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低價風吹向品牌平板,小筆電歷史似乎又將重演...

2013.07.08 04:08PM
是當低價風吹向品牌平板,小筆電歷史似乎又將重演...這篇文章的首圖

先前在北京舉行的 HP WorltTour 活動上, HP 的發言人不諱言的表示, HP 也要投入低價平板市場,至於 HP 信心在哪?他們認為 HP 雖然進軍平板的時間較晚,但也幸好平板的門檻不高,品牌力將是他們最大的後盾。

一台定價不到五千台幣的平版到底能為品牌帶來多少收益?能為白排平版帶來多少殺傷力?筆者不是市場分析師,手上也沒有統計數字,然而從過去的歷史,當產品落入削價競爭,往往是災難的開始。

ec8f852cd1eae1628fb124ff7fe7866f

回顧小筆電歷史,原本只是個無心插柳、表面上針對教育市場、實際上幫廠商出清庫存處理器的產品,卻由於價格低廉,性能堪用,造就一股市場旋風。處理器大廠甚至出手改變小筆電原本用於教育的定位,針對小筆電訂立新的產品名稱 Netbook ,並針對此市場推出處理器,並且還制定嚴苛的硬體規範。

由於風潮已起,各家電腦廠商紛紛投入 Netbook 市場,忽然市場選擇變多了,而硬體規格也越來越高,但針對教育市場的定位已蕩然無存,一開始電腦廠商確實也靠小筆電進帳不少。但 Netbook 畢竟在廠商的限制下規格變化有限,最終落入削價競爭的血海戰。

83a87c23dbf18e6d214fa8372e86806e

當價格越來越低, Netbook 很快就陷入市場飽和,也因為壓低價格的關係,零件品質問題也成為 Netbook 的問題。最後 Netbook 從一時的市場救星變成了票房毒藥,廠商為了解決庫存問題,又再度下殺價格。此外加上 Netbook 定位不名,與傳統筆電無法區分關鍵差異,最後 Netbook 名稱也消失,得到一個 Entry Level Notebook 的新名詞。

平板的狀況則略有不同,在 PC 市場也發展許久的平板概念最終不是由於 PC 架構被發揚光大,更不是因為 Windows 而成功。而是被以智慧手機為目標的 ARM 架構搭配 iOS 系統,以更符合觸控與手持的概念重新詮釋。

然而 iOS 究竟是由蘋果所管控的產品,其它廠商沒有介入的餘地,所以就需要另一個足以抗衡的手法;除了繼續依賴 PC 加 Windows 架構外,同樣是為了手機而生的 Android 就成了這些 PC 廠商的另一個選擇。

ea6a8e24fa8707ca782a2c2a2b124ff9

然而不同於小筆電的狀況, Android 對傳統 PC 廠是個陌生的平台,從硬體架構到系統都是相當陌生的,但對手機廠商卻反而熟悉,畢竟 ARM 加上 Android 的組合,原本就是目前除 iOS 外的手機主流。

比起 PC 更棘手的是, ARM 加上 Android 與 PC 加上 Windows 不同, PC 的硬體架構基於 x86 處理器,故市場的處理器選擇相當少,而 Windows 又設立許多的授權價格門檻;然而 Android 與 ARM 卻都是採取較彈性的授權制度,因此除了幾家知名的 IC 晶片商外,造就許多小廠商向 ARM 授權,亦可推出 ARM 架構處理器。

加上許多核心技術可透過授權方式取得,瞬間 ARM 架構處理器種類選擇也相當多;不過一開始 ARM 架構也還處於發展期,一分錢一分貨仍是不爭的事實;但隨著這幾年的發展,即便是入門級的處理器也有一定的水準。

dcecc48576890ab4da97ba503ab51305

當傳統 PC 廠商開始無法自 PC 市場獲得成長,選擇搶攻平板就成了一條出路,但是對 PC 廠商,平板的生態與他們過去熟知的領域卻大為不同。 Windows 並不允許這些 PC 廠商加入大量客製化的元素,故 PC 只要好好的把硬體做好就沒事了;然而 Android 除了可允許客製化的設計外,許多組件搭配與驅動調校都需要由廠商自己處理。

當難以做出差異化,卻又想快速的搶佔市場,最快的方法就是採用低價搶佔市場,恰好白牌市場證實低價晶片已經足以提供堪用的效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壓低成本;至於客製化系統? Android 發展至今雖稱不上完美,但一般漸漸能接受標準 UI 的使用。

成本能壓低,加上大廠商可以大量採購,就能在軟硬體成本管控媲美白牌產品(畢竟品牌廠商還有行銷、設計與部份軟體開發、授權等費用。),故品牌平板也將價格壓到近乎與白牌產品相似的價格,不過由於整體成本與品管等,規格稍稍比同價位的白牌平板低了些。

但平板進入低價戰是好的開始嗎?恐怕不然,使用者會想要購買平板,是由於其便利性以及創新的使用模式,但就像 PC 、 小筆電一樣,平板市場終究有飽和的一天,平價平板固然可讓平板在短期之內快速成長,然而當市場飽和後,使用者只會出現兩種極端的情形。

一部分的使用者不再求新,因為當平價的平板效能已經合乎使用,除非有必要,否則就沒必要不斷追新、求變。另外一派則是開始考慮特色與附加價值,單純以控制價格為主的低價平板恐怕也不是他們追求的產品。

975618879425465fe71cb2ba3bedd8ed

許多廠商一直有個迷思,尤其在以製造業為基礎的 PC 廠商往往只想到要衝一時的市占率,不想花太多時間設計並進行市場研究的情形下,就是以低價方式拓展市佔;然而只要有人帶頭,其它廠商也會選擇跟進,最終的下場就是一瞬間大家的市場銷售量衝高,但沒多久就飽和。

另一方面就是改版週期過於頻繁,為了刺激銷售,從摩爾定律中不斷加速改版週期,但在缺乏創新下的改版,就是換湯不換藥的改版方式;嘗鮮固然是吸引消費者的元素,不過這些所謂的新品卻並非真正的新品,一次、兩次也許消費者還會接受,但隨著改版頻率越來越高,卻越來越玩不出花樣,最後的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庫存。

在 3C 產業,當低價風開始吹起後,結果就是不斷的歷史重演,瞬間高漲的銷售,而後面對就是不斷的庫存,而且這些庫存也是不好處理的庫存;在庫存處理不掉之前,又因為公司策略必須推出換湯不換藥的新品,原本的舊品又需要降價,但消費者已經漸漸瞭解這些改版品的本質,已經開始懂得晚買享優惠,或是不買不吃虧,最終就是幫地球消耗更多的資源...

7002d7793f2b76ecd60df6fa8645c5f8

平板在相較傳統電腦於很短的時間內,就已經走到缺乏創新,就連比拼效能也因為硬體快速成熟,宛如現在 PC 效能對多數人而言已經過於充裕一樣,廠商又再度選擇靠削價競爭這一步,但平板真的除了硬體規格外已經沒辦法重回創新之路了嗎?

其實很多時候都不是無法創新,而是為了速成選擇不去面對創新,因為創新需要時間,需要人力,也需要金錢,所以部份廠商選擇等待其它競爭者推出創新後,以最快的速度師法;然而市場是很殘酷的,追隨者鮮少有機會能超越創始者,然而創始者一旦被超越,有些甚至選擇也放棄行創新之道,最後就是所有廠商都在等待別人創新,最終結果就是創新已死。

2 則回應

  •  
    低價平板跟小筆電的特性還有角色不一樣吧.
     
    小筆電的市場是被ultrabook, 平板, android phone/iphone瓜分掉.
    真的要做長時間文書, 小筆電螢幕小效能又差, 絕對沒有ultrabook順手, 更別提貼點錢就能直上macbook air, 又潮效能又好.
    要拿來上網打個小遊戲, 那也不需要帶個小筆電, 可使用平板或android phone/iphone, 更方便且待機時間更長, 現在平板或android phone/iphone的效能不輸小筆電...
    小筆電在新鮮感過了之後就是那樣的下場...
     
    低價平板應該被想成較低價的android phone及可能會出世的低價iphone, 是不想花那麼多錢玩平板或玩手機的人的一個選擇.
    以android來說, 低階機種一直有他的市場, 所以我認為低價平板還是會有人買.
    對預算不多人、非重度使用者(長輩,小孩)、送禮用途來說都ok...
     
    對廠商來說, 利潤是低啊, 不過應該還是有利潤, 也是條出路, 誰叫他們做不出可以跟ipad競爭的商品... 比較能控制成本(譬如說台/韓/中廠商)的廠商應該還是能賺錢...
    至於歐美廠商, 除非是靠nexus這種google牌加持, 做這個賠錢機率應該比較大...
     
    2013-07-09
  • 我倒覺得不是大問題

    PC殺價競爭之後就輪到NB

    手機跟平板也很快進入價格戰

    但新的軟硬體發明不斷推陳出新

    因為舊科技都是他們發展的基石

    甚至創造了許多原本不存在的工作

     

    這就證明了市場競爭有效的運作

    如果廠商不用加入競爭>降價>另闢戰場的遊戲

    恐怕我們真的會過著每個月繳3310台票,然後還真的只有Nokia 3310可以用的日子

     

    傷最重的通常也不是廠商,是追高殺低的散戶

    201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