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碩將原本強調耐用性的 TUF 品牌重新定位,作為定位在入門但仍舊可靠的電競品牌之後, TUF 除了板卡產品以外,也推出不少自行設計或是聯名的周邊產品,而隨著近年電競市場越來越重視品牌忠誠, TUF 不僅與知名機殼品牌推出聯名機殼,華碩也推出掛上 TUF Gaming 的產品,此次測試的 TUF GT301 ,即是 TUF 品牌的塔型 ATX 機殼。
▲ TUF GT301 尺寸在 ATX 機殼不算特大
由於 ATX 市場需求旺盛的關係,支援 ATX 尺寸的機殼仍是現在市場的最大宗,價格落差也相當大,從最便宜不到千元到萬元等,都能找到不同材質、不同空間規劃的機殼,而 TUF GT301 的價位不算最便宜但也仍舊親民,以強調 ATX 相對小型、但功能、內部規畫合宜做為賣點,同時也提供三顆時下流行的 ARGB 風扇與簡易 ARGB 控制功能。
▲前面板呈現軍事風,雖然與 GT501 同樣有束帶設計...
▲但 TUF GT301 的束帶並不具提把功能,只是造型裝飾
▲束帶使用魔鬼氈固定,是可以拆下來的
TUF GT301 的外型迎合當前 TUF 品牌的軍武風,面板造型非常的粗曠,正面面板除了蜂巢網狀的開孔以外,還有印有 TUF 字樣的軍事風鬆緊束帶設計,不過雖然束帶可以拆卸,但基本上只是裝飾性質,並不像 GT501 頂部的束帶是可以提起機殼的、當然也不是拉著束帶拆前面板,面板實際是透過典型的塑膠卡榫固定,沿著面板下方稍微用力往前拉就好。
▲面板採用卡榫設計,內部濾網可拆卸清理
▲底部濾網也可拆
▲頂部濾網看不到固定用的卡扣...
原來是使用磁吸設計
▲頂部可擴充風扇或是 240 水冷
在整體散熱配置方面, TUF GT301 採用前 3 、後 1 與頂 2 的風扇位置,底下就不具備抽風的空間,是獨立給電源供應器進風使用;前方與底部的金屬濾網採用卡扣設計,只要拉起較長的一邊即可抽出,而頂部的濾網則採用磁吸設計,可輕鬆的維護上方的灰塵,使頂部變得平整而美觀。
▲前方預載三個 DC 的 ARGB 12 公分風扇
▲背面格局
▲擴充卡固定器採用轉軸設計
固定器可拆卸,不確定是否能搭配 PCIe 延長線與底座將顯示卡轉向...
內部的空間為標準 ATX 主機板配置,銅柱已經預先鎖好,前方為三個支援 ARGB 的 12 公分風扇,後方亦有一個無發光的 12 公分風扇,雖有點可惜四個風扇都是 DC 而非 PWM 風扇,但運作的聲音不會太惱人,此外機殼也藏有簡易 ARGB 控制器,可搭配主機板的 5V ARGB 插槽與 SATA 供電提供最多 6 個 ARGB 裝置的同步,面板也有發光的快速切換。
▲沉重的 4mm 鋼化玻璃側板
▲底下有緩衝材質
▲鋼板一面
▲鋼板側前方以螺絲做為卡榫嵌合
▲機內線組
與粗曠的外表不同,中大塔型的 TUF GT301 側面使用大面積的 4mm 鋼化玻璃,可透出內部的組件以外,無論是載有玻璃或是金屬的兩側面板都相當厚實,對於隔絕內部雜音與振動應該是相當有幫助的,而鋼化玻璃一側使用厚實的緩衝材質,避免大面積玻璃與機殼共振造成破裂,至於鐵板側也相當厚實且做了不易刮手的處理,與千元等級的機殼做工高下立判。
▲底板已經有藏線用的設計
▲背面開孔可將正面看到的線材部分盡可能減少
內部設計也做了相當容易整線、或是說容易藏線的設計,主機板上下方與前側都留有開孔,只要預先看好每個端子點的位置並進行拉線,從透側看進去能夠相當簡潔,像是筆者裝配只有剩下顯示卡用的 PCIe 的線材由於位置較特殊不得不露出較多以外,多數的排線、傳輸線都能藏的相當乾淨。
▲ 3.5mm 硬碟槽、電源供應器須從鋼板一側裝入
▲簡易 5V ARGB 控制器可對應 5 個裝置,不過原本的風扇就佔了三個...
當然正面要能藏線,勢必在背面需要有預留空間規劃,礙於機殼緊湊化設計, TUF GT301 就不像某些更大型的機殼有預藏整線束帶,但只要利用背板的開孔空間,只要搭配束帶仍可把線整理的相當整齊,不過由於筆者只是作為裝機展示,到時候還會拆機,就只用最簡單的鐵線把線做基本整理,另外亦可看到 5V ARGB 控制用的 PCB 板藏在底板背面區塊。
▲背面藏有一個 2.5mm 硬碟架
▲配置電源的地方有橡膠墊減震
▲硬碟盒採快取設計
▲可搭配兩個 3.5mm 或是兩個 2.5mm 硬碟
除了將電源供應器配置在底部獨立進行抽風與散熱外,亦透過飾板與上方的主機板隔開,飾板內除了裝設電源供應器以外,還有一個快拆式硬碟槽,硬碟槽提供兩組 3.5mm 硬碟或是 2.5mm 硬碟裝配,另外在底板背面與底部護蓋上方各有一個 2.5mm 硬碟支架。
▲硬碟盒有前後兩段鎖點位置
同時因應前方若裝設水冷的可能干涉,提供前、厚兩組的鎖點位置,若要變更鎖點需要拆下底部散熱網。不過像是筆者搭配較長的模組化電源,若還有搭配 360 水冷,則要注意模組線的頭段是否會被硬碟架擠壓,若是有非得使用 3.5mm 硬碟不可的玩家,可能要評估電源的尺寸,要不就是選擇體積較小的模組化電源供應器,或者選用非模組化電源供應器。
▲開關配置在上方,有兩個 USB Type-A 、重置、耳機孔、 ARGB 光效切換
▲兩端兩個梯形零件可卸下
▲感覺意義不明?
▲原來是用來裝耳機掛架
▲可依照桌面空間選擇把掛架配置在左或右側
頂部提供電源、重置、耳機孔與採用 19 Pin 的一對 USB 3.0 Type-A 插槽,此外還有簡易的 ARGB 發光控制,可自隨機發光、 R 、 G 、B 與關閉進行切換,左右兩邊的兩個小梯形突起設計不單純只是裝飾用,將手指伸進去可去除這兩個裝飾蓋,盒裝中的塑膠件此時就派上用場,原來它的功能是用來架設耳機掛架,使用者可依照擺放位置選擇左邊或是右邊。
▲ TUF GAMING X570-PLUS (WI-FI) 主板
▲ X570 晶片具備主動散熱,不過無防塵網
▲ PCB 與散熱片皆有軍事風數位迷彩
▲提供兩條 PCIe 4.0 的 M.2 插槽,不過僅有其中一組提供散熱片,但散熱片可上、下位置交換
▲後方 IO 提供傳統的 PS2 介面
▲ CPU 電源輸入支援 4+8 Pin
▲電源件上有大型被動散熱片
▲ TUF-GTX1660-O6G-GAMING
▲提供三輸出
▲遮罩底下為鋁擠散熱片
▲採用 8 Pin PCIe 供電
▲具備強化背板
▲
此次華碩 TUF 也提供用於裝機的主要零組件,為 TUF GAMING X570-PLUS (WI-FI) 主機板及一張 TUF-GTX1660-O6G-GAMING 顯示卡,外觀也都施加 TUF 的軍武數位迷彩處理,其它包括 CPU 散熱器、電源供應器就是筆者手邊有的備品。
▲此次裝機的基本組合
在官方的說明當中, TUF GT301 可容納 16 公分高的 CPU 散熱器,顯示卡長度最長可達 32 公分,前方風扇區域可選 3 個 12 公分風扇或是 2 個 14 公分風扇,等同前方的水冷能夠搭配 120 、240、 280 或是 360 的水冷,以散熱與產品搭配的彈性是相當高的。
▲雖是手轉螺絲不過建議使用螺絲起子較好...
但筆者必須指出,雖然兩片側板使用的螺絲設計理論上應該是可手轉的,不過一方面是螺絲頂的直徑較小,同時可能由於側板重量較一般機殼沉,或是機殼的螺紋較淺、難以支撐螺絲持續穩定在中心,總之筆者用手轉到一半就會感覺側板的下壓力導致難以轉動,最終仍是使用螺絲起子處理,但若不堅持要使用手指轉開是沒有太大的問題。
▲畢竟 ATX 機殼設計搭配下吹風扇完全沒問題
▲塔型散熱器最高可容納 16 公分
畢竟是標準的 ATX 塔型機殼, TUF GT301 的散熱器配置空間相當充裕,基本上筆者搭配換裝標準厚度風扇的利民 AXP-200R ,以及 Macho 120 等都不成問題,原本要試裝古老的第一代銀箭,但由於 AMD 的 AM4 扣具修改過,筆者手中雖有針對厚底散熱器的新式扣具,不過底部無法轉向而放棄安裝,但高度部分已經確認能正常裝配。
▲所有的線材可藏在後面,若搭配束帶應該可整理得很簡潔
▲ 16.5 公分模組電源的插頭已經有點與硬碟槽擠壓,若是較大功率的大型電源建議拆除硬碟架或搭配非模組化設計
由於此次搭配的半模電源供應器長度為 16.5 公分,屬於較大型的電源供應器。可看出加上模組化插頭後,與鎖在預設位置的硬碟槽較緊靠的情況,這也是筆者先前提到若搭配 360 水冷可能產生干涉的情況,當然如果是搭配 240 水冷影響就不大,且 240 水冷除了前方以外,也還可鎖在機頂位置。
▲顯示卡的 PCIe 線應該算少數比較難藏得漂亮的
▲前方預留安裝水冷排的空間,還有一個 2.5mm 硬碟架可用
▲搭配此次的組合空間還綽綽有餘
雖然機殼在 ATX 算是比較小型的,但內部預留的空間絕對是足夠的,原本 ATX 機殼就不需擔心顯示卡厚度,而此次華碩提供的 TUF-GTX1660-O6G-GAMING 也屬於短卡設計,組裝起來輕鬆寫意,內部空間都還相當足夠,不過這是個消費者買顯示卡往往會選擇散熱器能多大就多大的時代,所以筆者還是就手邊有的顯示卡試裝。
▲搭配 Founder Edition NVIDIA GeForce GTX 1080
▲可看到前面空間還很足夠
▲搭配 27 公分的 AMD Radeon RX 570XT 公板也沒問題
▲不過若搭配水冷建議要選擇 PCIe 供電插頭在側面的顯示卡
筆者以手邊 NVIDIA GeForce GTX 1080Founder Edition 以及 AMD Radeon RX 5700XT 作為比較,兩張顯示卡的長度都在限制的 32 公分內,若不裝設水冷則還可容納更長的顯示卡,在沒有裝設前方水冷的情形都還留有餘裕,不過筆者建議選擇較長的顯示卡時,也盡量避開 PCIe 電源插頭在後方的產品,避免插頭擠壓干涉。
▲外標雖然粗曠,不過內部格局相當用心
總結來說, TUF GT301 雖然是一款平價的產品,也掛上華碩與 TUF 品牌,不免會有讓人認為大品牌是否增加了額外的成本,但就目前裝機的情況與內部的配件,扣除外觀的個人喜好之外,細節做工、安裝空間配置等有相當的水準。
▲這年頭 RGB 已經不夠看、是 ARGB 的時代了
▲雖是掛上 TUF 不過仍屬物美價廉。
此外 TUF GT 301 還配有 3 個 ARGB 與 1 個無發光共 4 個風扇,除非對 PWM 相當堅持,否則本身運轉安靜、風力也足以進行對流,對於 TUF 有愛的玩家可放心的搭配整套的 TUF 大聯盟組合,畢竟目前 TUF 包括華碩本身與聯名周邊早已可湊成一套完整的信仰組合了,即便不是為了湊 TUF 大全套,也是一款在尺寸與內部空間相當充裕的平價機殼。
1 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