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趟使受到華為邀請,在今日前往華為的大本營深圳進行幾天的參訪,而在首日參訪了阪田園區當中的技術展廳,雖在消費端華為的印象是手機品牌,不過成立至今已經 30 年的華為的老本行是網通技術,即便在成為目前全球手機出貨第二大品牌的華為,仍有一半的營收來自網通部門,手機與消費終端則佔約四成。
華為位於深圳的阪田園區當中,在地下室布置了一區的網通相關技術展示區,目前的展示重點,可說是華為接下來網通發展的布局與概念,另一方面也幾乎是所有網通廠對於 5G 共通的想法。
雖然目前 5G 才剛釋出第一個標準,但當初在規劃 5G 之時,就不像前幾代技術是以通話與行動寬頻作為重心,而是希望打造一個能行遍全球、滿足各類無線應用的融合型網路,其中扮演要角的也包括 AI 、雲技術與物聯網。
在華為對於 5G 的想法, 5G 網路的複雜度將會遠超過現行 4G ,不光只是為了提升頻寬納入更多的頻段,還有包括針對物聯網、私有網路、官方專線網路等規劃,除了各項基本技術之外,華為也期許能夠藉由 AI 的幫助更有效率的調整與分配網路資源,藉由分析網路的使用行為,將頻寬更快速且正確的分配。
另一方面,華為亦將 5G 用於各種創新應用,例如結合空拍機、工業用的機器手臂等,透過 5G 高覆蓋、高頻寬、低延遲的優點,將影像內容藉由 5G 傳送到遠端的機房,藉此進行即時的分析與互動,達到如遠端操作機器手臂、監控工廠生產線、即時遙控空拍機等。
同時華為也展示基於 NB-IoT 平台的智慧門鎖,透過 NB-IoT 技術可直接向基站溝通的情況下,能進行即時的防盜並將資訊通報給使用者的行動裝置,同時也具備電信級的資料安全性與加密,較當前基於 WiFi 或是藍牙的智慧門鎖有更高度的可靠性。
當然藉由 NB-IoT 技術的融入,在物聯網相關應用也可獲得更多的彈性,自智慧家庭、智慧城市到共享經濟等;例如將 NB-IoT 結合定位服務搭配共享單車,可讓共享單車直接透過基站將資訊傳送到遠端,也更易於尋找附近的單車,不會像現行僅依靠使用者手機進行最後一次定位發生車輛早已被搬走的情況。
雖說台灣的消費者對於華為的印象不全然都是正面,但這家已經有 30 年歷史的品牌在網通領域的實力也不容小覷,在全球有諸多系統業者也是採用華為的網通系統提供服務,而在華為全球約 18 萬名員工當中,約有 8 萬名技術研發人員,可見華為仍相當戰戰兢兢的把資源用在前瞻技術開發上,畢竟網通的領域看似不像手機還有許多新興廠商,但每一世代的通訊演進都會對產業產生極大的變化與衝擊,也可看到華為已經為即將到來的 5G 做好準備,等待 5G 黎明期到來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