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要來跟大家細數一下「見面不如聞名」的日本美食。刨冰、炒麵、章魚燒、生八橋、花見團子都是去日本時必點的食物,但究竟好不好吃呢?恐怕未必!
第一名真正最難吃,跟台灣完全不能比的就是「刨冰」。光是看卡通櫻桃小丸子片頭曲開頭就是刨冰攤,日本人夏天必吃刨冰的文化,大家應該就不陌生。
但這東西好不好吃,很少有人討論。事實上,就是不好吃!討論完畢!!
台灣的刨冰通常都會加一些有的沒的料,至少會有四種,大家可能會加的粉圓、花生之類的,這些日本通通沒有!!!所以你看~日本人來台灣時,都瘋狂地要去吃什麼?當然是芒果冰啊!其實真的是因為我們的刨冰在他們眼中看起來是神仙一般的美味,那日本的刨冰是什麼樣的東西呢?
它雖然看起來顏色很繽紛,會有粉紅色糖漿、哈密瓜糖漿、青芒果糖漿,但說穿了只不過是糖漿淋在刨冰上面而已,而且根據我實測,刨冰的各種糖漿味道並無多大差異,吃風情遠大於吃風味。所以啊~除了甜和色素之外什麼也沒有,真的非常不特別。
我之前在上野阿美和買到之後,其實只吃了一口就丟掉了,愛惜食物如我,日本的刨冰丟掉時也沒什麼捨不得的,因為說穿了,它就只是冰塊和色素而已。
第二名難吃的我覺得應該是「炒麵」,尤其是夜市的炒麵。日本舉辦廟會時,都一定會有賣炒麵的攤子,但是真的推薦大家絕~對不要買。(嘗鮮可以買,但記得不要買多。)
日本夜市的炒麵通常都是一些所謂的流動攤販在販賣的,他們只是賣給來參加廟會的觀光客或者是一些日本當地來的人(其實也算是觀光客啦),也沒有所謂的回頭客的問題。所以他們也不管好吃難吃,反正賣給你、賺了錢就跑,也不會特別用心去設計炒麵或是鍛鍊自己的廚藝。那個炒麵大部分吃起來也是化學的味道,麵體口感也是非常地差,非常建議大家欣賞就好!
真的想吃炒麵的話,超市賣的炒麵麵包反而還直得推薦,他們炒麵跟我們不同,我們習慣加醬油,日本使用的是特有的中濃醬汁一類,酸甜鹹滋味還是挺開胃的!
—
了解最道地的日本資訊,加入作者神奇裘莉粉絲團吧!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第三名,比較容易讓人失望的是京都的名產「生八橋」。生八橋其實是京都和日本人非常熟悉的食物,但是對很多台灣人來說,吃下去之後就覺得「怎麼這麼甜呀!」沒錯~因為生八橋這種可以放很久的歐咪呀給其實都加了很多的糖;對於台灣人來講,我們習慣吃的麻糬也沒有如此甜的,再加上它裡面的包餡也是超級甜,所以吃在嘴裡會覺得黏呼呼的又不是想像中那種 QQ 的感覺,就會覺感到有點失望。
由 Flickr user WordRidden (Jessica Spengler) - http://www.flickr.com/photos/wordridden/3085151102/, CC BY 2.0, 連結
去京都的話,生八橋可以買,但個一兩盒即可,建議不要買太多,也不要有對它有過度美好的想像。日劇裡面的人吃生八橋都美味得跟什麼一樣,所以我們也一定要買很多......千萬不要啊!!
第四名是「花見糰子」,日本人很喜歡吃糰子類的東西,有的會加醬油去烤,有的會加一點芝麻粉或者是塗味噌醬下去烤,然後就取不同名字。
在賞櫻的時候他們都會吃上圖這種三色糰子,但其實它就是糯米糰,只不過花見糰子也是好看卻不怎麼好吃的東西。日本人喜歡花見糰子繽紛的感覺,有紅色、綠色、白色色彩,剛好是春天的氣息,非常應景,所以大部分的人春季野餐時還是會帶個一兩串。但是我們這些觀光客去,想把肚子留給美食的話,花見糰子也是可以「少量淺嚐」就好啦~
最後一個,是毀譽參半的「章魚燒」。
去大板跟京都一定會吃章魚燒,但是很多台灣人第一次吃那裡的章魚燒,咬下去只覺得:「怎麼這麼軟爛?裡面怎麼也沒料?」,好像在騙錢,而且醬料還非常地鹹甜,跟我們吃慣的台灣日船章魚燒「酥脆外殼」、內有章魚的口感完全不同。但是那才是真正道地的章魚燒,我們在台灣吃的章魚燒是改良款;好吃和不好吃,我覺得就當成兩種不同的食物來品嘗就可以了。
日本的章魚燒,說真的我第一次吃的時候也覺得「怎麼那麼難吃?」,可是吃習慣之後,確實別有一番風味,因為它是軟 Q 軟 Q、黏糊糊的,但是卻非常地香,而且它的醬料其實很多廠商都是用水果醬汁調出來的,雖然味道重,但是並不死鹹。如果可以享受這麵粉的香味的話,還是有值得一吃的地方。可是如果你已經對台灣的口味比較習慣,覺得麵粉類的東西就是要吃酥脆口感的話,那日本的章魚燒可能也不需要抱著太大的期望。
以上就是這次分享,讓人有「見面不如聞名」感覺機率最高的五大日本美食,大家如果去日本旅遊的時候,可以參考一下,再決定要買多少囉~
了解最道地的日本資訊,加入作者神奇裘莉粉絲團吧!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