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n 宣布 2027 年關閉追浜工廠,配合 Re:Nissan 重組計畫,提升成本控管與生產效率。
面對全球電動化轉型與自身銷售疲軟等多重挑戰,日產 (Nissan)今日 (7/15)宣布依據旗下「Re:Nissan」企業重整計畫,將於2027財年結束時關閉位於神奈川縣的追浜工廠 (Oppama Plant)整車產線,並且將產線移轉至北九州工廠,藉此控管生產成本且提升產能效率。
追浜工廠自1961年開始營運,至今已有約60年運作歷史,過去以來曾生產Datsun Bluebird、March、Cube、LEAF、Note等日產代表性車款,是日產在日本境內極具象徵意義的車輛生產基地之一。該工廠廠目前約有2400名員工任職,主要負責生產諸如Note、Note Aura等小型車款。不過,隨著日產近年在日本本地市場銷售表現不如預期,導致該工廠的產能使用率持續偏低。
日產表示,在經過多方營運評估後,決定將產線集中至北九州工廠,不僅有助於整合資源、強化物流效率,也有望降低整體營運成本。預計轉移後可讓產線達到更高的滿載率,符合「Re:Nissan」強調的產能優化方針。
雖然宣布將關閉追浜工廠產線,但追浜工廠實際上不會完全關閉。日產強調,包括綜合研究所、GRANDRIVE測試跑道、碰撞測試設施與碼頭等功能,依然會持續運作,這些研發與測試資源將繼續支撐日產在車輛開發上的需求。
此外,針對工廠內現有員工,日產承諾至少會在2027財年結束前保障其工作權益,未來也會積極評估轉調與安置方式,盡可能降低人力衝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稍早市場曾傳出鴻海有意接手稼動率不足的追浜工廠,作為其電動車生產據點之一。但隨著日產宣布將產線轉移至北九州,該合作計畫可能將告吹。
根據日產公開的「Re:Nissan」重整藍圖,未來將進一步縮減全球產能與據點規模,計畫將全球年產能 (不含中國)自目前約350萬輛縮減至250萬輛,生產基地由原本17座縮減為10座,藉此實現100%產線稼動率的營運目標,並且提升整體財務與生產體質。
面對全球車市轉變與電動車市場壓力,日產的此次調整呼應其積極加快改革步調,雖有歷史情感包袱,但為求長遠穩健發展,仍不得不取捨旗下製造資源的運用策略。追浜工廠的階段性落幕,也象徵日產正式邁入產能重整與策略轉型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