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以為日本物價高、生活大不易?錯!東京超市走一圈,讓人瞬間了解什麼叫做「刻板印象沒一個準」、「國比國,氣死我」!
--
神奇裘莉的日本見聞錄,用「發現」帶給台灣新視野。喜歡「面白日本」?
請幫「神奇裘莉」粉絲團按個讚: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東京的物價好高生活好難,真的是一個國人普遍有的大誤解。怎麼說呢?
先來看一眼上圖這超美油花的日本國產牛。大喇喇地貼著令人不想注意到也難的「半額」標籤。
「半價確實很吸引人,不過品質會不會有問題啊?」
「大概是像台灣很常見到的超市即期半價肉品吧?」
如果你這樣想的話,請看下圖。
什麼即期肉品,根本不是這麼回事啊!明明整間店的牛肉都在半價啊!!!!!!!
若要說是半價出清,那麼這家店全部的牛肉都半價,庫存管理豈不差到極限,想必平常進出貨倉管人員都在怠忽職守。(當然不是。)
上圖這油花比紅肉還多,但是卻分佈超勻、顏色漂亮得不行了的埼玉武洲和牛,說這是即期肉品...那全X跟家樂X或是大潤X時不時會出現的腹黑肉(只有表面是紅的,買回家一打開包裝翻過來看,肉全部都是紅黑色)豈不是ㄆㄨㄣ了?
這一盒涮涮鍋用的超薄肉片,標籤上寫著「北海道產:國產涮涮鍋專用牛後腿肉,五等級」。
日本的肉品都會依照油花及品相標上等級,其中 5 等級是最高級的肉品。
而這樣的最高等級牛後腿切片,訂價(未稅)一百公克 780 日圓,實際結帳時因為半價優待,只剩 390 日圓啊! 換算台幣只要大約一百元的價格。
更頂級的黑毛和牛牛小排...也只要上圖的價格!!!一百公克折價後 640 日圓,換台幣大約 150 元就可以吃到。
即便稍微平價一點的,不是黑毛和牛的最高等級國產牛也是油花超美、超新鮮。
其他各種像是肩肉,或是...
整條做烤牛肉用的牛後腿條!!
也都只要每 100 公克 880 日幣,換算半價折扣後,每百公克僅 440 日圓就可以吃到。
日本物價高、東京生活大不易...不易在哪?其實是吃得巧又價格不高!
想要加料的話北海道原產生海膽也只要 380 日圓。
鳥取鳳螺也是一大盤(超大顆)398 日圓。
肉不但新鮮,而且特價誠意也是絕不詐欺。這樣的半額大優待,在這間連鎖超市是每週固定舉行的活動。
而且為了供應參與這項半額特典的民眾,當天的牛肉鋪貨量是「絕對補到足」!
「sorry 我們今天賣光了」的問題從來不曾見過。
上圖就是我取材當天的戰利品。住在東京的我,不論是否在特價日剛好有機會去超市,固定每週會煎一次這樣超完美品相的和牛牛排~不為什麼,真的很好吃嘛!(即便原價也不貴,所以想吃就會買。)
很多人以為日本物價高、生活不容易...確實,要找到跟台灣或是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樣「超低價/廉價」商品,在日本是不容易的。
但這是因為日本的消費者不接受「爛貨」!!!
光是用「物價高」詮釋這樣的生活方式其實真的只能描述其表象,而不能了解他的內涵——精確地表達的話,是「日本人普遍不買爛東西,而好東西的價格會比較高。」
所以,日本其實是生活水準高,不是物價高!用合理的價值購買與其價值相當的產品,而不要一味追求「價格低廉」,才能讓生產者有良好的動能和動機製造更好的產品,否則林X營牛奶這類的問題只會重複上演而已!
--
想要知道這樣的特價極品牛哪裡買?答案就在神奇裘莉粉絲團喔!
更多面白日本,請幫「神奇裘莉」粉絲團按個讚:https://www.facebook.com/MagicJulie.TW
--
作者:神奇裘莉@癮科技
--
更多面白日本帶你探索日本:
[面白日本] 函授課程也能拿博士學位!?日本放送大學為工作者 / 家庭主婦開啟博士學位之路!
[面白日本] 蕎麥麵老闆也會打火!?看日本防災訓練如何教會國民「自己救災」!
[面白日本] 香蕉進口所以好貴?錯了,日本的物價水準低得超乎你想像!
[面白日本] 假髮顏色高達 501 種!在日本 Cosplay 不只是興趣,更是能賺大錢的產業!
[面白日本] 日本玩 Cosplay 超容易!兩手空空進店面,出來就是「美少女戰士」啦~
--
你或許會喜歡
3 則回應
雖然1F、2F護國有功,但是我要幫樓主講話,日本真的不賣爛東西,一樣品質東西來說,台灣基本上是...沒有
例如草莓,大湖出草莓 草莓露天種 泡水就爛掉 吃完都農藥
日本呢?產季時一盒約300G日幣200以內就有(台幣50銅板價),台灣卻都是用騙的,甚麼一箱300然後不是爛草莓就是便宜的賣完
甚麼拉拉山水蜜桃、梨山高麗菜、宜蘭三星蔥、花東池上米....不是假的就是品質還是很糟糕
如同1F、2F,日本的肉絕非便宜,但是台灣要吃真正國產高品質牛肉,保證貴死你。
身為癮科技的前忠實讀者跟日本文化愛好者,老實說我很不想打臉這篇文章,但為了臺灣的畜牧業我實在不能不說幾句話:
1. 臺灣大賣場的肉買回去看起來黑黑的是因為添加奇怪東西?
身為一個媒體人,不要被別人看不起只會亂寫,要說有放藥之前為何不自己送去驗?
臺灣的肉不能久放原因跟國人的消費習慣密不可分,臺灣肉類來原主要有二,進口跟國產:
先講進口,臺灣多以冷凍進口(畢竟主要進口國是紐澳美跟中南美國家,船開到臺灣來都要一個月以上),你看到市面上的進口肉看起來是溫體或冷藏的,都是廠商自行解凍的,解凍肉自然不能久放這是原因。
至於本產肉,由於國人偏好溫體肉,覺得冷凍肉、冷藏肉是不新鮮的肉,使國內推冷凍、冷藏運輸鏈一直有困難,若你買的不是冷凍肉,要不是跟進口肉一樣是冷凍肉解凍,要不就是整個運輸過程都是在室溫下運送,無論何者都對肉類保鮮不利。
加上國人購買肉類又跟日本一樣偏好開架式冷櫃,而臺灣人又不若日本人耐寒,故日本開架式冷櫃溫度可維持在4~7度間,但臺灣往往高於這個溫度,所以到期限之前,老早就滲液導致黑肉,而滲液變黑是從液體浸泡的地方開始變,所以會表面紅下方黑,除非每天拆包檢查,不然也看不出來,所以就這樣留在架上了。
說穿了,就是國人消費習慣的問題,依產業現況,新鮮度實際上是真正的全冷藏運送肉>冷凍肉>在傳統市場還不一定見到的溫體肉>解凍肉,但國人卻是覺得越接近肌膚溫度的肉就是越新鮮的肉,那就是只能消費黑黑的肉。
2. 從日本和牛價格來看日本物價的荒謬。
這有兩大問題:
問題一:羊毛出在羊身上,你不知道的日本黑心商法。
a. 等級5不代表A5或和牛5級
是這樣的,所謂日本的肉牛等級,是針對整隻牛定級,而不是針對每塊肉定價,也就是說,一隻A5和牛若在分切時掉下來的零零角角,若能商品化,都還算是A5和牛,例如圖中提到的「北海道產:國產涮涮鍋專用牛後腿肉,五等級」牛後腿肉就是牛腱附近的部位,雖然是5等級,但不是和牛(和牛會大方打上和牛),加上北海道產,就知道這隻八成是乳公牛肥育的低級牛(澳洲穀飼牛、美國安格斯牛都比這還好很多),八成是經過嫩筋處理再切薄去降低筋的口感,當然是便宜。
b. 定義高級
又例如文中提到的「頂級的黑毛和牛牛小排」,臺灣人似乎以為牛小排就是高級部位,其實牛小排在世界各國都是廉價部位(因為太油),日本人也是喜歡吃牛小排的民族,但他們被美澳牛五花肉大量傾銷(如到處可見的牛丼就是美澳牛肉做的)(話說臺灣之所以進口部位也大多是牛五花,就是因為船隻順路放,講簡單點我們是吃日本人吃剩的肉),國產和牛遇到對手當然也不能高價到哪裡去,更不要說另外一個不是和牛的等級5牛小排。
c. 其實就是組合肉
還有圖中貼出來的4等級深谷牛牛肩,牛肩由於運動最多,肉硬筋多,基本上臺灣是沒人會進口的,日本自己產的產品自然得想辦法自己解決掉,那就用其他部位的肥油跟牛肩夾在一起冷凍,其實就是組合肉,故才切成薄片,確保消費者會完全煮熟再吃下肚。
d. 賣不出去的部位,就說他可以用來做XXX然後用高價賣出去
還有那條烤牛肉用的黑毛和牛,其實就是去筋去膜過後的牛腱圖中說每百克440日元就可以吃到,換算成臺幣我抓匯率低一點110元好了,其實還是高出臺灣市面上的牛腱不少,我實在看不出便宜到哪裡去,這種部位適合做烤牛肉嗎?我只能說是勉強。
(至此,我已經說完文章提及之所有的牛肉產品)
上面提到的乳牛肉,其實臺灣超市裡面還不太容易找到,黑毛和牛其實就是安格斯牛混原種日本牛,只是日本持續做品牌行銷搞得很高級一樣(為了區隔本產跟進口市場)
結論一:其實這些肉都只是看起來高級,實際上,跟你我在臺灣超市買的牛肉沒差上多少,只是日本消費者比臺灣更摳,所以人家想出更多方法去偽裝高級。
問題二:用和牛對比臺灣牛肉價格的不可比性
臺灣牛肉幾乎90%以上進口,也幾乎沒有肉牛畜牧業可言,整個產業都是在外國人手上,獨佔市場當然是賣方定價,價格若還能跟日本這種本國產業跟外國產業能競爭的市場相當,就很好了,若要拿兩國的肉市狀況比較,可比性比較高的是雞肉跟豬肉,而非牛肉,何況美澳和牛本來就是外國人削翻臺灣的東西,若日本和牛可以開放進口(實際上從衛福部官網進口牛肉專區的提供的專家小組會議記錄來看,已經評估的差不多了),這種狀況應該不會復存。
相較之下,日本氣溫低比臺灣適合養牛,自然能培養強大的肉牛產業,整個市場狀況當然不可相比,就像某編另文說日本的進口香蕉貴不代表日本物價水準高,那相同的邏輯日本牛便宜又能代表日本物價水準低廉嗎。
結論二:拿競爭市場價格比獨佔市場價格,還把這種價格推衍到整體價格,無視兩國匯兌狀況演進(臺灣是玩不起貨幣戰爭的,別想了),就說臺灣物價水準比日本價高質差,哈哈哈哈。
3. 話說林鳳營
根本是掃到颱風尾吧,但既然提到了,我想這中間其實也是很多故事,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有奶粉味或是稀稀的鮮乳,是混沖的奶嗎?其實不一定,但為什麼臺灣人卻老是覺得這種東西就是假鮮奶?臺灣人很多追求的口味或購買習慣,其實往往不是食物真正良好製造、保存方式,也就是因為這種狀況,廠商面對消費者需求,往越不天然的方式生產,如此孕育了偷工減料的產業環境,之後一個食安事件,國人又幾乎間歇性的嚴重恐慌,最後搞垮那些良心經營的本土小本廠商,反而留下那些更有能力偷工的國內外大廠,如此惡性循環,造就了今日的臺灣。
要脫離這種困境,自然是從消費者自行正確認識原料跟農業做起,而非把一切把關責任都推卸給政府、生產者,一個大編隨便拍幾張照片穿鑿附會,用錯誤的解讀勸臺灣人買好貨,卻自己連什麼是好貨都不知道,何其諷刺。
NT$150/100g很便宜嗎?這樣看來,我應該屬於每天吃ㄆㄨㄣ的那種人.....^^|||
的確肉是很漂亮,應該也很好吃,但實在是不便宜啊??