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圖看懂 確診居家照顧必備6大類藥品與器材 照顧COVID-19病患這樣做

2022.04.20 06:22PM
照片中提到了圖看懂確診居家照顧、開顧COVID-19病患、、!這樣做!,跟布拉幹州立大學、海因里希·賴斯多夫有關,包含了方便食品、產品、產品設計、方便食品、牌

隨著COVID-19疫情在台灣逐漸散播,單日本土病例已超過千餘例,指揮中心日前宣布7天內要啟動輕重症分流與確診輕症居家照護措施,各縣市將實施包括關懷包、垃圾清運、寵物照顧等相關應變。最多人關心的還有輕症在家需要準備什麼藥物、醫療器材,以及如何照顧COVID-19病患?疫情期間可以至藥局購買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止鼻水藥(抗組織胺)、止咳化痰藥、腸胃藥與電解質補充劑、維生素B與維生素C,器材則有體溫計與血氧計,使用適當的藥物與器材能夠緩解症狀帶來的不適並隨時監控間康狀況,居家照顧者則可參考指揮中心的4大照顧方向進行確診者的照護。

照片中提到了圖看懂確診居家照顧、盟顧COVID-19病患、、!這樣!!,跟Baloncesto上級國家有關,包含了斯斯感冒膠囊、產品設計、產品、設計、牌

▲COVID-19確診的輕症患者,可以在家休養治療,可準備解熱止痛、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這3大類藥品。另外為了較少的狀況與監測身體健康,也可以準備腸胃藥預防腹瀉,還有電解質補充劑、維生素B、維生素C補充身體需要的元素。體溫計則是最需要準備的物品之一,讓你注意是否有發燒的狀況,搭配血氧計也能監控心肺狀況。

症狀類似一般感冒 常備6大類藥品與器材

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接受UDN訪問時表示,Omicron輕症症狀類似一般感冒,像發燒、喉嚨痛、流鼻水等症狀。針對發燒、喉嚨痛、頭痛等症狀,含有乙醯胺酚的解熱止痛藥可以緩解陣痛。若是流鼻水症狀,則是抗組織胺藥品可以緩解。當咳嗽或是痰液有顏色,則可先服用止咳化痰藥水或是藥物。市面上也很多綜合感冒藥是對應上述症狀,也可以直接選擇此類藥品。但不論購買何種藥品或器材,都須經過醫師、藥師評估後再購買,避免服用劑量過高造成肝臟負擔。

常見的呼吸道症狀之外,部分患者也會伴隨腹瀉症狀,因此除了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之外,也可以準備腸胃藥用於止瀉、緩瀉,同時可利用電解質補充劑補充電解質。能避免腹瀉到脫水,並可適當補充電解質。另一方面,維生素B可維持代謝所需元素,維生素C則是增加抵抗力,且維生素B、C皆為水溶性較容易代謝,比較不傷身,是常見的家庭常備物品。

最後則是隨時量測體溫與血氧,體溫與血氧濃度是輕重症狀的指標。若持續高燒39度,或是血氧濃度下降太多就是危險徵兆。若家中無此類器材,也可觀察是否有出現呼吸困難、喘,抑或皮膚、嘴唇、指甲發青的症狀,若遇到不尋常的症狀需盡早求助醫療單位或緊急送醫治療。

至於在準備數量的部分,1人份藥品要準備約3至5天份,市面上藥局、藥妝店開架的指示藥大多是3天份,因而藥品建議每種類準備1至2人份,可以應急使用並且不會囤太多在家導致資源浪費。

確診居家照顧6大類物品:

  • 解熱止痛藥(乙醯胺酚)
  • 止鼻水藥(抗組織胺)
  • 止咳化痰藥
  • 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
  • 維生素B、維生素C
  • 體溫計、血氧計

照片中提到了U CHU COLD CAPSULE、非比以系、斯斯感冒膠囊,包含了斯斯感冒膠囊、產品、牌、字形、普通感冒

▲含有乙醯胺酚成分的解熱止痛藥可用於緩解頭痛、喉嚨痛、發燒等症狀,市面上適合的藥品種類很多,可至藥局洽詢藥師給予專業建議。圖片來源:五洲製藥普拿疼優良化學製藥大正製藥欣樂樂愛思

照片中提到了U CHU BIEN CAPSULE、斯斯鼻炎膠囊、スズレックス鼻炎7ELA,包含了斯 斯 鼻炎 藥、鼻炎、過敏、過敏性鼻炎、氯雷他定

▲抗組織胺的止鼻水藥可以緩解鼻水症狀,市面上類似的藥品種類不少,也有綜合感冒膠囊的形式,可詢問藥師一併購買並且能減少服用劑量過高的狀況。圖片來源:五洲製藥健喬信元醫藥生技永信Clarityne

照片中提到了伏冒、Esk、G.MP.,跟僱員公積金、悉達多大學有關,包含了京都念慈庵川貝枇杷膏、京都念慈庵、止咳糖漿、枇杷膏、川貝母

▲咳嗽也是輕症常見症狀,一些止咳化痰藥物能讓你緩解部分症狀,可詢問藥師獲得更準確的資訊。圖片來源:普拿疼京都念慈庵生達化學製藥西德有機

照片中提到了36.80、onRon、wateresistant,跟歐姆龍有關,包含了歐姆龍 mc 170、醫用溫度計、オムロン MC-170 電子體溫計 けんおんくん、歐姆龍

▲體溫計是必備物品,血氧計則可依照需求選購,若無血氧計也可以透過觀察指甲、嘴唇等狀況判斷,若發燒39度或是血氧濃度突然下降,需要立即尋求醫療協助。圖片來源:歐姆龍

照顧家中確診病患並保護自己的4個方向

除了必備的藥品與器材外,確診後但未達住院標準,該如何照顧家中COVID-19確診的輕症病患?根據指揮中心的資料,照護時需要注意4個方向,分別是照顧病患、保護自己、確實隔離、健康監測幾個層面。

首先在照顧病患的部分,提醒病患多休息與補充水分,可視醫囑與狀況服用藥物,發燒時服用退燒藥劑。絕大多數病患都是輕症,休息數天後症狀即可緩解,此時需等候衛生單位通知,但隨時注意病情是否惡化。若出現呼吸困難、持續胸痛、意識不清,或者皮膚、嘴唇、指甲發青則立即連繫119、衛生局或是1922。

其次是保護自己,若你是COVID-19重症高風險族群,如65歲以上、免疫力低下或有潛在疾病的家人,請不要直接照顧確診病患。在家中需要維持一人一室並禁止訪客,同時避免與確診病患直接接觸,盡量不要離開房間並且使用不同的衛浴設備、避免共餐或共用物品。若不得已使用共同空間,應保持空氣流通,使用共同衛浴則需在使用後使用稀釋漂白水或酒精消毒。確診者使用過的餐具應配戴手套後以清潔劑清洗,清洗完畢後使用肥皂或酒清洗手。

接著是確實隔離的部分,若有必要進入確診者房間,或是確診者需要離開房間,雙方需配戴口罩。接觸確診者血液、體液污染的物品需配戴手套,並使用稀釋漂白水或酒清清潔經常接觸的物體表面。即便有配戴手套,照顧確診者前後均需清潔手部,並且正確洗手同時避免接觸口、鼻、眼睛。

最後在健康監測方面,照顧者需注意自己的健康狀況,是否出現發燒、咳嗽、呼吸急促等COVID-19相關症狀。照顧者若是確診者的密切接觸者,則不得外出。照顧期結束後,應自最後一次與確診病患接觸日起居家隔離10天。

指揮中心COVID-19相關指引:

照片中提到了用酒精75%、V- 11、TAo an Shin,跟瑞士國際航空、英雄摩托車公司有關,包含了熱さま シート、產品設計、設計、冷卻凝膠片、電腦字體

▲家裡多點準備可以比較安心,藥品與物資也不需要過量囤積,準備1至2人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