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嗎?重溫那冷光線控、10秒防震、DSL重低音 Aiwa愛華CD隨身聽XP-V54評測

by Tandee
2023.02.08 03:59PM
照片中提到了allia、BCIVIN、●新生防震系统,包含了宇多田光初戀、宇多田光、電子產品、產品設計、設計

距今20多年前線上串流還沒出現、MP3海嘯還沒襲擊而來的那個年代,對窮學生來說最潮的科技產品就是CD隨身聽,另外還有富家子弟才玩得起的MD。那時台灣CD隨身聽有幾個常見品牌,Panasonic、Sony,還有從卡式錄音帶走過來的Aiwa愛華。現在這些一線品牌CD隨身聽早就停產,造成品項好、功能正常的CD隨身聽價格不斐,聽慣了串流音樂回頭看CD隨身聽這老玩意還是有種莫名的魅力。今天要看的產品是個超過20年的老骨董,看看當時的「尖端科技」與設計潮流有哪些特色。

CD隨身聽潮點 冷光、線控、圓機薄型設計

大約90年代中期CD隨身聽逐漸普及,到了2000年左右,那個我高中的年代不少同學都人手一台。當時手機才剛興起,CD隨身聽是學生手邊最有代表性的科技產品,手機跟隨身聽有些科技潮流元素倒是相當同步,就像是那Ericsson T28冷光螢幕。冷光照明是當年手機跟CD隨身聽常用的設計,早期液晶螢幕都是用黃光之類的光源,後來推出藍色、綠色的冷色調光源特別有科技感。起初這些冷光照明都只有用在線控上,後來有些機種連隨身聽本體都用上冷光,冷光是個那時判斷隨身聽潮不潮的指標之一。

除了冷光之外,剛剛講到的線控也是個廠商愛玩的賣點,早期卡式隨身聽控制介面都在機身上,如果隨身聽放包包內要選歌、調整音量都很麻煩,因此廠商推出了線控模組。線控模組上有小液晶螢幕、音量鍵、快轉倒帶鍵、照明鍵外,通常還有個夾子讓你夾在背包或是領口。隨身聽要先接上線控,再將耳機接上線控來使用。你就可以把隨身聽放書包,線控夾在胸前要調整音量、看播放資訊或選歌都很方便。線控最初都是方形設計,像我用的Aiwa XP-V54就是方形線控,後來還有很多圓形甚至跟MD相同的細棒狀線控都是當年的流行。

這台Aiwa XP-V54我記得算是當年「相對」平價的機種,設計與體積都較中庸,後來不少CD隨身聽都標榜薄型設計且採用圓形機身看起來相當俐落,Sony後期有不少產品都採圓機身設計,還有Walkman商標在選購時也有不少加分作用。但多數人買的平價機種體積大多較大,經典的代表應該是Panasonic SL部分機種那種蚌狀造型,後面放CD前面有個液晶螢幕與按鍵區,應該不少人都曾擁有過這系列的產品。

▲Aiwa是早期卡式隨身聽的一線品牌,到了CD隨身聽時代依舊有不少支持者。這台Aiwa XP-V54購入時間約在2000年左右,已經是個23歲的老東西了,至今依舊可以讀片、線控也可以正常使用,就是帶了點歲月的痕跡。

▲當年CD專輯對學生來說要價不斐,至少都要300元起跳,如果是日本航空版專輯更是2倍起跳都有可能,反覆聽著同樣的歌似乎是那個年代都有的回憶。

▲機械感強烈的產品,按鈕與轉盤塞滿機身,左邊是Hold鍵讓你播放時或是靜止時不誤觸,右邊音量採用旋鈕設計,如果不接線控直接開到Max音量會非常驚人。

▲左邊是線控介面,每家隨身聽的線控都不相容,甚至同廠牌的線控都不見得能共用。右邊是防震開關,Aiwa稱之為EASS是Electronic Anti Shock System的簡稱,直譯為電子防震系統,各品牌的命名方式皆不同。

▲機身上大多有液晶螢幕與控制介面,這台隨身聽配置在正面外殼上方,另外也有不少產品採用蚌狀設計,介面位於主機下方。以前覺得按鈕很多,液晶顯示越複雜代表功能越好,也是當年的設計風格。

▲線控接頭各家都不同,壞了也很麻煩大多只能整機換新。

▲以前隨身聽線控百家爭鳴,方形、圓形、飛鏢狀、棒狀都有,而且按鈕跟螢幕都塞好塞滿,光是這個RC-V74線控上就有9個按鈕或開關,光按這些按鈕就能帶來滿足感。

▲說到線控就不能忘記提一下冷光照明,當時冷光正流行,隨身聽跟手機的照明一定要藍色或綠色系,黃色燈泡光源早已落伍。此外,線控使用時可以看到目前電池電量相當方便,還能調整重低音或是重複播放等功能,上面還會有點狀跑馬燈。

▲線控按鈕塞好塞滿,常見的控制鍵都有,也有避免誤觸的Hold設計。

▲音量大概是線控最常用的功能,喜歡的音樂總是要開大聲一點,另外照明則是要手動按下右邊的Light鍵才會亮,沒有什麼抬腕顯示這種高科技。

▲連頂端這小小的空間都要塞上2個按鈕,讓你快轉或是回放,快轉上還有個突起的圓點讓你一摸就知道是哪個鍵。

▲別以為線控背面就沒東西,這面也要塞個夾子讓你夾在書包或是領口上,可別小看這功能,不僅實用而且也是表現個人穿搭的「不智慧裝置」。

▲蚌狀造型的隨身聽以Panasonic為代表,操作介面都在正前方與側面,有別於在機殼上方的設計,這造型也是經典的CD隨身聽之一。圖片來源:Wiki Trio3D

▲這面牆說明了Sony Walkman的歷史,從早期卡式隨身聽到CD隨身聽,一直到MD時代。

▲早期Sony的CD隨身聽以Discman為型號,後來90年代則併入廣為人知的Walkman。從外型上也可以看出從早期方正外觀逐漸變成圓形設計,後期Sony隨身聽大多是圓機身。關於更多Sony Walkman歷史,可以參考我們前往銀座Sony特展的心得

科技等級指標防震秒數 你的是10秒還是40秒?

那判斷隨身聽好不好的指標是什麼?年少無知時自然比的就是數字,那CD隨身聽上寫的大大的防震秒數。CD讀取時需要透過雷射頭掃瞄,但掃瞄時很怕晃動,晃動會造成聽音樂時「跳針」播放不連貫。

後來廠商利用記憶體做Buffer(緩衝),讀取時預先儲存一定量的音訊檔,可避免跳針造成不連貫。而記憶體大小、壓縮比與防震秒數自然會有關連性,這也是各廠牌的特色,用的名稱也不盡相同,Sony叫做ESP、Panasonic用的是Anti-Shock Memery、Aiwa則是EASS(Electronic Anti Shock System),但大多在機身上會有個明顯的數字告訴你這隨身聽的等級。防震秒數最常見是10秒,後期好一點的機種大多是40秒。

你可能會問開啟防震音質會比較差嗎?這要看隨身聽在Buffer時檔案壓縮比例高低而定,舉例來說Panasonic SL-CT570有10秒與40秒防震設定,音質壓縮比例不同因此可以視情況選擇要高音質低防震秒數還是低音質高防震秒數。普遍而言開啟防震音質大多會較差但能不能聽出來又是一回事,畢竟當時大多用的是便宜的耳機就算有差可能也聽不出來。

▲小時候我們怎麼分辨CD隨身聽好壞?機身上大多會有顯眼的秒數代表防震等級,從數字來看多少不會錯。另外那時各家隨身聽都很愛貼上大面積的功能標籤,而且都很難撕。

▲小小的液晶螢幕上可以顯示的資訊還不少,左邊有EASS防震、電池電量,中間有播放資訊與隨機選取功能,右邊還有DSL重低音顯示。

▲功能開啟後會有個外框把文字圈起來,這台隨身聽的重低音我覺得開1檔還不錯可以強化部分效果,開到2檔就有點太多,但我多數還是關閉DSL聽歌防震也都關閉,「體感上」音質會比較好。

電池續航力不錯 外出還要帶CD包

當時的CD隨身聽即便開防震,用個2顆3號鹼性電池也能用個10多小時沒問題,後來還有些廠牌如Panasonic推出擴充電池座,讓你多外掛2顆3號電池增加續航力。只不過橫豎都是要多帶電池了,幹嘛還要幫隨身聽掛個尿袋增加體積我始終想不通。

相較於多帶電池出門,CD我覺得反而是更麻煩的存在,除非你是燒錄的盜版音樂,否則CD專輯內大多只有12首左右的歌,要整天聽同張專輯也不太現實。於是不少人會買CD包多帶幾片CD出門,或是像我隨便用個不織布CD活頁帶著就走,但這樣裝來裝去除了刮傷外也常被人借走自己就忘了,某天打開原本的專輯的塑膠盒才發現CD不在裡面,這些都是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共同擁有的回憶。

說到專輯,那時音樂專輯也真的貴,90年代CD專輯大多要300元至350元左右,對於吃個飯都要斤斤計較的學生來說也是筆開銷。因此不少二手CD店就此而生,小小的店面架上塞滿各種CD,你除了可以去買二手CD外也能把你的CD賣給店家,當然一來一往價差不小而且有刮傷就要扣錢甚至不收,但對於一些想多聽不同音樂的朋友也不失是種管道。

▲只要2顆3號電池就能撐個10多小時,那時候雖然也有充電電池但電力少且衰退快,大多還是會買鹼性電池來用。

▲隨身聽可以外接6V電源來用,但這輩子從來沒用過這功能,都叫做隨身聽了接變壓器來用像話嗎?

▲品項好、功能正常的CD隨身聽比日本壓縮機還稀少,妥善保存至今也是能賣個好價格。當年Panasonic很常看到這種外掛2顆電池的設計,另外線控造型也相當特殊。圖片來源:淘寶

乍現的頂級隨身聽MD與MP3海嘯

到了2000年左右有些家境較為富裕的同學開始使用Sony推出的新隨身聽「MD」,頗有重量感的正方形方盒代表著潮流,我那時始終搞不懂MD的音樂從哪來買來,只知道MD隨身聽非常貴,而那長條形的口香糖電池、方型的高容量MD片一度讓我覺得時代進步真快,我手邊的CD隨身聽真是落伍。

就在MD出現在我們目光前沒多久,MP3海嘯就席捲全世界,聽歌早已捨棄什麼CD,那時要聽音樂找同學或是宿網內傳一傳要什麼有什麼,CD隨身聽逐漸被人們淡忘也包括我在內。直到20多年後看到Netflix日劇First Love才想起好像有台隨身聽在老家抽屜深處,我也有那張宇多田光的First Love專輯。找出這台20多歲的CD隨身聽後,決定替它寫篇文章紀錄那段過去,以及我們曾經歷過的共同回憶,你抽屜深處是否也有著令人懷念的老夥伴呢?

▲CD隨身聽已經在MP3海嘯之後消失於歷史中,但它也曾在科技史寫下重要的一頁,黑膠、底片都敗部復活了,何時輪到CD隨身聽呢?

延伸閱讀:

骨灰談:線控、冷光液晶、防震秒數CD隨身聽三寶 你的CD隨身聽是哪牌?
Netflix影集First Love初戀裡面的懷舊事物總整理 你曾愛不釋手的手機、遊戲、漫畫到青春與大事件
銀座Sony Park Walkman 40周年特展巡禮;找尋屬於你記憶中的那款令你感動的Walkman

10 則回應

  • Sony早期黑色金屬的機器 是神啊
    2023-02-09
  • 我有同一條線控,但是是MD
    2023-02-08
    • Max Tseng 原來同款線控還有用在MD上,不過小時候買不起MD,只覺得光電池就買不起。
      2023-02-08
  • 有種白首宮女話當年的感覺
    2023-02-08
    • 林志濤 人老了廢話總是比較多(?)
      2023-02-08
    • Cool3C 我意思是說
      這有點像是當年看父母輩
      回憶他們的『黃金時代』
      只是現在是我們這代登場
      2023-02-08
  • 當年sony後期的線控可顯示漢字,那時候忽然有首歌名可完全顯示就非常興奮。
    2023-02-08
    • Ricky Lin 被你一提好像有過這麼一回事XD,那時候線控真的是要不要買隨身聽的關鍵。
      2023-02-08
  • 愛華改變世界的貢獻,是雙卡錄音機。你想想,以前要去唱片行買專輯,後來想聽什麼,就拷貝什麼
    2023-02-08
    • Richie Wang 雙卡錄音機真的是厲害的發明XD
      2023-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