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評測 SONY 平衡電樞 監聽耳機 舞台監聽 以自行開發的平衡電樞實現無失真的舞台監聽工具, Sony IER-M9 、 IER-M7 入耳式耳機動手玩 Sony 在推出 Signature 系列的播放機 Walkman WM1 、耳罩式耳機 MDR-Z1R 與家用耳機擴大機 TA-ZH1ES 三神器後,也強化在超高階產品線的布局,今年搶在 IFA 前夕的香港高級視聽展,宣布一系列的高階入耳式耳機產品,畢竟亞太市場對入耳式耳機的需求遠比歐、美來的高,而其中也宣布 Stage Monitor 系列的兩款入耳式耳機 IER-M9 與 IER-M7 。 以龐大專業背景資源催生的舞台監聽產品 對於 Sony 的音樂產業來說,集發行、內容製作到硬體設計、零售,使 Sony 不僅有著消費性的耳機產品線,同時也針對 Sony Studio 的錄音需求開發大量 Chevelle.fu 6 年前
開箱評測 平衡電樞 客製耳機 Morear 聆聽好音樂同時不傷聽力, morear 6 單體客製耳機 me6 動手玩 在先前採訪了台灣客製耳機新興品牌 Morear 後,也應邀製作了他們的耳機產品,而製作的耳機也正是他們目前的旗艦耳機 me6 ,是一款採用單耳 6 平衡電樞單體配置的耳機,至於選擇 me6 的原因,則是因為在當時試聽 Morear 一系列耳機當中, me6 能夠呈現的低頻質感、自然度,是最貼近筆者偏好的動圈耳機型態的。 源自對耳型的醫療級專業取模 客製耳機的製作流程筆者也不是第一次體驗,不過相較部分品牌是自行取模, morear 由於母公司原本就是知名助聽器公司,故直接就在聽力中心進行專業取模,而整個流程也由專業聽力師親自操作。 畢竟是專業聽力師以醫療級流程取模,首先聽力師會先檢查左右耳內的情 Chevelle.fu 6 年前
新品資訊 入耳式耳機 平衡電樞 Campfire Audio 2018 中野春季耳機祭: Campfire Comet 、 Atlas 登場,將與既有重點產品併行銷售且未來新品框體設計會更多元 ALO 旗下耳機品牌 Campfire 在此次耳機祭展出甫發表的兩款不銹鋼外殼耳機新品,包括入門級平衡電樞耳機 Comet ,與全新的高階動圈耳機 Atlas ,雖然外觀近似,不過除了實際尺寸不同以外,也因為產品定位表現,兩者的差異相當大。 做為比 Orion 更平價的產品, Comet 仍舊採用單一平衡電樞,線材則與 Polaris 北極星相同,為非鍍銀銅線,不過多了真對智慧手機的線控;簡單聆聽之下, Comet 似乎刻意的拉大音場,以至於人聲的凝聚力較差,但對於演奏樂的空間感表現卻意外合適,其次鼓聲、撥弦聲也是其特色,以單一動鐵來說有著不錯的低頻與空間,不過以人聲為主的玩家可能會覺得韻味不 Chevelle.fu 7 年前
新品資訊 final audio design 入耳式耳機 平衡電樞 S'NEXT Final 在群募平台推出 MAKE 系列耳機,標榜配戴舒適、可自行調音且能夠輕鬆修理 群募平台現在也成為不少中小企業對特殊產品適水溫的管道, 日本耳機品牌 S'NEXT Final 也在日本 makuake 平台推出新的耳機系列" MAKE ",一口氣提供三款獨特的耳機產品 MAKE1 、 MAKE2 與 MAKE3 ,強調配戴舒適感、能輕易地修理以及可進行調音等特色,最入門的 MAKE3 早鳥價格為 16,800 日幣,不過交貨期略久,要到 2018 年 8 月,如果夠狂的話可以選擇 MAKE1 、 MAKE2 與 MAKE3 大全套,要價 75,800 日幣,說真的也不算太貴就是,三隻的總價還買不起很多品牌旗艦等級的入耳式耳機。 MAKE 系列可 Chevelle.fu 7 年前
開箱評測 fiio 平衡電樞 平衡端子 圈鐵混合 hires 圈鐵耳機 ess sabre 以平價高規為理念的音樂播放器, Fiio X7 II 與圈鐵耳機 F9 動手玩 Fiio 在音樂播放器一向以平價高規為其產品理念,也曾在接受日媒採訪時表示它們希望能以音樂播放器界的 Toyota 作為其品牌理念,而在兩年前也推出基於 Android 系統的品牌旗艦級機種 X7 ,以獨特的可更換擴大模組設計與搭載 ESS9018S 為其賣點,今年則宣佈了第二世代的 Fiio X7 II ,最近也以這款新旗艦機搭配 Fiio 的圈鐵耳機 F9 進行試用體驗。 延續 X7 理念的再度進化 Fiio X7 II 無論是造型或是設計理念,皆延續 X7 進行進化,在外型設計與 X7 相仿,不過在機身左側加入一道更明顯的斜切,並改用轉盤型數位音量控制取代先前的按鍵式設計,而記憶卡插槽添 Chevelle.fu 7 年前
開箱評測 藍牙耳機 westone 平衡電樞 AptX 斷開有線束縛依舊好聲, Westone Wx 藍牙耳機動手玩 這幾年因為手機發展趨勢,藍牙耳機也越來越被消費者接受,尤其部分手機取消 3.5mm 耳機孔,更迫使不少耳機品牌調整產品策略,紛紛在主流消費級耳機藍牙化,而專業耳機品牌也推出藍牙升級線材使旗下可換線耳機能轉化為藍牙耳機,監聽耳機老字號的 Westone 也不例外,如今 Weastone 更將這款藍牙線與耳機結合,推出 Westone Wx 藍牙耳機。 今年 Westone 新增的Westone Wx 從名稱就可看出它是屬於主流消費級的 W 系列,此系列與監聽的 UM 系列不同,強調的是偏向主流市場的風格,雖然在今年推出全新的 UM1 後筆者也覺得入門的 UM 系列有點難與 W 系列區分就是,但這 Chevelle.fu 7 年前
人物專訪 平衡電樞 客製化耳機 ciem 圈鐵耳機 短訪神秘、低調且硬底子的台灣新興客製耳機品牌 Room Audio 這幾年在 3D 列印技術與市場趨勢的影響下,過去僅被使用在舞台監聽或特殊市場的客製耳機如今已如雨後春筍,除了幾家傳統的監聽耳機廠商,不少新興品牌也躍躍欲試,而台灣也有幾家小規模的客製耳機出現,不過在琳瑯滿目的客製耳機品牌當中,又有幾家能夠講得出自己的技術核心與理念的? 在日前日本中野秋季耳機祭活動上,筆者在日本媒體的報導中,留意到一家來自台灣的 Room Audio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終於聯絡上 Room Audio 的負責人,不過對方也相當的低調,表示他從無到有沉潛了兩年,終於在今年完成讓自己與一路上幫助他的各路夥伴都滿意的聲音,產品也還未正式推出,希望先聚焦在產品本身上面。 總之 Room Chevelle.fu 7 年前
開箱評測 westone 平衡電樞 westone耳機 從裡到外革命性的變化,Westone UM Pro 30 、 UM Pro 50 2017 版動手玩 Westone 在今年將旗下的 UM Pro 系列進行大改版,不僅只是像某些公司換個顏色與外殼就漲價,而是強調換上新外殼的同時,也改變內部核心元件,同時定價也未因此水漲船高,仍維持先前底一世代 UM Pro 的價格;此次則借到其中的 UM Pro 30 以及 UM Pro 50 進行試聽,同時也與筆者手中長時間擁有的 UM Pro 30 做比較。 此次 UM Pro 系列的包裝改用與先前 AM Pro 系列相近的白色包裝,可直接在包裝上看到此次的新耳機設計,而包裝內則提供橘色的防水盒,不過以方便性來說,筆者仍比較偏好原本的拉鍊式硬殼收納盒,畢竟防水盒一不小心就會壓到線材。 第二世代的 UM P Chevelle.fu 7 年前
開箱評測 耳機 westone 平衡電樞 alo Westone 音樂鑑賞系列耳機最高峰, Weston W80 動手玩 Westone 非客製耳機發展至今大致可分為監聽與鑑賞兩大系統,而兩邊的頂點個分別為 Westone UM Pro 50 以及 Westone W60 ,不過在去年或許是受到高階鑑賞型入耳式耳機競品不斷推陳出新, Westone 終於也跨過 6 平衡電樞單體的限界,推出採用 8 平衡電樞單體的 W80 ,同時攜手知名線材廠 ALO ,直接搭配 ALO 高級音響線材。 W80 在產品定位更高於 W50 與 W60 , Westone 將 W80 定位在 Signature 產品,也象徵 W80 可說是 Westone W 系列有史以來的最高峰,而除了產品本身定位更勝以往,或許是要顯現 W80 的 Chevelle.fu 8 年前
開箱評測 平衡電樞 optoma nuforce hires 更親民、主打串流音樂族群的 Hi-Res 耳機, Optoma NuForce HEM1 動手玩 Optoma NuForce 去年推出全新系列的平衡電樞型耳機產品線 HEM ,主打基於監聽級設計但同時滿足音樂愛好者的需求,且從入門到最頂級的產品線都有著同樣豐富的配備,不會因為購買的是較入門的產品就在配備有所減少,但也因此反映在當時入門的 HEM2 售價偏高的狀況,而在今年初 HEM 系列多了全新的入門產品 HEM1 ,以實惠的價格推出。HEM1 是 Optoma NuForce HEM 系列的最新入門款耳機,雖與 HEM2 同為樓氏一平衡單體設計,也同樣能通過 40kHz 的 HiRes 認證,但兩款產品的定位仍是有差異的,甚至可以說 HEM1 與先前 HEM 系列耳機就已經相當不同。筆 Chevelle.fu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