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LG Display 斥資 17 億美金,投資可撓性 OLED 螢幕生產這篇文章的首圖
導入更高速對焦系統與內建 WiFi , Canon 發表 EOS M2
圖片來源 Canon 約莫一年前推出無反光鏡可換鏡頭機身 EOS M ,主打搭配轉接環與既有 Canon 鏡頭支援的能力,不過初版對焦系統韌體不佳且缺少轉接手動鏡對焦慣用的峰值對焦導致評價一般;今天 Canon 正式宣布第二代機種 EOM M2 推出,大致延續 EOS M 設計,但改為 Hybrid CMOS AF 對焦系統與內建 WiFi ,標榜對焦速度達 EOS M 韌體升級後的 2.3 倍。 EOS M 預計在日本 12 月中旬上市,將推出單機身(黑、白)、搭配 22mm 定焦、搭配 18-55mm 、22mm 等雙鏡、 EX90 閃燈與轉接環組合,還有一口氣提供 18-55mm 、 2
11 年前
是Ricoh Image Pentax K3 在台正式發表,標榜最高規 APS-C 機身設計這篇文章的首圖
Ricoh Image Pentax K3 在台正式發表,標榜最高規 APS-C 機身設計
Pentax 總代理富堃日前已經開放全新旗艦機 K3 的預購,今天在台正式舉辦記者會。 K3為 Ricoh Image 最新款 APS-C 單眼旗艦機種,也是宣布公司改名後第一款在機身冠上 Ricoh Image 的機身。銀色機方面由於日本供不應求,雖台灣也開放預訂,但無法確保最終能否拿到配額,今天有提供一台銀機供展示。 K3 主打目前最高規格 APS-C 旗艦機,並且針對歷來 Pentax 機身被消費者詬病的地方大幅改善,搭配 24MP 無低通濾鏡感光元件與改善的對焦、測光系統,強調具備越級挑戰全片幅機身的特質;此外今天富堃江執行長談到" Pentax 並非沒有設計全片幅機身的能力,不過要做
11 年前
是重溫街拍練習曲, Ricoh The GR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重溫街拍練習曲, Ricoh The GR 動手玩
理光 Ricoh 的 GR 系列定焦相機自底片時代推出 GR-1 後,就一直受到熱愛街拍的族群的喜愛,小巧、單純的特色也一直延續到數位時代的 GRD 系列,同樣秉持小型化、定焦鏡頭特色,並且將所有的操作濃縮在僅需要右手拇指與食指就可完成所有的操作,然而 GRD IV 推出後,雖不減消費者對其熱愛,但 GRD 演化至此也需要再度進化了。 在去年理光收購了 Pentax 後,在今年宣佈新的 GR 家族數位相機,並且為了宣示這款機器與 GRD 的不同,如同近年經典英雄電影紛紛進行重啟一樣,理光以 The GR 為其重新命名,回歸原始的命名表示理光對這款相機的重視,也顯示 The GR 肩負著 GR
12 年前
是傳奇再現, Ricoh The GR 重新詮釋一代經典的新樣貌這篇文章的首圖
傳奇再現, Ricoh The GR 重新詮釋一代經典的新樣貌
先前在日本已經發表的理光 The GR 今天在台灣正式舉辦上市記者會,並且請到身為理光愛好者的藝人蔡燦得小姐分享她使用 The GR 的心得;至於價格先前台灣理光官方粉絲團已經正式公佈,為 28,900 元,正式出貨時間是 6 月 12 ,剛好就是端午節。首購禮前五百台加贈限量紅色鏡頭環、紅色背袋以及第二顆原廠電池。 這款標榜延續 GR 精神的新作有哪些重要特色?跳轉繼續 The GR 延續 GR 家族採用一體式廣角定焦鏡的特色,然而隨著時代的演進,從底片一路換成 GRD 的 1/1.7 吋感光元件,至今到了 The GR 則是首度採用 APS-C 片幅元件,但是造形設計仍舊以 GR 系列的始
12 年前
是專為無反光鏡系統而生!蔡司將產品線定名 Touit這篇文章的首圖
專為無反光鏡系統而生!蔡司將產品線定名 Touit
圖片來源: Carl Zeiss Blog 去年 Carl Zeiss 蔡司看準無反光鏡系統的市場,就展出兩款專屬的鏡頭,而日前正式公佈這個產品線名稱為 Touit ,目前的兩款產品就是在 Photokina 亮相過的 Touit 2.8/12 與 1.8/32 Touit ,分別是 12mm f2.8 與 32mm f1.8 的定焦鏡頭,皆擁有 Sony NEX 的 E-Mount 與 Fujifilm 的 X-Mount 兩種接環,具備完整電子接點與自動對焦功能。 Touit 是拉丁文,意指一種熱帶的鸚鵡,應該是蔡司期許這系列鏡頭能有與鳥類一樣強大的眼力吧?不過筆者比較好奇的是這系列的鏡頭
12 年前
是Canon 在台發表最小尺寸 APS-C 單眼 100D ,套裝售價兩萬五台幣這篇文章的首圖
Canon 在台發表最小尺寸 APS-C 單眼 100D ,套裝售價兩萬五台幣
照片提供:台灣佳能 雖說 Canon EOS 系列的入門機型重量在現在與競爭對手比較下也不是很重,不過塊頭並不算小巧,但 Canon 這次的入門機種卻是主打史上最小單眼機身;日本在發表 EOS 700D 的同時一併發表的 EOS 100D 終於在四月底正式引進台灣,今天代言人請到當紅網路童星喬喬以突顯 100D 的小巧,EOS 100D 搭配 18-55mm STM Kit 價格為 24,900 台幣。 跳轉開始簡單介紹這款新機的特色 雖然 Canon 有了 EOS M ,不過 Canon 則將 EOS M 視為專業攝影師可隨身攜帶、且能相容手上現有鏡頭的隨手機,而 100D 則是提供習慣以及
12 年前
是親身體會更能感受數據之外的進化, 富士 X100s 與 X20 在台發表這篇文章的首圖
親身體會更能感受數據之外的進化, 富士 X100s 與 X20 在台發表
身為富士 X 系列相機的兩大開山始祖,兩年前 X100 奠定富士在復古設計的大尺寸感光元件緊湊相機市場的地位,後繼的 X10 則將 X100 的精髄濃縮在更小巧的機身內,雖未及 APS-C 片幅,但大膽採用比一般高階隨身機的 1/1.7 吋更大的 2/3 吋元件,並以更親民的價位獲得不少好評。兩年的時間過去,富士再推出這兩款經典機種的後繼機,分別為 X100s 與 X20 ,並且不光只強化電子機能,更將機身細節進行徹底的強化。 X100s 預計售價 39,800 台幣,而 X20 預計是 19,800 台幣,兩者皆為日本製。 跳轉開始介紹這兩款預計於本月 20 號在台開賣的 X 系列新機種。
12 年前
是Nikon Coolpix A 玩大的!瞄準高畫質專業玩家需求而生(注:台灣只有 100 台配額...)這篇文章的首圖
Nikon Coolpix A 玩大的!瞄準高畫質專業玩家需求而生(注:台灣只有 100 台配額...)
頂級隨身機已經步入片幅大戰,甫在本月宣佈無低通濾鏡 D7100 中高階單眼機身的 Nikon 忽然再投入一顆市場震撼彈,推出 Nikon 首款 APS-C ( DX )片幅的專業定焦緊湊型 Coolpix 相機,除了採用鋁合金與鎂鋁合金構成的機身,更是 Made in Japan 的精品級相機; Nikon 更定位 Coolpix A 是針對專業攝影者的第二相機,希望以大片幅元件與精密的 Nikkor 光學擄獲頂級攝影玩家的心。 當然如此一來 Coolpix A 的身價當然也不低,台灣預計落在 34,900 台幣,-而且更殘酷的是由於產能有限,台灣目前分到黑色機與銀色機的配額目前更僅有共 10
12 年前
是24MP 元件、 51 點對焦與移除低通濾鏡, Nikon D7100 重新定位中高階 APS-C這篇文章的首圖
24MP 元件、 51 點對焦與移除低通濾鏡, Nikon D7100 重新定位中高階 APS-C
當時整合 D90 與 D300 兩款 APS-C 機身級距的 D7000 推出至今也好一陣子,今天 Nikon 全球同步發表新一代的中高階 APS-C 機身 D7100 ,基於 D7000 的所有優點,包括鎂合金骨架、防潑水、雙 SD 卡插槽,但啟用移除低通濾鏡的 24MP 感光元件、 51 點對焦點以及 3.2 吋四原色 LCD 、內建立體聲麥克風,重量則較 D7000 輕了 15 克。 根據代理商國祥的說法, D7100 並非取代 D7000 ,而是提供給更進階的使用者高畫質、先進對焦系統。 D7100 屆時會有兩種不同的 Kit 組合,分別是搭配 16-85mm 與 18-105mm 兩
12 年前
是Nikon 推出業界最高倍變焦旅遊鏡頭與平價全幅變焦鏡這篇文章的首圖
Nikon 推出業界最高倍變焦旅遊鏡頭與平價全幅變焦鏡
先前最高倍長焦旅遊鏡的名號被 Tamron 18~270 拿下,不過 Nikon 這次一口氣推出這款達 16.7 倍光學變焦的 APS-C 旅遊鏡 AF-S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 ,而且還具備防手震機制,號稱可提昇四級快門速度。 這顆鏡頭等效 35mm 為 27~450mm ,並且具備三片低色散鏡片與三片非球面鏡片,放大倍率可達 1:3.2 ,重量 830 克,口徑為 77mm ,此外內建 SWM 靜音超音波馬達驅動鏡頭,擁有全時手動機制,北美預計售價 999.95 美金。 AF-S NIKKOR 18~300mm F3.5~5.6G ED VR 完整
13 年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