追逐的話題,使得這些「可再生人體能源」的研究有機會翻身,成為突破穿戴式裝置供電瓶頸的關鍵。 有那些可行方案呢?其中走路發電具有隨時、隨地、可再生的能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能源 能量採集俯捨可得 且從生活做起! 太陽能源的供應是綽綽有餘,但仍不能被有效採集和利用。 關於「能源」這個議題,每個人都能說上幾句它的重要性,然而,除非遇上停電,多數人恐怕還是很無感 - 無感覺,或是無力感。 讓我們回到問題的源頭談起,地球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她展現了豐沛的生命力,而這有機動力的泉源無疑來自天上的那顆太陽。科學家指出,太陽只要照著地球一小時,就夠人類使用一整年了。 的確,在我們的大自然環境裏,到處充斥著因日照而來的各種型式能量,如風、雷電、浪與潮汐、地熱,以及動植物的生質能等,如果我們能採集到這些能量,讓它們成為可用的能源,必然可以改變今日的能源供應型式。這也是太陽能及再生能源技術持續努力的方向。 至於我們所生、所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煉金術 廢棄電子的綠色煉金術 他們能煉出黃金,但這不是他們的目的。 在Uwin的願景裡,煉金術應該是綠色的,它不僅能帶來財富,其過程更須對人體與環境無害。 這種美好的科技,他們叫它 - 綠色煉金術。 今日的電子產品使用了大量的金屬材料,當它們走向使用壽命的終點時,如何將有用金屬回收再利用,除了具有經濟效益外,其實也是一個嚴肅的環境與人道議題。目前業界普遍使用的金屬剝除劑都含氰化物(氰化鈉和氰化鉀),但氰化物是劇毒,對人體有致命性的影響,而且能透過吸入、口服或皮膚吸收的途徑進入人體,並引起急性中毒,可能導致立即死亡,因此剝金人員都必須身著防護衣,在密閉的環境裡工作,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優勝奈米科技(Uwin Nanotech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創業 科技生活 太和光 從一條街改變世界 太和光集結了一群科技圈的「老人」一起來圓夢,圖中為創辦人吉正然。(攝影:林皓鼎) 「創業會成功的,是二十歲的天才、三十歲的中堅以及四十歲的老鳥,」說這句話的人,年紀介於中堅份子以及老鳥之間。36歲的太和光創辦人及執行長吉正然2009那年集合了一群平均年齡在35歲以上的成員,他們有著二十歲年輕人的勇氣及衝勁、三十歲堅持及理想、四十歲沉穩及人脈,以超硬底子的背景支援,讓太和光成立後,僅四年不到的時間,已經要開始步入穩定期。 不甘平淡 拿回創造主控權 吉正然從華碩出身,天生個性使然,他的興趣在於創造新的東西,只要有機會就會去做,一些較為知名的創新案如PS2、Skype phone他可說是無役不與,而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科技美學 科技美學新感動 – 談表演與科技結合 當數位科技結合表演藝術,打開了更寬廣的視覺感受,但結合的過程仍挑戰重重。 近年來,跨領域設計與表演的結合,已創造出新型態的數位表演藝術,提供科技藝術家和表演者無限想像及創意的空間。但數位表演技術日益複雜,使用包括大尺寸投影,聲音裝置、互動感測與各式機械動力等。面對這些新的技術,大部份表演團體將新科技當作製作過程中元素之一來使用,但製作過程仍是一成不變的以人員招募、劇碼製作、科技製作和整合的流程來進行。 當數位科技結合表演藝術,打開了更寬廣的視覺感受,但結合的過程仍挑戰重重。 以當前臺灣表演團體的製作預算與補助環境,為掌握製作進度,這樣的製作流程勢必讓製作者需要選擇現有之硬體或套裝軟體製作(如聲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公平貿易 手機的下一個殺手鐗:公平貿易 !? 科技大廠不斷追逐新科技,只是想刺激新一波的消費發生。 今日的世界樣貌,與一件事情的去向緊緊相扣,那就是金錢的流向。說的更清楚些,就是「買」跟「賣」的行為決定了企業與消費者的行動,而科技的發展則為一波波的買賣找到了理由:你該換機了。科技公司深知此理,所以拼命地想要預測下一個橫掃業界的趨勢。智慧型手錶、指紋感測器、大尺寸手機、迷你平版,在iPhone首次登場的七年後,所有的硬體巨擘都爭先恐後的在尋找下一個殺手鐗,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 - 當然包括他們的錢。 然而,手機,或者說電子設備的下一個巨大趨勢並不會來自蘋果、三星、或是摩托羅拉的研發部門,因為有意識的消費者開始詢問「手機是哪裡來的?會流向哪裡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智慧手環 手語 手語戒創意佳 駭客請助力 關於智慧手環、戒指的產品,已有不少的報導消息,這裏來介紹一個結合手環和戒指的社會概念設計:手語戒(Sign Language Ring)。顧名思義,這是一組可以解譯手語的工具,戴上它們,聾啞朋友的手語可以被同步釋譯成聲音放出來,進而能與不懂手語的朋友無障礙地進行溝通。創意概念得獎,但技術落實難 這套裝置是由台灣亞洲大學商設系的六位碩士生所設計的,得到2013年德國紅點概念設計獎。其設計包括手環與戒指兩部分,平常不使用時,戒指可掛在手環上,要用時再戴在指頭上,進行動作感測,再由手環接收動作訊息和進行分析,再將手語轉化為文字,顯示於手環上的螢幕,並同時播放聲音。對方說的話,也可由手環辨識後轉為文字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創業 科技生活 鄭正元:台灣問題需從上層結構去解 鄭正元院長說,當一個想學創業的學生真的成功了,還不能給他畢業嗎?(攝影:林鼎皓,圖片來源:CTIMES) 不久前去訪問了台灣科技大學工學院鄭正元院長,聽他從「上層結構性」的角度剖析了台灣在創業教育、產學接軌及核能政策等三大議題,相當發人深省,在此來做一些整理分享。 創業教育需打破學分制度 在創業教育方面,已有很多學校在做了,但是,最根本的問題如果不解決,鄭院長認為只是在做虛功。那最根本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該打破以系所為中心、以修學分或寫論文來論定表現的刻板作法。 「即使設立了創新創業學程,但當修完本科系的學分仍是台灣學生的本份時,能有多少心力去修其他學程的課?」 另一個角度是,台灣大專院校的教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
科技生活 眼控 漸凍人 眼控技術打開漸凍人的天空 冰冷的技術,卻能帶來溫心的感動。(Source) 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人與機器之間,已經不再是過去那樣死板的溝通,而是有了全新的互動方式。隨著觸控技術的普及,只要輕輕觸碰,就可以進行與機器間的簡易溝通,這樣的方式已經逐漸取代了傳統的滑鼠點擊與鍵盤打字。 不過,只是觸控,好像還難以滿足人與機器之間的複雜關係,更多不同的互動方式,還必須不斷被開發出來,來適應各種不同的溝通需求。例如近年來,任天堂、Sony、微軟Kinect等廠商陸續投入體感遊戲的開發,帶動了新型態的智慧型電子設備陸續問世,由觸控進一步升格為隔空操控,訴求直覺、便利、清潔,這種非接觸式的互動方式,更進一步引領了綠色節能的人機介面新浪 INNOMAMBO創新曼波 10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