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們曾經測試過華碩VivoWatch SP,應該對它的心血管健康偵測有點印象。今年華碩推出後繼產品VivoWatch 5同樣支援心血管脈波指數、血氧濃度、心率量測之外,還多了內建一卡通可以讓你搭公車或捷運直接刷手錶,手錶還能即時顯示一卡通餘額十分方便,並且連點螢幕3下還可顯示手機條碼載具。此外,VivoWatch 5亦能透過NFC設定成智慧門鎖的鑰匙,是目前台灣販售的智慧手錶較為欠缺的功能。目前VivoWatch 5已經在台灣上市,售價為10990元。
24小時背景量測脈波指數 最短間距5分鐘
高血壓已經成為台灣人常見的疾病,然而人們最多能維持每天記錄血壓的習慣,不太可能每個小時甚至每隔5分鐘紀錄長期的血壓變化,此時針對健康設計的智慧穿戴裝置就能幫上很大的忙。VivoWatch 5量測的脈波指數(Pulse Transit Time,簡稱PTT)具有高值與低值,相當於血壓計的收縮壓與舒張壓,使用前需要先與校準過的血壓計校正數值才能使用。
手錶的脈波指數是由ECG(Electrocardiography心電圖)微電感測器與PPG(Photoplethysmography)光學心率量測數據,搭配演算法而成的推估值。數據雖僅能做為參考而非醫療用途,但長期紀錄的變動量值得參考。而且VivoWatch 5能夠24小時背景量測脈波指數,每次背景測量的間距從5分鐘到120分鐘都能自行設定,預設是60分鐘量測一次。透過系統自動量測並紀錄於Asus HealthConnect,很容易就能看出長期的血壓數據變化,
脈波指數PTT如何量測?
解釋脈波指數(Pulse Transit Time,簡稱PTT)之前,得先介紹ECG(Electrocardiography,心電圖)與PPG(Photoplethysmography)才行。ECG是種心臟的電生理活動,經由貼在人體各處皮膚的電極,偵測心臟的電位變化。心電圖紀錄的是心臟整體的電位變化,而非單一心室或心房。通常ECG以波形顯示,有P波(心房收縮)、QRS波組(心室收縮)、T波(心室舒張)。
PPG則是利用光學技術檢測血液變化的量測方式,當一定波長的光束照射到皮膚,每次心跳時血管收縮都會影響光線的折射與透射率。由於人體骨骼、肌肉等組織對於光線的吸收量是固定值,僅有血液變化量較大,因此可以透過光線在血液中的變化量來推估我們要的數值。
回到脈波指數,從ECG與PPG的原理中可以了解到,ECG波形的峰值來自於心室收縮,PPG的峰值則是血管收縮。因此可以由此得知心臟送出血液後傳導至量測部位的時間,這就是所謂的脈波指數。若加上身高、體重等人體參數,則可建立一定準確度的數據模型。脈波指數與血壓值直接相關,血壓高時脈波傳遞快、反之則速度降低。脈波指數就是經由ECG、PPG量測的結果,搭配人體參數與演算法,最後推算而得的數值。






24小時背景量測更方便 手動測量需30秒
VivoWatch 5內有2組ECG與2組PPG感測器,相較於同級產品來說硬體配備也是較為完整,手動量測時2組感應器會同時運作,背景量測時則是僅使用手錶背面的ECG與PPG感測器。實際使用上,雖然我已有多次量測脈波指數的經驗,但手動量測時仍不時會失誤,對於初次使用的人來說,需要花點時間抓訣竅才能一次就成功。不過VivoWatch 5這次有背景量測功能,手動量測的重要性就相對較低,反而是更需要注意手錶配戴的位置與鬆緊度,正確配戴才能準確量測數據。
從手接觸到感測器到完成脈波指數量測,最完美的狀況下手動測量需要約25至30秒的時間。更多人的疑問應該是血壓與脈波指數之間的誤差有多少?華碩官方建議使用14天校正1次手錶,在我評測這段時間中,多次利用歐姆龍HEM-8712血壓計與VivoWatch 5量測並比對數據,數據誤差約在1至5mmHg不等,算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優勢在於能24小時不間斷量測,再輔以醫療用血壓計就能完整了解你的血壓長期變化。
那你可能會問手錶電池續航力表現呢?我們實際配戴測試,在開啟60分鐘背景量測、手機通知全開的狀況下,連續配戴10天平均每24小時的耗電量約16.4%,推估滿電狀況下手錶約可連續使用6天,算是水準之上的表現。預想中長時間背景量測脈波指數可能會有很大的影響,看來算是在接受範圍之內,如果拉高監控頻率或是關閉部分手機通知,每星期充電1次是沒問題的。








偏重健康管理非一般智慧手錶
相較於市面上主流的智慧手錶,VivoWatch 5的設計方向略有不同,是款以健康監測、管理出發的智慧穿戴裝置。從手錶使用反射式螢幕就能看出它的不同。反射式螢幕的特點在於可隨時顯示時間與其他錶面資訊,且周遭環境光源越強,顯示效果就越清晰,在大太陽底下也能清楚閱讀。但在無光源的夜間就得開啟背光才能看到內容,且在圖像與文字的細緻程度仍略遜於AMOLED等形式智慧手錶。
另一方面,一般使用AMOLED的智慧手錶,不抬腕或是啟動螢幕是全黑的,除非你開啟非常耗電的Always on Display,且在陽光下即便亮度開到最高,也經常無法清楚看到顯示的內容。但其優點是影像細緻,還能用各種動態錶面或介面。
或許VivoWatch 5目標族群是偏向高齡化使用者,螢幕使用總是顯示錶面的反射式設計,個人認為的確是比較好的選擇,而且在大太陽下也能使用對於長輩也較為合適,不用擔心會有「怎麼看不到時間」的問題。
另外手錶上目前也沒有音樂控制、接聽電話,或是安裝App這些功能,取而代之的是脈波、心率、血氧、身心平衡、睡眠等功能。當然也有運動項目,而且比起先前的VivoWatch SP,現在還能選擇運動類型,像是游泳、健走、室內跑步、室外跑步等,雖然沒有幾百種運動可選,但基本的走路、游泳都能計算。
先前的Asus HealthConnect也有很大的改變,我們去年評測VivoWatch SP時,那時App有點像是工程師或是數據控偏好的介面,黑底、滿滿的數據與圖表,個人是滿喜歡這樣的設計,但可能不見得適合年長的用戶。現在HealthConnect 4.0.4中,透過一些UI的設計與最佳化,讓數據更容易閱讀,詳細的脈波圖像等資訊也仍存在,只是藏在比較深的項目中,可兼顧容易閱讀與資訊量的需求。


































更像手錶而非醫療器材 24小時背景量測更方便
有在關注的人應該都對華碩早期智慧手錶有印象,那時的產品真的不太像是手錶,更像是綁在手腕上的醫療器材。但從VivoWatch SP、VivoWatch 5一路看來,越來越像是一般智慧手錶,讓你戴在手上也不會覺得太突兀,且監控功能強化以外也補上部分當下智慧手錶的常見功能,現在VivoWatch 5在功能上算是做的相當平衡,能夠兼具健康管理與智慧手錶應用,而非過度偏重健康管理的產品。
整體而言,VivoWatch 5能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背景量測,包括脈波數據、心率、血氧等資訊,對於高血壓族群來說是個好消息。且在手錶外觀上這次銀黑配色比起上一代純黑來的好看,反射式錶面對於經常在戶外的用戶也有加分作用,另外還增加了一卡通以及NFC的設計相當實用。至於售價方面,VivoWatch 5建議售價為10990元,算是中高價位的智慧手錶,另外建議你也需要具備血壓計用於校正數據,才能維持數據的準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