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GeForce RTX 4070 創始版評測,鎖定 2K 解析度流暢體驗的 Ada Lovelace 架構中高階卡

2023.04.24 05:06PM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在公布 Ada Lovelace 架構的 GeForce RTX 40 系列時,曾直言雖然 GeForce RTX 40 在各項成本疊加之下,售價很難依循摩爾般的物美價廉,是故陸續發表的 GeForce RTX 4090 、 RTX 4080 與 RTX 4070 Ti 雖然具備飛躍性的效能,不過價格就不那麼平易近人;然而最新產品 GeForce RTX 4070 卻以新台幣約 2.2 萬起,將成為 2K 解析度玩家的超高 CP 值首選產品。

低發熱、中尺寸且直逼前一代頂級顯卡的中高階卡

▲不像 RTX 3070 創始版散熱器實質上是單面下吹雙風扇, RTX 4070 Ti 的風道仍與高階卡相同

▲邊框仍有著 4070 的刻印

▲ GeForce RTX 4070 與 GeForce RTX 4070 Ti 雖技術規格有落差,但耗電量亦大幅減少

GeForce RTX 4070 的帳面規格相較於 RTX 4070 Ti 有一定程度的落差,但卻也明確反應在同級產品售價便宜 200 美金(台灣則便宜超過 6,000 元)之上,同時也同樣保有 12GB GDDR6 VRAM 的規格,以及同樣基於 Ada Lovelace 架構的 DLSS3 創新技術;同時更重要的是 GeForce RTX 4070 亦由於結合架構設計與台積電 4nm 製程絕佳的能源效率,更有助於建構小尺寸、低發熱的高效能遊戲 PC 。

▲雙槽設定且不到 25 公分的創始版的系統安裝限制瞬間少了許多

雖然筆者此次取得的 GeForce RTX 4070 創始版仍使用 12VPHWR 連接器,盒裝的轉換器為雙 8 Pin ,但實際上僅 200W 的 TDP 與 186W 的 TGP 表現,加上 NVIDIA 開放板卡夥伴使用 8Pin PCIe 供電,許多板卡品牌的自製卡甚至只使用單一 8 Pin , NVIDIA 官方甚至開出僅需 650W 以上的件亦系統功率,對於只想單純升級顯示卡的原中階電腦系統玩家甚至可以連電源供應器都不需升級就可直接使用 GeForce RTX 4070 。

比起 RTX 3070 Ti 創始版更小巧的 RTX 4070 創始版

▲包裝與 4080 創始版、 4090 創始版一樣大

原本以為 GeForce RTX 4070 創始版會有較小的盒裝設計,不過仍為與 GeForce RTX 4090 、 GeForce RTX 4080 同級的超巨大盒裝設計,打開後看到比 GeForce RTX 3070 Ti 更小巧的 GeForce RTX 4070 創始版不禁令人莞爾; GeForce RTX 4070 創始版採用 244mm x 112mm 雙槽設計,多數的電腦機殼都能順利安裝,甚至緊湊的 SFF 小型機殼也不成問題。

▲如果有需要二路同步編碼的需求,則僅有 RTX 4070 Ti 以上才支援

GeForce RTX 4070 的晶片具備 5,888 個 CUDA 核心,基礎時脈定為 1.92GHz 、 Boost 時脈設定在 2.48GHz ,記憶體為與 GeForce RTX 4070 Ti 同規格的 192bit 12GB GDDR6X ;不過對於有需要同時進行二路雙格式影片編碼的使用者可能要留意,雖然 Ada Lovelace 架構強調具備 2 路 NVENC 解碼器,然而 GeForce RTX 4070 僅配有一路 NVENC 解碼器。

▲創始版仍維持 12VHPWR ,不過允許自製卡使用最少單一個 8Pine 供電

雖然相較 GeForce RTX 4070 Ti , GeForce RTX 4070 的核心數量規格被砍了好幾刀,預設時脈也低了不少,然而從現實層面來看, NVIDIA 聲稱僅 200W TDP 的 RTX 4070 在 2K 解析度的遊戲性能卻與超過 200W TDP 的前一代準旗艦 GeForce RTX 3080 並駕齊驅,更不用說在支援的遊戲開啟 DLSS 3 之後還能提升一倍的幀率。

趨近於 RTX 3080 的原生效能

▲ RTX 4070 創始版的散熱器尺寸介於前一代的 RTX 3070 與 RTX 3070 Ti 之間

此次為測試平台的配備如下,處理器使用 i9-13900K 搭配華碩 ROG STRIX LC II 360 一體式水冷,華碩 TUF Z790-PLUS WIFI D4 主機板,金士頓 DDR4-3600MHz 記憶體,金士頓 2TB FURY Renegade PCIe 4.0 NVMe M.2 SSD ,於辦公室環境的未裝機情況進行測試。測試項皆以 1440p 最高特效為準,若有影像增強技術則設為「平衡」。

在公布測試表現前,先說說將 GeForce RTX 4070 裝機後運轉的第一印象;在上一世代的 GeForce RTX 3070 創始版雖然小巧,不過由於緊湊的散熱片與較小直徑的雙風扇設計,導致 GPU 在高負載的風扇高頻噪音明顯,而 GeForce RTX 3070 Ti 雖然擁有更大型的散熱片,但更高的 TDP / TGP 也使得滿載的噪音較 RTX 4070 更明顯,而且這還是散熱器設定相對保守的創始版,若為搭配更大風扇與散熱片的自製卡應該會更安靜。

▲基本測試軟體的效能

▲基本遊戲測試表現

GeForce RTX 4070 在 2K 解析度基本效能的表現正如其聲稱的趨近 GeForce RTX 3080 的水準,雖然有部分玩家認為上一個世代的 GeForce RTX 3070 甚至超越 GeForce RTX 2080 ,此次 GeForce RTX 4070 的基礎效能僅有逼近 GeForce RTX 3080 似乎升級幅度不如預期,但別忘了 GeForce RTX 4070 的 TDP 足足少了超過 100W 以上,等同於一顆非超頻版的中高階 CPU 的 TDP ,而且這還只是單論基礎性能的部分。

當 NVIDIA GeForce 顯示卡的命名從 GTX 邁入 RTX 世代,最大的改變除了具備光線追蹤以外,即是結合 RT Core 的 AI 技術應用;雖然消費級 GPU 支援 AI 技術的意義也經常是 GeForce RTX 顯卡被競爭對手抨擊的目標,不過歷經了 3 個世代的演進, NVIDIA 的 AI 技術證實了 AI 對於遊戲體驗的效益相當顯著。

▲ DLSS 在有效提升幀率的同時,也盡可能不犧牲畫質

撇開過於麻煩、需要逐遊戲訓練模型的第一代 DLSS ,自可使用通用 AI 模型的 DLSS 2 開始,由於能夠使幀率有效提升,加上透過與商用遊戲引擎開發商合作降低導入門檻,當前已經成為許多畫面較為複雜(也有一部分是資源應用較差)的熱門遊戲所支援的技術;然而 GeForce RTX40 系列最重要是藉由支援 Frame Generation 技術帶來全新的 DLSS 3 ,能使遊戲幀率較 DLSS 2 再度提升一倍。

Frame Generation 可說是劃時代的遊戲補幀技術,傳統的補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在幀與幀之間插入黑幀,使幀率能提升一倍,這樣的方式雖然快又有效不過卻非真正的一幀;另一種則是藉由分析前後幀的特質產生一張可用的生成幀,只是若用於遊戲,分析與產生的過程會導致時間拉長,進而導致遊戲畫面延遲,故多半僅使用在影片的補幀上。

GeForce RTX 40 系列支援的 Frame Generation 採用真實補幀的方式提升幀率,然而透過直接結合遊戲引擎的物理運動資料,以及針對光線追蹤的光流加速器,透過 AI 預測的方式即時產生一張兼顧畫面物件特質、光影變化並完全無中生有的一幀,能夠在低延遲的情況產生完整的一幀,在不影響影像品質的情況使遊戲幀率直接提升一倍。

▲ Cyberpunk 2077 的效能測試結果

▲ Ethernal 原生效能

▲ Eternal 開啟 DLSS 的平衡效能

目前除了 3DMark 的 DLSS 測試項以外,與 NVIDIA 合作緊密的 Cyberpunk 2077 電馭叛客 2077 在近日新增的 Overdrive 技術預覽版更能看到 DLSS 3 的優異之處;雖說 Overdrive 模式是個為了進行 DLSS 3 技術展演的偏激功能,刻意加入大量的光線追蹤效果,但借助 DLSS 3 開啟後,即能使原本幾乎如投影片般的畫面達到超過 60p 以上的順暢畫面,展示不必為光影體驗而妥協的遊戲流暢度。

▲ XeSS 的效能

▲ FSR 的效能

當然市面上還有許多遊戲幀率強化技術,諸如 AMD 的 FSR 與 Intel 的 XeSS 等,比較基礎的 FSR 與 XeSS 技術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也同樣能夠支援,不過只要在同一個遊戲測試項直接進行比較,尤其是畫面的完整性與畫質的差異,還是會感受到技術較早提出且持續改良的 DLSS 技術的優勢所在。

▲相較動輒超過 2.5 槽以上的 RTX 4070 Ti 自製卡,  RTX 4070 自製卡容易找到 2.5 槽以下散熱器設計

不過筆者認為相對效能看似顯著提升,但記憶體容量相同的 GeForce RTX 4070 Ti ,如果僅著重在 1440p 等級的遊戲體驗,或是對 4K 遊戲並無特效非得全部設置到極限不可的玩家,耗電量低、在 1440p 特效全開也能輕鬆超越原生 60 幀以上、開啟 DLSS 輕鬆達到百幀以上的 GeForce RTX 4070 顯然在整體效益相當出色。

▲小尺寸、省電與高效能兼具還有著對 DLSS 3 的支援,是 RTX 4070 最大的價值

另外就事論事,市場上多數的 GeForce RTX 4070 Ti 的散熱器設計更容易造成小型化機殼裝機的困難,同時還需要搭配全新的 16VPHWR 連接器使用,市場上散熱器相對更小、多數自製卡僅需 1 到 2 個不須轉接的 8Pin PCIe 連接器的 GeForce RTX 4070 無論是新裝機或是舊系統升級都更具彈性。

2 則回應

  • 被捨棄掉停產的垃圾顯卡現在才評測?
    2023-04-28
  • RTX 4070 卻以新台幣約 2.2 萬起,將成為 2K 解析度玩家的超高 CP 值首選產品 ...... 真的感受不到CP值在哪邊。
    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