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velle.fu

共20172則
甚麼都懂一點、甚麼都不精
是徠卡 Q 推出銀色限定款這篇文章的首圖
徠卡 Q 推出銀色限定款
徠卡宣布推出高性能全片幅一體式相機 Leica Q 的銀色限定版,與標準版本擁有相同的 Summilux f1.7 / 28mm ASPH 固定式鏡頭,以及 368 萬畫素混合式取景器,而限定版本則保留原本經典的黑色皮革邊飾與壓紋,將機身頂部與底座採用銀色處理,並將頂部控制元件也採用銀色,距離尺規、焦距刻度使用紅漆處理。
7 年前
是前雙相機營造虛化自拍效果,美圖 T8s 在台推出這篇文章的首圖
前雙相機營造虛化自拍效果,美圖 T8s 在台推出
美圖手機新一代 T 系列機種 T8s 在九月發表後,於今日正式宣布登台,主打前雙相機,以 12MP 雙像素元件成像,另一顆 5MP 元件作為景深測距,可營造電影級景深虛化效果,強調可達到先拍照後對焦與昏暗環境下計算正確景深資訊。 ▲T8s相機新增電影模式,使用前鏡頭拍攝營造出情境的感覺。 T8s 採用 5.2 吋 Full HD AMOLED 顯示器,搭載聯發科 Helio X25 十核心應用處理器,搭配 4GB RAM 與 128GB 內建儲存,後相機為 21MP,內建有 3,580mAh 電池,支援 9V2A 快速充電,系統是基於 Android 7.1 的 MEIOS 4.0 ,建議售價
7 年前
是HTC U11+ 動眼看,透視黑美艷絕倫這篇文章的首圖
HTC U11+ 動眼看,透視黑美艷絕倫
HTC U11+ 採用與 HTC U 11 相同的設計元素,以 4D 曲面玻璃工藝設計,不過不同於 U11 在正面搭載指紋辨識器, U11+ 將指紋辨識器改配置到後方,故機身後方多了圓形的指紋辨識設計,而正面則由於採用全新的超寬比顯示器,獲得超大的螢幕占比。 由於正面減少了實體按鍵,故 U11+ 使用虛擬鍵設計,而為了使使用更便利, U11+ 除了可自訂虛擬鍵序列以外,可自訂最多兩列(以滑動切換)、一列最多 5 個虛擬鍵;同時可設定虛擬鍵是否隱藏或是全時顯示。 而獨特的透視黑,則藉由在玻璃施加深色半漸層霧黑色,由周圍往中央越來越露出底下的元件,隱約可看到部分內部組件,不過實際上電路板仍被內部框
7 年前
是6 吋超寬比螢幕、 3,930mAh 電池與獨特透視黑, HTC U 11+ 本周末開始出貨這篇文章的首圖
6 吋超寬比螢幕、 3,930mAh 電池與獨特透視黑, HTC U 11+ 本周末開始出貨
HTC 如預期在台灣宣布下半年重點機種 HTC U11+ ,與上半年推出的 HTC U11 核心硬體規格相似,不過採用 6 吋的 18:9 QHD+ SuperLCD ,螢幕占比達到 82% ,在台灣將提供 4GB RAM 64GB 與 6GB RAM 128GB 兩種配置,除了即日起開賣的極鏡黑、十一月中下旬第二波除推出炫藍銀以外,亦將推出可透視機內組件的透視黑。 至於先前傳聞搭載 Android One 系統的 HTC U 11 Life 將暫時沒有在台推出計畫,此外 U 11 Life 在北美則採用標準的 Android 搭配 HTC Sense 。 HTC U11+ 即日下午 3 點起
7 年前
是Razer 首款手機 Razer Phone 搭載 120Hz 顯示器、雙 12MP 相機、 8GB RAM 與 4,000mAh 大電池, 只要 699 美金(補充:影片已被下架)這篇文章的首圖
Razer 首款手機 Razer Phone 搭載 120Hz 顯示器、雙 12MP 相機、 8GB RAM 與 4,000mAh 大電池, 只要 699 美金(補充:影片已被下架)
雖然 Razer 正式的記者會是在台灣時間凌晨 4 點才開始,不過美國 The Verge旗下的 Circuit Breaker已經迫不及待幫 Razer 宣傳他們品牌首款智慧手機 Razer Phone 了,這也是 Razer 在收購新創手機品牌 Nextbit 之後的首款手機作品;從短片中可看到這款手機的造型還保有 Nextbit Robin 的方正設計,不過機身採用與 Razer 筆電相同的金屬材料,機背的三頭蛇很可惜的看起來不會發光,不過規格方面在 Android 手機確實是旗艦機等級,尤其搭載了高達 8GB 的記憶體,也特別強調是為遊戲玩家所設計。根據 Circuit Breaker
7 年前
是文書與輕電競兩相宜的輕巧可攜滑鼠, Razer Atheris 動手玩這篇文章的首圖
文書與輕電競兩相宜的輕巧可攜滑鼠, Razer Atheris 動手玩
Razer 在近期推出一款全新的可攜式滑鼠 Razer Atheris ,也成為 Razer 除 Orochi 八岐大蛇以外第二款可攜式滑鼠,雖然乍看下 Aheris 與 Orochi 有點近似,但兩款滑鼠的特性仍有所不同, Atheris 是一款兼具日常文書與輕度電競的可攜式滑鼠, Orochi 則更偏重中度遊戲玩家的要求。 Atheris 的尺寸與 Orochi 相當接近,都是屬於小型滑鼠設計,而 Orochi 的左右鍵有兩塊明顯突起設計,而 Atheris 則較為平整;此外 Orochi 為對稱設計,在左右兩側都具備側邊鍵,而 Atheris 則為右手鼠,僅於右側有側邊鍵,另外在滾輪後方
7 年前
是造型設計終於擺脫過往, HiFiMAN 宣布新款平面振膜耳機 Sundara這篇文章的首圖
造型設計終於擺脫過往, HiFiMAN 宣布新款平面振膜耳機 Sundara
中國耳機與播放器品牌 HiFiMAN 的產品外型一直給人一種復古與工業風的感覺,不禁令人想到美國 Grado ,不過或許是市場競爭激烈,不少品牌都推出聲色俱美的高階耳機,故 HiFiMAN 近期在設計上也有漸入佳境的感覺,甫公布的全新的中價位平面振膜耳機 Sundara 整體設計更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這款產品預計在 12 月問世,建議售價為 499.99 美金,定位上似乎比 HE-400 稍高,但不確定是介於 HE-560 與 HE-400 系列之間,或是做為上述其中一款耳機的後繼。 Sundara 目前資訊規格還不多,不過可看到整體設計仍採用 HiFiMAN 典型的正圓形框體,推測振膜應該
7 年前
是讓物聯網閘道可藉 Mbed Cloud 管理, ARM 推出 Mbed Edge 管理功能這篇文章的首圖
讓物聯網閘道可藉 Mbed Cloud 管理, ARM 推出 Mbed Edge 管理功能
由於物聯網大量仰賴物聯網閘道器,且需求有增無減, ARM 為了促使物聯網閘道更易管理,推出 Mbed Edge 裝置管理功能,能夠搭配物聯網閘道器一起運作,並且可拓展到包括對裝置進行導入、控制與管理等特色,藉由加入 Mbed Edge ,能夠進行連接與管理網際網路協定與舊型連網裝置,還有能進行閘道器管理與診斷,與據被邊緣運算( Edge Computing )等功能。尤其通訊協定轉譯功能可使與網際網路協定不相容的舊設備,如 Modbus 、 BACnet 等,可藉由 Mbed Edge 將這些協定轉譯成 IP ,藉此讓舊裝置也能連接到 Mbed Cloud 進行管理。
7 年前
是Onkyo 入門播放機小改版 DP-S1A 亮相,重新設計線路、元件並改善音量旋鈕設計這篇文章的首圖
Onkyo 入門播放機小改版 DP-S1A 亮相,重新設計線路、元件並改善音量旋鈕設計
Onkyo 在今年三月份才推出入門級的 rubato " DP-S1 ",又在日本秋季耳機祭前夕公布小改版機種 DP-S1A ,雖然外觀設計仍與現行的 DP-S1 相同,具備雙 microSD 卡與 2.5mm 平衡輸出,主要架構也是基於 ES9018C2M 搭配 ES9601K 擴大晶片,但內部線路經過改良,並且更換的電阻與電容,同時強調數位部分的總電容是過往的兩倍,可更有效的消弭電源、 WiFi 與藍牙等產生的噪音,另外也強化電池的隔離保護蓋設計,透過加厚的方式使電池更為穩定,另外音量旋鈕機構也添加固定器,降低操作音量時組件的不穩定,藉此提升音量轉盤的精度。此外 DP-S1A 預計透過系統
7 年前
是以 Sony 傳奇耳機 MDR-R10 為藍本的生物振膜耳機 ZMF Eikon 將現身中野秋季耳機祭這篇文章的首圖
以 Sony 傳奇耳機 MDR-R10 為藍本的生物振膜耳機 ZMF Eikon 將現身中野秋季耳機祭
在 Sony 耳機發展史已經成為傳奇的生物振膜旗艦木殼耳機 MDR-R10 雖在 Sony 第二代耳膜職人口中透露由於材料問題無法在現代複刻,不過美國特殊耳機品牌 ZMF Headphones 卻有意讓這款傳奇耳機以現代化技術復甦, ZMF Headphones 先前主要是以 Fostex 的 T50RP 耳機進行客製化改裝,不過這次則打算透過使用生物纖維振膜技術推出以 MDR-R10 為致敬的 ZMF Eikon ,並提供樟木、櫻桃木與花梨木三種木殼。此外除了製造難度較高的生物振膜外,亦將使用 Senneiser HD800 所用的 TPE 振膜材質的孿生版本 ZMF Atticus 。兩款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