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Sigma 宣布新款 18-200mm 旅遊鏡將在 2 月下旬推出這篇文章的首圖
CES 2014 : Sigma 展出 Contemporary 系列 18-200mm f3.5-6.3 旅遊鏡
據說此次 Sigma 還在 CES 展示一款 50mm f1.4 ,不過筆者今日在展會只留意到這款 18-200mm f3.5-6.3 DS OS HSM Marco 旅遊鏡頭;很意外的 Sigma 並非主打高倍變焦,反而回到 APS-C 較早先旅遊鏡常見的 18-200mm 焦段設定。這款新鏡隸屬 Contemporary 產品線,並同樣延續 Sigma 這款鏡頭前身小巧的特色。
11 年前
是Nikon 改變遊戲規則,是趕盡殺絕 Sigma 還是自找麻煩?這篇文章的首圖
Nikon 改變遊戲規則,是趕盡殺絕 Sigma 還是自找麻煩?
大家有買 Nikon 的新機 Nikon Df 或是 D5300 嗎?在此同時,你又是否為副廠鏡頭 Sigma 的使用者呢?先前 Sigma 兩則公告,表示 Sigma 的鏡頭在這兩個機身上,出現支援 OS 防震及自動對焦問題,需要更新韌體才能解決。如果你擁有 Sigm 新型鏡頭,就可以使用 USB 底座自行更新,如果是舊鏡或沒有底座的話,則需要寄回 Sigma 處理。這個看似是硬體的不相容問題,卻反映出 Nikon 的態度或有所轉變。 一直以來,大家覺得 Nikon 與第三方鏡頭的關係如何呢?對非玩家而言,其實也不太關心,因為 Nikon 在表面上是極少去提及 / 處理任何副廠鏡頭問題,似乎
11 年前
是Sigma 宣布 Canon 接環全片幅之 ART 24-105mm F4 DG OS HSM 上市日期這篇文章的首圖
Sigma 宣布 Canon 接環全片幅之 ART 24-105mm F4 DG OS HSM 上市日期
圖片來源: Sigma Sigma 近期的動作頻頻,先前發表隸屬於 ART 系列的 24-105mm F4 DG OS HSM 全片幅可用恆定光圈變焦鏡頭正式決定 Canon 接環版本將在 11 月 15 於日本發售,建議售價 125,000 日幣,至於 Sony A 接環(由於機身具備防手震故此版本取消 OS 防手震)與 Nikon 接環版本推出時間還未定。 從規格設定,這款鏡頭的目標是 Canon 原廠的 24-105mm f4 L IS USM 、 Nikon 24-120mm f4/G ED VR 等全片幅機的標準鏡,然而口徑與重量方面卻是維持 Sigma 一貫的巨艦大砲設定,濾鏡接環
11 年前
是有 Sigma 鏡頭的 Pentax K-1 玩家請留意,數款鏡頭會有刮傷疑慮這篇文章的首圖
Sigma 宣佈提供消費者進行部份鏡頭有償交換接環服務
Sigma 在海外宣佈提供一項服務,針對特定的幾款鏡頭,消費者可以付費的方式送回原廠變更其接環類型,對於喜歡 Sigma 鏡頭且可能會更換單眼相機系統與平台的使用者可說是相當大的福音。至於更換的時間若是在日本當地推估是兩星期,不過其他國家則不確定。 公佈提供此服務的鏡頭都是近期所推出的新鏡頭,故較前期的鏡頭是無法享受到這項服務的,但這仍是個好消息,尤其對想要轉換其他單眼機身品牌的使用者,把現有的鏡頭賣掉後再購買新鏡頭也是不少錢,若是現在使用的鏡頭機能正常但外觀品像不佳更會造成不易脫手或是價格不理想,花些小錢就能讓現在的鏡頭在不同品牌機身復活是不錯的選擇。 目前公佈的 QA 資訊中,在鏡頭停產的
12 年前
是為何一張看似好的照片卻不見得能在國際級攝影比賽得獎?這篇文章的首圖
為何一張看似好的照片卻不見得能在國際級攝影比賽得獎?
昨天與一位朋友剛好聊到台灣攝影者參加國際級攝影比賽的事情,台灣每年不乏有攝影好手報名去參加這些比賽,與其它國家報名者相較下報名的比例並不低,不過實際獲獎跟報名人數一比之下卻沒那麼理想。 有不少人對於那些在比賽中最終獲獎的照片百思不得其解,這些照片用的相機與鏡頭不見得高檔,甚至還有些是傻瓜相機拍的;曝光、構圖也不盡理想,甚至有些還手震;拍攝者有些名不經傳、甚至只是個小朋友隨手拍下的,但這些相片卻獲獎了? 如果是一些小型的攝影比賽,也許可推託可能有內定之類的,但行之有年的國際級攝影比賽應不至於會把自己的金字招牌拿來糟蹋。所以問題出在哪?朋友問過幾位評審他們對於照片評論的觀點,也許可作為一張"漂亮的
12 年前
是隨身數位相機該何去何從,談手機相機帶來的威脅這篇文章的首圖
HTC Ultra Pixel 只有 4MP ,在手機相機高畫數風潮下這樣真的好嗎?(關於三層元件段落勘誤)
看到 HTC One 的主相機拍照的解析度居然只有 4MP ,或許不少人會感覺很驚訝甚至又想開罵吧?明明市面上不乏 13MP 等級的元件,又為何刻意採用 Ultra Pixel 4MP 的相對低畫素?不過筆者卻認為 HTC 的作法也是有它的道理在的,跳轉繼續。 以目前智慧手機的主流感光元件供應商 Sony 所提供的新一代 Exmor RS 元件尺寸來看,最大者 13MP 元件不過 1/3.06 吋,而標準版 8MP 的元件也僅有 1/4 吋,相較主流像機的 ½.3 吋或是 1/1.7 吋顯然小了很多;微妙的是,自從背照元件興起,可以發現其實用在相機的畫素反而一度回到 10MP 等級,反觀尺寸更
12 年前
是Sigma再推DP系列第三彈,鎖定中望遠的等效75mm定焦以及微距產品線DP3 Merril這篇文章的首圖
Sigma再推DP系列第三彈,鎖定中望遠的等效75mm定焦以及微距產品線DP3 Merril
只能說Sigma在推相機策略想法是有那麼些與眾不同,之前有等效28mm的DP1 Merril,有等效45mm的DP2 Merril,分佔小廣角、標準端。若是單純以隨身機的觀點來看,只買DP1或是DP2都是可能的。但如果加上DP3,就不是單一隨身機的觀點。有興趣有預算的,大概就是DP1至DP3收集一下;預算不足或是有特殊想法的,大概就是搭配自己使用的系統來選擇其中適合的。 至少就目前高階消費型數位相機市場來看,還沒看過單一機種只符合中望遠的設定,可以說是個大膽的嘗試。 採用APS尺寸的Foveon X3感光元件,4600萬像素,ISO值100-6400,最短攝影距離為22.6公分,最大攝影倍率為
12 年前
是繼 35mm F1.4 後, Sigma 再推全新 17-70mm f2.8-4 與 120-300mm f2.8這篇文章的首圖
繼 35mm F1.4 後, Sigma 再推全新 17-70mm f2.8-4 與 120-300mm f2.8
圖片來源: Sigma 鏡頭廠 Sigma 最近將旗下產品重新分類,並且改變使用多年的皮革漆塗裝設計改以一般平滑塑膠外觀,以旗下 46MP 的 Foven X3 APS-C 元件做成的 MTF 測試儀器 A1 作為此三系列鏡頭生產後的驗證,分別以 Contemporary 、 Art 、 Sports 作為系列名稱公佈一款鏡頭。 其中列為 Art 的 35mm F1.4 DG HSM 已經獲得相當多玩家的好評,而另外兩款鏡頭、分別列為 Contempporary 的 17-70mm F2.8-4 DC Marco OS HSM 以及 Sport 的 120-300mm F2.8 DG OS H
12 年前
是有 Sigma 鏡頭的 Pentax K-1 玩家請留意,數款鏡頭會有刮傷疑慮這篇文章的首圖
Sigma 推出隸屬 Art 系列的高階大光圈定焦鏡 35mm F1.4 DG HSM
圖片來源: Sigma 近期推出不少頗受好評的定焦鏡的鏡頭廠 Sigma ,繼 50mm F1.4 , 85mm F1.4 兩顆大光圈定焦鏡之後,又在度推出一款與各廠標準定焦鏡皇正面衝突的 35mm F1.4 ,這顆大光圈定焦鏡採用兩片非球面鏡片、 一片 FLD 鏡片(螢石級低色散鏡片)以及四片 SLD 鏡片(特殊低色散鏡片),為 11 群 13 片設計,最小光圈為 F16 ,最近拍攝距離 30 公分,放大倍率 1:5.2 ,擁有 HSM 超音波馬達。 這款高階定焦鏡定價 123,900 日幣,本月 23 日將會優先推出對應 Sigma 接環的版本,而對應 Canon 的版本也將於本月 30
12 年前
是CP+ 2017 :隨身街拍機Pentax  KP是K1 、 645Z用戶的第二台相機這篇文章的首圖
Sigma Foveon X3 升級,三款機種隨之改款
這次 CP+ 展會, Sigma 除了端出新鏡頭以外,也將旗下三款機種升級到全新一代的 Foveon X3 感光元件,這次採用三原色各 15MP 左右感光元件堆疊,理論值可達 46 MP 。三款改款機名後方全部冠上 Merrill 的子名稱,也是這次導入全新生產技術後感光元件的一個新名稱。 這張 Merrill 元件基本規格與先前發表的 SD1 採用的感光元件相當,但由於全新製程,成本也隨之降低許多。這三款產品基礎性能方面與先前無異,主要只是在於感光元件的升級。目前預計 SD1 Merrill 三月推出,售價約為 20 萬日幣, DP1 以及 DP2 Merrill 售價未定。但對於已經花了
13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