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列印+物聯網+Big Data,未來世界將超乎你的想像

by news
2013.10.10 10:00AM
是3D列印+物聯網+Big Data,未來世界將超乎你的想像這篇文章的首圖

photo: lecasio/flickr

 

物聯網( Internet of Things)串起週遭所有物品,3D列印讓各種想像物品得以實體化,而巨量資料則能儲存物聯網絡上所有資料。這三種技術聯手合作,能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我們不妨以醫學為例,看看這些技術能帶給我們什麼驚奇吧。

心物相連

人心是很複雜的東西,撇開譬喻式的情感不說,光是心臟構造就百轉千迴,一旦出了問題,更是令人棘手。至今,人類不斷研發各種心臟醫療器材,例如心臟支架及心導管,以因應不同心臟病症。

當3D打印技術誕生,病人便能即時訂製所需醫療器材,支架也好,導管也罷,都不用等上數週,只要幾分鐘就好。

不過,3D打印還需要和物聯網及巨量資料配合,才能達到上述功效。首先,我們需要辨識器材,將心臟血管掃描成資料進入物聯網,接著,巨量資料庫發揮分析功能,把待印醫療器材資訊傳給打印機,這樣就能隨傳隨印了。除此之外,還能在人體內加入追蹤儀與分析儀,以便回報技術運作情形,供未來修正參考。

深入技術核心

藉由上述例子,我們不難發現,物聯網負責連結物品,而巨量資料負責整理分析。至於3D打印,則是負責末端輸出,產生所需的實體物品。這些過程建立「網路」前,就得先辨識出物品。

目前最常用的辨識技術有兩種,一是軟體或韌體,二是實體標籤。就前者而言,常見於一般電腦或媒體串流中,透過位元組編碼給予機器或資訊獨一無二的標籤。然而,這些資訊非常容易被攔截修改,導致標籤失效。

相較之下,鑲嵌於物品上的實體標籤,如RFID或QR碼,則安全得多。不過,實體標籤仍有被撕下的風險,即使是嵌於物品內部的RFID,發出的訊號也可能被某些物品阻擋;再說,這些標籤得在物品製作過程中臨時置入,手續不見得容易。

突破限制的3D標籤

有鑑於此,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團隊結合3D列印技術,開發了名為InfraStruct的3D辨識標籤。透過這項技術,能隨時在物品中植入標籤,並以兆赫掃描器掃描,讓物品進入物聯網。

此外,研究團隊也開發了掃描機器人,能協助辨識具有3D標籤的物品。以往昂貴的兆赫掃描技術,現在因為有了新晶片,讓價格變得親民得多,而且也能置於智慧型手機當中,讓物聯網的願景變得更可行了。

當3D標籤逐漸毀損,也能透過掃描機偵測出來,這對醫療技術相當有利,尤其是心臟醫療器材,絕對不具破壞性又精準的掃描技術。只要適當搭配物聯網和巨量資料,隨印隨修絕非難事。有了這種三種技術,所有物品都能相連到天邊了,怎不教人興奮呢?

相關消息

遊戲天堂
FCC電檢照片顯示華碩將推出一黑一白兩款ROG Ally 2電競掌機,增強握柄人體工學、黑色機型可能為Xbox認證機型
Chevelle.fu
1 個月前
在地生活
吉伊卡哇廠商限定圖片外流 日方決定取消台灣訂單
討喜小姐
1 個月前
開箱評測
Cooler Master NCORE 100 Air直立式ITX風冷機殼評測,超小占地面積能容高規格系統的精緻機殼
Chevelle.fu
1 個月前
產業消息
Sony將在5月13日公布Xperia 1 VII,首支預告聚焦Alpha相機技術
Chevelle.fu
1 個月前
開箱評測
不想要耳塞 Sony無線降噪耳機折590元 平價降噪耳罩式耳機可選它
Tandee
1 個月前
產業消息
三星旗下HARMAN收購持有B&W、天龍馬蘭士的Sound United
Chevelle.fu
1 個月前
關於android播放3gp內含AAC無法撥放問題
hanawa
15 年前
人物專訪
GPS導航發明前計程車怎麼找路?以前載客常遇到霸王車、靈異事件?本篇就讓「老司機」親自說給你聽!
丹費特
1 個月前
遊戲天堂
吉伊卡哇袋著走聽見玩家心聲大更新 期待退坑玩家回流
討喜小姐
2 個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