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 Thunderbolt 4 還具 PD 27W 輸出,華擎 ASRock Z590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動手玩

2021.05.05 02:12PM
照片中提到了ASROCK、NG、ROHS,包含了電腦機箱、電腦機箱、電腦硬件、電子產品、電腦

近年 ITX 玩家日益增加,板卡品牌也紛紛推出自平價到高階的 ITX 主機板,而以往就相當積極耕耘 ITX 領域的華擎當然也不忘在 Intel 推出第 11 代 Core “ Rocket Lake "之際推出兩款 ITX 產品,除了平價的 Z590M-ITX/ax 以外,此次取得的是針對遊戲玩家的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以下也簡單針對這張主機板進行介紹與基本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ASRock、ASRock、POWERED,跟華擎有關,包含了電腦散熱、電腦硬件、電腦散熱、電腦、中央處理器

▲ Wi-Fi 天線為兩根獨立天線而非一般常見的天線座設計

照片中提到了..,包含了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產品、電子零件、硬盤

▲背面有強化金屬背板

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是華擎在 Z590 世代所提供的遊戲級 ITX 主機板,整體設計以黑色基底搭配紅色線條構成,並具備比 ATX 尺寸的 Z590 Phantom Gaming 4 更多的 10 相供電與更花俏的散熱片設計,能夠在 ITX 尺寸的大小提供高階處理器所需的供電與超頻性能,此外背面有金屬強化板設計,搭配較重的被動散熱器可減少 PCB 變形的情況。

照片中包含了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產品、電腦、電子零件

▲針對供電有單風扇主動散熱設計

為了使 10 相電源在高負載下能夠維持穩定, 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仍在 IO 金屬檔板底下的電源模組裝配散熱片與主動風扇,並於 Wi-Fi 天線與 I/O 之間開有散熱孔,也算是當前強調高性能與超頻能力的高階 ITX 主機板的宿命,否則當前 Rocket Lake 若解放供電之後也是會吃掉不少電力的。

照片中提到了AUDIO2、PHANTOM GAMING ITX/TB4、!!!!,跟海上貿易有關,包含了電腦硬件、電腦硬件、顯示卡、電腦機箱、母板

▲正面的 M.2 ,下方未有導熱膏的金屬片為 Z590 晶片的散熱片 

整體設計格局部分, 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的布局相較以堆疊方式在正面容納兩條 M.2 插槽的華碩 ROG Strix 的 ITX 主機板來的傳統,採用正面一條 M.2 與背面一條 M.2 的設計,正面的 M.2 插槽具有單面金屬散熱片飾板設計,要搭配本身帶有散熱片或是第三方 SSD 散熱器亦可拆下原本的散熱片使用。

照片中提到了י נ4- ולילנה、1DJ、147A5,包含了電腦硬件、電腦硬件、電子產品、母板、電子零件

▲背面的 M.2 插槽,較不適合搭配有散熱片的 SSD

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正面的 M.2 為來自 Rocket Lake CPU 的 PCIe 4 x 4 插槽,若搭配 Comet Lake 處理器將無法使用,這也是當前多數 Z590 主機板的共通特色。背面的 M.2 插槽則是採用來自晶片組的 NVMe  PCIe 3.0 x 4 通道,同時相容 SATA 模式,以當前的產品價差與性能差異,想必多數消費者應該不太會選擇 SATA SSD 就是。

照片中提到了PHANTOM GAMING IT、Z590、PHANTOM G,包含了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產品、中央處理器、電腦

▲雖然正面 M.2 散熱片算厚,不過仍未高於 PCIe x 16 插槽

不過要留意的是由於正面 M.2 插槽底下的金屬散熱片實際上是 Z590 晶片組的散熱片,並未黏貼有導熱膠條,筆者認為若是搭配高效能的 PCIe 4 x 4 SSD 時盡可能選擇單面顆粒產品,避免雙面顆粒產品的反面顆粒與底下金屬片接觸,畢竟可能會造成 Z590 晶片間接被記憶體顆粒加熱導致整體性能受到影響。

照片中提到了HDMI、PHAMING、SPDIF,包含了電子產品、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配件、電腦

▲背面的 I/O 的 USB 總數不算多,不過 Thunderbolt 4 插槽還具備 27W PD 供電能力

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背板提供了 1 個 HDMI 2.0 、 1 個 DisplayPort 1.4 , 5 組 USB 3.2 10Gb Type-A (淺藍色為快速 BIOS 更新用), 1 組基於 USB Type-C 的 Thunderbolt 4 ,相較競品的配置 USB 總孔數偏少,作為彌補,前置面板孔除提供 19 Pin 的 USB 3.2 Gen 1 以外,前置的 Type-C 規格為 USB 3.2 Gen 2x2 Type-C 20Gbps 。

雖然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的格局沒有上一世代的 Z490 Phantom Gaming-ITX/TB3 來的特殊,不過這不代表被戲稱專出妖板的華擎就沒在這張主機板搞怪,華擎在這張小小的 ITX 主機板的 Thunderbolt 4 還多了相容 9V 3A 的 USB PD 快速充電規範,對於使用新一代手機、平板的消費者,甚至可藉此幫裝置進行最高 27W 的快速充電。

照片中提到了........... 1,包含了電子產品、電腦硬件、電子產品、母板、電腦

▲音效輸出除了可直接自背板提供 7.1 聲道連接外還有光纖輸出

網路部分使用的是 Intel 的殺手系列產品,乙太網路為 Killer E3100G 2.5Gbps , Wi-Fi 為 Killer AX1675x 802.11ax ( Wi-Fi 6E );音效部分使用主流的瑞昱 ALC1220 ,不過與 Nahimic Audio 合作提供音訊強化,值得一提的是 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除了可直接自背板提供 7.1 聲道的完整連接埠以外,還擁有 ITX 主機板越來越罕見的光纖輸出。

照片中提到了Z590、PHANTOM GAMING ITX/TR,跟GoPro、塞普塔有關,包含了硬件、汽車、產品設計、輪、電子配件

▲ I/O 檔板具有作為風扇風道的開孔

相較上一代 Z490 Phantom Gaming-ITX/TB3 的格局,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的布局反而比較中規中矩,首先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放棄前一代以較少的供電搭配雙風扇散熱的設計,以更多向的供電搭配單風扇散熱,一方面提升全速供電的穩定,另一方面也可藉較多向的供電分散每個供電的負擔。

▲靠 PCIe X 16 插槽處有 3 顆 RGB 燈

另外在儲存配置亦不再採用 Z490 Phantom Gaming-ITX/TB3 將其中一條 M.2 直立的設計,而是以較傳統的正、反面各一條 M.2 插槽的設計,這樣的好處是可以避免獨特的垂直 M.2 造成 PCIe 插槽插拔的干涉,若搭配底板開孔空間較的機殼也便於替換背面的 M.2 插槽。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3.0.33、W Stop Monitors A Monitoring,跟Interjet有關,包含了網頁、中央處理器、英特爾、英特爾酷睿i5、超頻

▲ XTU 自動超頻全核時脈設定在 5.0GHz

此次的測試搭配 Intel Core i9-11900K , HyperX Fury DDR4-3200 16GB x 2 , WD_Black SN750 1TB ,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Fractal Design ION+ 860P , Celsius+ S28 Dynamic 水冷散熱器,分別以 Intel 官方軟體 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 for 11th Generation Intel Core Processors 與 Intel XTU 進行超頻。

照片中提到了DIS、18000 (D、02,包含了電腦遊戲、華碩TUF Dash F15 FX516、電腦、15.6英寸、遊戲機

照片中提到了目前的結果、幀率、FPS :,包含了顯卡、顯示卡、基準測試、電腦、筆記本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目前的結果、幀率、FPS :,包含了顯卡、顯示卡、遊戲機、電腦、基準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卡、NVIDIA GeForce RTX、電腦、圖形處理單元、基準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顯示、影像、結果,包含了顯卡、NVIDIA GeForce RTX、英偉達、圖形處理單元、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效能測試結果、解析度:、2560 x 1440,包含了幽靈行動荒野fps基準、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荒野、湯姆·克蘭西的幽靈行動高級戰士、影格速率、育碧

照片中提到了結果、渲染的影格、AVG FPS,跟EA骰子有關,包含了德軍總部、德軍總部:Youngblood、NVIDIA GeForce RTX 3070、NVIDIA GeForce RTX 3080、英偉達

照片中提到了結果、渲染的影格、AVG FPS,包含了德軍總部、德軍總部:Youngblood、NVIDIA GeForce RTX 3080、Palit GeForce RTX 3070 GamingPro、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FINAL FANTASY XV WINDOWS EDITION BENCHMARK ver 1.2、English、FINAL-FANTASY. XV,跟Square Enix公司有關,包含了最終幻想xv Windows版4k分辨率包cpy、最終幻想十五、顯示卡、基準測試、中央處理器

▲全核時脈定在 4.9GHz 的遊戲測試

在初始進行 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 進行自動超頻性能評估時,在快速模式顯示預設 5.0GHz ,不過以完整評估後,最終顯示因為散熱問題降到 4.9GHz 作為目標,在遊戲的體驗測試是以 4.9GHz 作為標準進行測試;至於 Intel XTU 的一鍵超頻則是會把全核目標設定在 5.0GHz 。

照片中提到了CINEBENCH、R23、CPU (Multi Core),跟電影院4D有關,包含了벤치r23、遊戲機、基準測試、超頻

照片中提到了CINEBENCH、R23、CPU (Multi Core),跟電影院4D有關,包含了5900x r23순정、AMD銳龍9 5900X、中央處理器、超頻

▲超頻後略遜於供電更完整的高階 ATX 主機板結果

照片中提到了O CPU-Z、CPU Caches Mainboard Memory、CPU Single Thread -,包含了9900k CPU z、英特爾酷睿i9-9900K、英特爾酷睿i7-9700K、英特爾酷睿i7-8700K、中央處理器

▲相較上一代平台的 i9 單核性能提升不少

照片中提到了O CPU-Z、CPU Caches Mainboard Memory、Graphics Bench About,包含了RYZEN 1700 OC CPU Z、中央處理器、中央處理器、超頻、基準測試

▲競品在最大核心仍有領先優勢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顯卡、NVIDIA GeForce RTX、基準測試、圖形處理單元、超頻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3060 Ti時間間諜、NVIDIA GeForce RTX、3DMark、c、微星國際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3060 Ti時間間諜、NVIDIA GeForce RTX、c、超頻、3DMark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顯卡、超頻、NVIDIA GeForce RTX、電腦硬件、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顯卡、NVIDIA GeForce RTX、中央處理器、電腦、超頻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rtx 3060筆記本電腦罷工、NVIDIA GeForce RTX 3070、華碩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60、NVIDIA GeForce RTX 3080、遊戲機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Е,包含了6900xt파스점수、寶麗紅魔鬼Radeon RX 6900 XT、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圖形處理單元、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HOME,包含了顯卡、NVIDIA GeForce RTX、英偉達、電腦、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

照片中提到了3DMark Professional Edition、3DMARK、НОМE,包含了顯卡、NVIDIA GeForce RTX、英偉達、電腦、圖形處理單元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РСМАRK10、HOME,包含了網頁、的Ubuntu、戴爾電腦、筆記本電腦、電腦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РСМАRK10、НОМЕ,包含了屏幕截圖、顯示卡、電腦、Advanced Micro Devices公司、玩家共和國

照片中提到了10 PCMark 10 Professional Edition、PCMARK10、НОМЕ,包含了電腦、遊戲機、母板、電腦、電腦硬件

 

把時脈設定在 5.0GHz ,藉由進行 XTU 內建的功能進行 1 小時的 CPU 滿載壓力測試,則會看到基本上可在多數時間維持全核心 4.99GHz 的滿載運轉, CPU 核心溫度落在 70 度至 73 度左右,最高則限制在 80 度左右;另外可看到由於單核心最高時脈落在 5.2GHz 左右,故相較以 5.3GHz 進行全核心的 Cinebench 測試的效能稍低些許。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3.0.33、W Stop Monitors A Monitoring,跟Interjet有關,包含了網頁、中央處理器、英特爾、英特爾酷睿i5、超頻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3.0.33、W Stop Monitors A Monitoring,跟全國教育協會有關,包含了網頁、液體網、Nexcess.Net,LLC、網頁、計算機程序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3.0.33、W Stop Monitors A Monitoring,跟全國教育協會有關,包含了網頁、液體網、Nexcess.Net,LLC、網頁、計算機程序

▲全核超頻後,單核心時脈卡在 5.2GHz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3.0.33、W Stop Monitors M Monitoring,跟全國教育協會有關,包含了網頁、網頁、計算機程序、電腦、屏幕截圖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3.0.33、W Stop Monitors M Monitoring,跟全國教育協會有關,包含了網頁、網頁、計算機程序、電腦、屏幕截圖

▲穩定性測試

照片中提到了intel, 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7.3.0.33、W Stop Monitors M Monitoring,跟Intellia治療學、全國教育協會有關,包含了網頁、中央處理器、引導程序、英特爾酷睿i5、單頁申請

▲最大發熱約略在 80 度

考慮到 ITX 格局的供電與當前的解熱能力是可理解的,但若以性能解放的前提,筆者認為若非 ITX 不可又想要超頻, Rocket Lake 世代可能搭配 i5-11600K 比較容易藉由超頻進行有感性能提升,選擇核心數量較多、預設時脈也較高的 i9-11900K 要考慮的層面就會複雜許多。

▲ Rocket Lake 世代超頻後的最大功耗與發熱問題對布局受限的 ITX 較為嚴苛

會選擇高階 ITX 主機板的用戶多半有其特殊偏好,單價往往不是這個族群的考量,是否在獨特性有切合需求;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雖然背板 USB IO 部分較為貧弱,但做為彌補卻是少數具備前置 USB Type-C 3.2 x 2 插槽的主機板,影像輸出介面亦可提供一路 HDMI 、一路 DisplayPort 與一路基於 Thunderbolt 4 的 DP 共三路訊號,還有不需搭配前置面板的背板完整 7.1 聲道輸出、光纖輸出,加上還可提供 27W PD 快充,皆為 ASRock Z590 Phantom Gaming-ITX/TB4 與市場競品差異化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