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 AMD 新世代顯示卡當中,重新以 R7 與 R9 命名的方式區分主流產品以及玩家產品,位於 R7 系列的最高峰就是 R7-260X ,強調在功耗效能比以及對於新世代遊戲的支援性皆能達到一定水準。
筆者此次也向 AMD 借到了公板設計的 R7-260X 進行測試,跳轉繼續。
如果要強調效能,筆者其實是對更高一階的 R9-270X 比較有興趣,不過筆者因為空間有限,選擇 ITX 機箱,加上位置不夠深,故選擇一款最多只能支援 22 公分顯卡的機箱;然而 AMD 此次的 R9 系列皆是長於 22 公分,故最終選擇 R7-260X 進行測試。
對於發燒玩家而言, R7-260X 的效能肯定是不夠的,但如果不追求極致的畫面,但想要開啟部分特效,小巧、功耗相對較低的 R7-260X 卻是個合適的選擇;尤其是考慮 ITX 環境在機箱、電源、散熱等條件較嚴苛的環境下, R7-260X 是目前 AMD 陣營當中不二選擇。
R7-260X 可視為 HD7790 的後繼者,採用 GCN 架構,同樣擁有 896 個流處理器,記憶體亦為 128bit 的 GDDR5 ,運算能力從 1.79 TFLOPS 提升到 1.97TFLOPS , Direct X 版本支援由 11.1 升級到 11.2 , OpenGL 版本從 4.2 升級到 4.3 ,記憶體大小為 2GB (未來會推出 4GB 版本),頻寬由 6.0Gbps 提升到 6.5Gbps ,但 TDP 也從 85W 提高到 115W 。
而 R7-260X 的公板也是使用短卡設計, PCB 板短於 20 公分,不過一般廠商應該都會換成造型比較奇特的風扇,如果廠商自行選擇的風扇不大,基本上也不會太長,而供電也僅須要使用一個 6Pin 額外供電;輸出設定提供 2 個 DVI 、一個 HDMI 以及一個 DisplayPort 。
效能測試方面則如上,採用的平台為 Intel Core i5-3470 搭配 ASUS P8H77-I ,兩條金士頓 4GB DDR3 1600 ,硬碟為 SanDisk Extream 128GB SSD ,系統為 Windows 7 專業版,各軟體均以 Full HD 畫面搭配預設設定,僅在古墓奇兵開啟 TressFX 髮絲特效,
就效能方面,其實表現與先前的 AMD7790 相當接近,不過古墓奇兵的效能則略有增加,然而在驅動版本不同下,不敢保證是由於 R7-260X 在架構上效能更高,或是驅動程式與遊戲的最佳化將測試的 Frame 數提升。
至於公板搭配的風扇待機表現還可接受,如果覺得音量較大,也可以透過 AMD 的 CCC 開啟超頻選項後手動降低待機的風扇轉速,不過測試遊戲時全速時的聲音還是不小,市售產品的風扇應該會相對好一點。
AMD 陣線相近的價格可選擇的有 AMD HD7790 以及 AMD HD7850 ,在效能方面,雖然推出時間較久但記憶體採用 256bit 、流處理器較多的 HD7850 還是有優勢的,然而 TDP 也略高一些,多半廠商推出的版本多半為 25 公分以上,不過 NEVER SETTLE FOREVER 遊戲搭售方案卻因為隸屬銀牌卡,如果挑選時考慮到所贈送的遊戲卻是更划算的。
至於架構類似的 HD7790 市售版本則多半為 1GB 設定,畢竟當初就是考量到避免與 HD7850 重疊才先設定為 1GB 為主,但效能差異不太明顯且 TDP 低了許多,不過若考慮到新遊戲作品的畫面複雜度,雖僅有 128bit 頻寬,但 2GB 的 RAM 多少還是有幫助,加上提前支援 DX 11.2 以及 OpenGL 4.3 ,對新世代的遊戲支援度也更豐富,價位上與少數 2GB 的 HD7790 也差不了多少。
身為此次 AMD 新顯卡 家族的主流型最上位產品, R7-260X 是一款能滿足主流遊戲需求且功耗、尺寸都極為折衷的產品,考慮到即將到來的各類大作,採用與兩款主要次世代主機相同 GPU 架構的 R7-260X 在遊戲最佳化與特效方面也會有一定程度的優勢,在還未有廠商著手將 R9 系列的 PCB 板縮短前, R7-260X 是 AMD 陣營搭配小機箱的不二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