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空侵略者》造成莫大的轟動之後,不僅吸引更多人開始接觸遊戲,也誘使許多廠商著手開發射擊遊戲,Namco公司旗下2款作品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
敵機移動模式大躍進
為了與1978發行的《太空侵略者》競爭,Namco便在隔年推出了《小蜜蜂》,並在1984年推出Famicom移植版,由於『致敬』的意味相當高,所以彼此之間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但是彼此之間仍然具有很多不同的特點。
在相同點部分,它們都是固定畫面式的射擊遊戲,而且遊戲內容都是操作只能左右平移的砲台,對抗成群結隊的外星人,並在擊退1波外星人後,緊接著與下一波外星人交戰。
至於相異點部分,第一眼看到遊戲畫面,就會發現的畫面是彩色的,外星人不再只有黑白雙色,其外型設定概念也從水生生物改為昆蟲,而且外星人除了單純左右移動外,還會從隊伍中飛出,靈活地朝玩家攻過來,。這些改變除了仰賴遊戲製作人的創意外,更重要的是《小蜜蜂》採用了性能更強大的硬體機板,提供了彩色以及更流暢的顯示能力,讓遊戲變得更加有趣。
即便《小蜜蜂》的本質與《太空侵略者》相當接近,但是由於外星人會進行俯衝攻擊,且玩家這側也沒有碉堡可以提供庇護,讓遊戲產生了完全不同的感受。玩家可以更積極地進攻,不給外星人發動攻擊的機會,或是並趁外星人脫隊攻擊時才將其擊破,以爭取額外加分,添增了遊戲的策略性。
本作中文名稱的由來,顯然就是呼應外星人的造型,至於其原文稱為Galaxian,則是將銀河(Galaxy),加上人種的自尾(-ian)而成,所以從文意來翻譯的話,就會變成『銀河人』。
▲在《小蜜蜂》中,玩家也是要像《太空侵略者》一樣擊敗畫面中所有外星人,並向下一關挑戰。
▲外星人不再只是單純地左右橫移,還會衝下來攻擊玩家。
▲玩家要一面閃躲外星人與子彈,刺激度更甚《太空侵略者》。
▲趁頂部2隻黃色外星人出擊時將其擊破,可獲得額外加分。
▲玩家的砲台要是受到敵人攻擊,就會發生大爆炸,爆炸的動畫還蠻華麗的~~
站在山寨基礎上繼續進化
如果把《小蜜蜂》當作《太空侵略者》的山寨版的話,那麼《大蜜蜂》就可以稱作山寨威力家強版,遊戲的內容與《小蜜蜂》相當接近,不過在各方面都可以看到顯著的進步,想必遊戲名稱也是由此而生,然而原文Galaga的則是由銀河(Galaxy),結合日文的蛾(Ga)形成自創字。
無論是《太空侵略者》或是《小蜜蜂》,外星人都是一開始就出現在畫面上,等著被玩家擊破,而《大蜜蜂》中外星人登場的方式則有所不同,它們會從四面八方編隊飛入,並陸續排列成初始隊形,當隊形完成後才會輪番開始攻向玩家。在它們飛入的過程中,玩家就可以開始偷襲,而外星人也會偷放暗箭。
當玩家擊破特定波數的外星人後,就會進入加分挑戰關,這時候40隻外星人會分批從畫面特定地方飛入,在畫面上轉幾圈後,再飛出畫面。在挑戰關中外星人不會攻擊,擊破外星人除了能獲得原本的分數外,關卡結束時還會依照擊破數給予額外加分,由於每個挑戰關外星人飛行的模式是固定的,所以記住之後就輕鬆許多。
遊戲還有個革命性的創新,就是稱為頭目大蜜蜂(ボス・ギャラガ)的外星人,會發出陷阱光波,若玩家被光波照到,自機就會被奪走。之後玩家只要趁頭目大蜜蜂帶著自機再次出擊時,將大蜜蜂頭目擊破,就可以救回自機,這時候玩家可以同時操作2架自機,等於有雙倍火力。
因為這樣獨特的設計,所以玩家往往會在遊戲之初,讓自機先被綁架,然後在將其救出,也形成了本作奇特的操作風格,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大蜜蜂》中的外星人,會以飛行方式入場。
▲玩家當然不用等它們完成隊形,就可以提早發動攻擊。
▲當外星人完成隊形後,就會飛出來攻擊玩家。
▲頭目大蜜蜂會發射陷阱光波。
▲若被光波照到,自機就會被奪走。
▲玩家可以趁頭目大蜜蜂帶著自機再次出擊時救回自機。
▲同時操作2架自機的話,就能夠同時發射2發子彈。
▲通過特定關卡後,就會進入加分挑戰關。
▲關卡中隻外星人會在空中快速飛行,玩家需把握時間攻擊。
▲關卡結束時還會依照擊破數給予額外加分。
▲自機受到敵人攻擊也會發生大爆炸。
▲遊戲結束後還會顯示玩家的射擊命中率。
遊戲資訊
中文名稱:小蜜蜂(標題圖為Famicom版本)
英文名稱:Galaxian
日文名稱:ギャラクシアン
發行年份:1978
發行公司:Namco
發行平台:大型電玩
中文名稱:大蜜蜂(標題圖為Famicom版本)
英文名稱:Galaga
日文名稱:ギャラガ
發行年份:1979
發行公司:Namco
發行平台:大型電玩
文章中出現其他遊戲資料
太空侵略者(Space Invaders,1978,Taito,大型電玩)
小蜜蜂(Galaxian,1984,Namco,Famicom)
大蜜蜂(Galaga,1985,Namco,Fam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